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婚姻哪能兒戲?兒戲有多快樂

 人們在談到婚姻的時候常這樣說,或者說是常這樣教育別人:不能把婚姻當兒戲。這話說的沒毛病,婚姻是個大事,大家都承認,所以要認真的對待,不能像小孩過家家一樣,小孩過家家是隨意的,願意過就過,不願意過就分開,但是婚姻不一樣,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所

原创 非符合條件勿擾

接着聊我那個開徵婚網站的朋友提供給我的素材。他給我看了一位女士的徵婚啓示,其中描述了很多擇偶的要求,從外表到內在,從家庭到個人,從經濟收入到品行性格,最後一句話是:非符合以上條件者勿擾。我們逐條的把她的要求分析了一下,如果是單獨拿出來都沒有

原创 你以爲品貌端正是美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審美觀這東西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每個人的審美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婚介的網站,他經常讓我去瀏覽一下,其實是給我提供一些寫作的素材,那上面的人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當然,這千奇百怪主要表現在徵婚的要求和條件上。每

原创 讓快樂從每一個新年開始

也許是過去的一年裏,讓我們太壓抑了,所以今年的新年讓人們格外地期盼。也正因爲如此,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倒計時,盼望着這一天的來臨。互贈問候,告別過去,展望未來,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幸福快樂。其實在這樣特殊的日子,我們應該把過去的煩惱忘掉,既然是

原创 愛情的終點不再是婚姻

過去人的感情往往是這樣的:一個人愛另外一個人,但是那個人可能拒絕了。主動愛的一方放不下感情,於是決定等待着,但是等待的終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被愛的那一方結了婚。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樣看來,婚姻不僅是夫妻兩個人愛情的墳墓,也是當事人以

原创 感情中的錯過,重點在於過,而不是錯

錯過的現象有很多情況,比如錯過一班車、錯過一個人、錯過一次機會等等。錯過總是一種遺憾,特別是錯過一段感情。但是錯和過是兩件事。在感情上其實是談不上對錯的,對錯只是那個主宰着感情的一方來判斷在。比如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很卑微的喜歡那種,那時

原创 前妻和後妻的對話

女人接到了一個陌生號碼的電話,是另一個女人的聲音,告訴她是某某的妻子。那個某某正是女人的前夫,這樣的身份打來電話,不免讓女人很詫異。他們離婚幾年了,她和前夫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繫,只是聽說前夫又結了婚,但是這些事已經和她無關,不知道現在這個電話

原创 如果覺得一個人生活得挺好,結婚幹嗎?

結婚的原因有很多,離婚的原因也有很多.一個朋友和我講述了,他的一段情感經歷,起伏跌宕,情深意濃,當然結果是兩個人沒有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那就沒有這麼美好的故事了。重點在於爲什麼沒有在一起?他說了很多理由,那些理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也的確

原创 放下手機比放下手機裏的人還難

有這樣一對異性的朋友,他們相識了很多年,兩個人從來沒有談論過超出朋友關係的話題,相處的完全是平平淡淡,無關風月,只論友情。但是很多年以後的某一天,男人突然對女人說:他是愛她的。就在男人說出這句話的那天晚上,女人便把男人的所有通訊方式都拉黑了

原创 咬吸管引發的愛情悲劇

昨天的《非誠勿擾》,有一位男嘉賓瞬間被滅了十幾盞燈,原因很簡單,他在向女嘉賓提問時說出了這樣一個要求,不希望未來的女朋友在喝飲料的時候咬吸管。原本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個問題,十幾盞燈一瞬間變黑了下去,搞得男嘉賓和主持人都莫名其妙。現場的狀況也可

原创 從戀人淪落到了幫着砍價的人

三更半夜已經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突然被手機的提示音聲吵醒了,原來是一位多年前的朋友,發了一條信息,是一個幫着她砍價的信息。這個朋友已經很多年沒聯繫了,其實說是朋友,確切的說應該是曾經的戀人,只是那段戀情短的瞬間即逝,所以幾乎沒有什麼記憶了,只

原创 財神代替月老畢竟是兼職

現在流行着這樣一種說法,爲婚姻牽線搭橋的不再是月老,也不再是紅娘,而是財神了。這種帶有無厘頭的諷刺的說法,當然是在揭示現在面臨着婚姻時人們的現實思想,金錢對於婚姻感情的影響和決定。就像那句老話說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話

原创 今生的糾纏是前世的債未還

很多人贊成這種說法,儘管沒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卻深入人心。今生和某一個人的相遇,今生和某一個人的糾纏,都是上輩子你曾經欠下過他的債沒有還清,所以要到這輩子來繼續還。由此來推斷,如果今生今世你和某個人有些短暫的糾葛,那麼只能說上輩子你欠他的不

原创 戀愛比結婚好玩

 我認識這樣一位女士,離了婚,自己過着瀟灑的生活,當然,在她的生活中離不開情感,她也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家,擁有一個愛她的人。也可能是曾經失敗的婚姻給她帶來的陰影,雖然現在她的感情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每每將要走到結婚的近前,她便會退卻。有人說她恐

原创 感謝簡書的年終總結

突然收到了簡書的信,是一份年終總結,簡簡單單的幾頁PPT記錄了這一年裏自己寫過少文字,瀏覽過多少內容,爲誰點贊過,又有誰喜歡過我的文章。如果不是有簡書這樣的總結,恐怕永遠也不會想起這一年在這裏留下了多少痕跡。每一個文字,每一次關注,其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