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普通人對《吳曉波:發光吧,勇敢者》觀後感(上)

吳曉波,中國企業家和財經作家。他在2022年12月30日年終秀《發光吧,勇敢者》我是在bilibili看的回放,很震撼,作爲普通人有一些啓發,跟大家分享。01 勇敢者的方法論一:天如果總是不亮,那就摸黑生存,一旦看到了曙光,那就立刻起飛。這

原创 2023年新年計劃

新年開始,必須在整理好年度目標後製定年度計劃,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年初的計劃,計劃必須詳細,並且要堅定執行,要做到知行合!有夢想沒計劃的2023,你只會和2022一模一樣。有計劃沒行動的2023,你只是與2022擦肩而過。有行動沒堅

原创 福啓新歲,萬事順遂

願你去年所有的遺憾,都是今驚喜的鋪墊;願你拼命爭取的最後都能如你所願;新的一年,希望仍有陽光滿路,溫暖如初。一年將盡,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新的一年,爲我們在乎的那些人許下最美好的願望。致家人,願身體無恙,萬事順遂;致朋友,願常聚常新情誼不老;

原创 2023年新年目標

辭舊迎新,拜別2022,迎接2023!2023年新年目標:存款15萬;通過中級考試;做好個人IP。2023年新的計劃:1、每天讀書。每天至少花30分鐘去看書,讓開拓視野,思維轉念。哪怕不能看聽書也可以。2、一年專注一件事:做好個人IP。拜師

原创 如何面對人生中的遺憾和錯過?

在我過往33年的人生裏有三件讓我非常遺憾、非常後悔的事情:1.六級沒過;2.考博差兩分;3.中級考試差幾分沒過,現在報名考試都需要規培證,如果想要考試的話還要去規培三年。這三件中最遺憾的是六級沒過。本來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通過的,結果缺因爲

原创 新的一年,送你7個建議

01 告別拖延,馬上行動  拖延是最容易消磨鬥志的東西。一個人如果總是用拖延來面對問題,那麼他不僅不能獲得進步,還會把心理壓力越拖越大。  人生最怕一個“拖”字。克服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待會再說”換成“現在就做”。今日事今日畢,不要讓拖

原创 你的另一半是你認爲對的人嗎?

我認爲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天作之合。白頭偕老背面,通常就是磨合、遷就和包容。關於“對的人”,情感導師塗磊有一段很精彩的論述:事實上你會發現,你無論選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你都會認爲是錯誤的。你怎麼選都是錯,因爲總有一個人會比他更好。能夠走入婚姻

原创 知識乾貨六問答

【001】問:如何做好知識消化?答:分享以下五步法第一步:總結。這個知識點大概講了什麼?用自己的話去提煉、表述,不要照搬原文。第二步:聯繫。這個知識點可以跟其他哪些知識點聯繫起來?試着去引用已有的其他記錄。第三步:舉例子。我能想到哪些跟它相

原创 敢於折騰的人生纔是滾燙的人生

《刻意練習》裏說:只有敢於逃離舒適區的人,才能成爲人生贏家。一個人低谷時的奮起,固然難能可貴;但艱難登頂後,仍有果斷清零的勇氣,更令人欽佩。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眼前的盛況給你天堂般的感覺,那麼接下來等待你的也許就是地獄。好比那個在大廠混喫等

原创 今天是我有症狀的第四天

之前一直覺得疫情離我很遠,因爲我所生活的地方一年多以來一直沒有因爲疫情而擾亂過生活或者是工作,依舊每天按時上下班。上上週由於血壓、血糖不穩定,怕影響肚子裏的寶寶,住院觀察一週。隨後出院休息兩天後,週一上班。由於領導覺得我這個情況比較嚴重,週

原创 工作中我們要 注重積累

注重積累,始終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臺,起於壘土。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積累纔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但也不是說積累越多就越好,如果沒有研究和思考,積累也只是把一堆東西堆砌在一起,做一個“儲物櫃”而已,工作、學習都是如此。每個

原创 三個改善拖延症的好方法

三個改善拖延症的好方法:長計劃、短安排、立即做!1.長計劃,就是說要着眼明天、着眼未來、着眼長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對人生和工作有計劃的人,他就能胸懷大局、放眼長遠,不爲一時一地的不利所困。俗話說得好,愚者賺今朝,智者賺明天。有人說

原创 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日清月結,有條不紊。所謂“日清月結”,是指辦理現金出納業務必須按日清理、按月結賬。它原本是一個財務術語,運用到工作當中,就是要“今日事,今日畢”,每過一段時間就及時“回頭看”,檢查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確保任務不拖延

原创 今天是我休產假第一天

由於身體原因和現在外面的形勢,我覺得我還是在家休息比較好一些。搬家後上班路途遙遠,要換兩輛公交車或者騎電動車再換公交車才能到單位,雖說是比不上大城市的通勤時間,但是也是路途有些顛簸。再加上我現在孕晚期,還是有些喫力的,所以當領導說讓我休產假

原创 不要“差不多”,要盯住完美

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是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差不多”是我們平時常說的一句口頭語。在學習上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工作中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滿足於應付了事;生活中粗心大意、隨意邋遢等等,其實都是“差不多”心理使然。“差不多”心態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