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覺察,是一切的開始

生而爲人,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滿意,但在一些人看來有缺陷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的眼裏恰恰是美好。在有限的生命裏大膽地活,是一件快意的事情。畢竟別人只是生命中的過客,我們自己纔是生活的掌控者。人到中年,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自

原创 誰給善惡一個答案

善惡之間是否有答案?誰給善惡一個答案?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回答如此大的問題,但與善惡有關的事件每天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必須決定採納何種道德觀點、採取何種道德立場。車輪之所以被髮明出來,是爲了以小的摩擦來促進物體的運輸。道德之所以被構建

原创 刪繁就簡,人生變得更簡潔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句經典的臺詞:“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馴化。”疫情居家這些時間,或許讓人已經習慣了這樣居家的生活,“慢慢地,你習慣

原创 心態置頂,情緒置後,不做自己的差評師

很喜歡今天樊登讀書會解讀的《越過內心那座山》:沒人天生悲觀,都是後天“習得”的;“悲觀”可以習得,“無助”可以習得,“樂觀”同樣可以習得;內心強大的人,都學會了“習得性樂觀”。人到中年,萬事纏身,想要日子過得去,就要學會置頂一個好心態。所謂

原创 做無用之事,過有趣生活

最近幾天迷戀上莊子,喜歡他的語言,尤其是這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對照自己的生活,做個內觀:做一些有用的事,可以讓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加充裕,再做一些無用的事,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更豐盈。最近三年,疫情反反覆覆,每個人都身處無序之中

原创 在樸素的生活裏,遇見心底的詩意

倘若心中有詩意,人間無處不春天。一蔬一飯,三餐四季,處處清歡;柴米油鹽,皆可爲詩;布帛菽粟,儘可入畫。太陽,月亮,秋風,花朵,樹木,鳥兒,日記本……彷彿目之所及的事物在王宜振老師的筆下都能如花般綻放,信手拈來都是詩,這與老師不同凡響的觀察力

原创 與其四處張望,不如擡頭看看自己頭頂的星空

有時候常常會羨慕別人的優秀,羨慕別人的說走就走的魄力,卻常常又自卑於自己的平凡,某一天卻突然發現,當停止這些無所謂的比較,開始欣賞自己的那一刻,生活變得如此明朗和豁然開朗。記得三毛在《親愛的三毛》裏回覆:“一個不快樂的女孩”的來信裏說道:“

原创 當我年輕的時候,竟然就失去了抗爭的勇氣

一大早看到王老師的一篇《慚愧,那晚我臨陣脫逃》文章,觸景生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經也是:“當我血氣方剛的時候,竟然就失去了抗爭的勇氣。這是幸運,還是不幸?”曾經幼稚地認爲職稱評審就是看你是不是真的優秀,是不是真的成績斐然,然而現實版的職稱評

原创 人生哪裏是綠洲?何處是彼岸?

喜歡劇作家尤金·奧尼爾一句話:“我們生而破碎,通過活着來修修補補。”生而爲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可以通過生活,通過愛來互相承託,互相修補。生命的原野之中,一定要深信自己是有人愛的,是值得被愛的。下午收拾書房,發現了孩子的出生證明,剎那間

原创 身體是禁錮的,靈魂是自由的

yi情四起,從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解封,從昨天又開啓了五天靜謐模式,今天是全城靜默的第二天。2022年給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於維繫正常的生活,原來是如此不易。此刻或許才讓你我深知:“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一定是由內而外的。”每個人對未來都不可預知,

原创 難得閒暇,莫負時光與暖陽

一天之中,最愛清晨的時光,洗漱開啓美妙的閱讀時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清晨喜歡讀那些零碎的散文片斷,今早恰好讀到郁達夫《故都的秋》:“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

原创 願生活常溫暖,日子溫柔又有光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這樣說道:“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錯誤地認爲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要把它堅持到底。”得與失,喜與愁,交織着五味雜陳,或許這就是生活

原创 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恩賜

很喜歡董卿在《朗讀者》中說的這段話: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了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其實從前天晚上開始,不斷收到又要全城靜默的消息,還好,我不刷某音,很少去關注那些“負面”新聞,不是

原创 簡單的喜悅更能夠愉悅人心

時間彷彿是眨眼即過,記得之前開始來簡書日更,是2022年倒計時一百多天的時候,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天的時間,2022年只剩下四十天的時間,看到俞敏洪老師發在頭條上的老俞閒話《在深秋的時節,體會簡單的喜悅》,他說:“有時候,人生一些簡單

原创 喜歡純粹的東西,也這樣對待生活

對於生活,偏愛喜歡葡萄牙詩人作家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理念:“我不需要任何東西,只是生活在陽光下或雨裏,有太陽時就生活在陽光下,下雨時就生活在雨裏,感受熱、冷和風,活着,不過如此。”誠然,這樣近乎決絕的純粹或許在如今這個喧囂的時代愈發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