原创 多一些包容,生活中就會多一些陽光。

人生,更多的時候是要融入家庭,融入社會。爲人處事之道,老祖宗孔子在3000年前就教導我們要推己及人,也就是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組成一個家庭,亦或加入一個團隊,都需要換位思考,感悟別人的感受。除此之外,還要學會包容。俗話說人無完人

原创 霜降雜記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天氣漸涼,不知不覺雙降已經來臨,校園周邊的楊樹,變得光禿禿的,門口路邊的七葉楓, 也變得更加紅豔。早上起牀後,到門口散步,被那一一大串一大串開的正盛的菊花所吸引,秋霜浸潤下的菊花,開得更加飽滿,湊近聞聞,清香

原创 做有溫度的鄉村教育

今天,摘抄方華《做有溫度的教育》裏面的一段話。教育的魅力在於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教育的成功在於不拒絕每一個人,教育的功德在於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讓鄉村教育享受相應的待遇,鄉村教育就會像鄉村一樣美麗,就會成爲大家心裏、夢裏對家鄉的念想,就會是中

原创 鄉村教師,生活不湊合

生活在鄉村,工作在鄉村,每天雞鳴而起,看日升日落,賞綠水青山,是一種愜意的生活。以前,鄉村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而今,隨着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學校就變成鄉村最美麗的地方。時代在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推進,鄉村學校遇

原创 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哪些事,先從備課開始。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先有一桶水,而現在人們常說一桶水不夠了,教師要有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河。不管是一桶水一條河,都要求教師不斷充實知識、更新知識,而這這些知識的來源更多的是從書本得來。教師備課不僅要備上課所需的知識,而且要備知識的由來,知識

原创 從凌亂到整齊,中間只差一個互助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們習慣養成的最重要時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需要老師、家長的關注和指導。還記得前幾天的一個課間,帶着班裏的孩子們參觀他們天天學習的教室,參觀後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凌亂。上課前才擺整齊的課桌,下課時已變得亂七八糟,更鬧心的

原创 從一場課本劇的展演思考小學語文的教學

前段時間,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時,讀到了兒童的認知規律,他們對概念的認知,在實踐中會比死記硬背效果更好。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也得到了驗證,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案例:學生寫作時缺乏素材,胸中無竹;數學上一些圖形和實踐性

原创 做一名會思考的教師

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深夜回到辦公室,發現實驗室的燈還亮着,他就走過去看看。原來他的一個學生在做實驗,他就問那個學生:“你上午的時間在幹什麼?”學生說:“做實驗。”“那麼下午的時間呢?”羅斯福接着問。“還是做實驗。”學生回答。“盧瑟福嚴肅

原创 別說不是我乾的

昨天晚上加班較晚,回到住室時孩子已經睡了。驚奇的發現牀頭書櫃放着三本《哈利波特》,當時特別驚奇,暗暗的爲兩個孩子高興。可是今天早上喫飯的時候,和他能聊起那三本書,他倆卻一個接一個說:“不是我拿的,是**拿的。”彷彿就像做了錯事一樣,誰也不願

原创 自主閱讀的策略

自主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在沒有外力干預下能夠主動去閱讀。小學階段,是養成自主閱讀的黃金時期,要是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現在開始就是最好的時機。對於自主閱讀而言,有幾個策略是很值得借鑑的。鳥籠效應:鳥籠效應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提出的,事情

原创 人生路上,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漫漫人生路,或一帆風順,或曲折起伏。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寫到:”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自識荊門子才甫, 夢馳鐵馬戰城南。”兩位詩人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十全十美的人生,

原创 尊重孩子們的認知規律

曾經,非常喜歡一本繪本《小步走路》,驚歎故事中鴨子哥哥的大智慧,鼓勵弟弟一小步一小步地走路,讓不想走的弟弟,愉快的走到家。今年轉教三年級以來,接觸的是新的教材,中間有好幾次不太適應,對教材的重難點的把握不太準確。分析箇中緣由,是由於自己步子

原创 善良終有回報

在恆河岸邊水草肥美的地方,生活着一隻皮毛有9種顏色的鹿,人們叫他九色鹿。一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聽到救命的呼叫聲,它心地善良,就不顧自己的自己的安危,跳到河裏去救那個落水者。河水洶湧,但九色鹿不氣餒,堅持不懈地遊向落水者,使出全身的力氣,終於

原创 最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秋雨,在淅淅瀝瀝地下着,寒意隨着秋雨一起降落。收藏了一個 夏天的秋褲,也不得不重新披掛上陣,發揮它防寒保暖的作用。好巧,這兩天在講《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明亮的教室裏聽課的孩子們,身子不自覺地蜷縮了起來,這正好可以理解光着腳、穿着單薄裙子的小

原创 重回課堂,帶孩子讀繪本

嵩縣毛毛蟲,不知不覺即將迎來三週歲生日。三年來,一羣愛讀書的老師,碰撞思維,分享感悟,抱團取暖,砥礪前行。讀書交流,閱讀工作坊,課程研討,每一件事都在認真的做。三年,近千個日日夜夜,這羣人在學習、分享、交流中成長。正應了當初的那句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