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論語》堯曰篇第二十(三)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譯文】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沒有可能成爲君子,不懂得禮,就沒有辦法宣身處世,不知道分辨別人的言語,便不能瞭解別人。”【摘抄】君子安身立命,一個人如沒有人格和理想追求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五)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爲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譯文

原创 《論語》堯曰篇第二十(二)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

原创 《論語》堯曰篇第二十(一)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四)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爲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譯文】叔孫武叔詆譭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是不可詆譭的。他人的賢能,好比丘陵,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三)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譯文】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二)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譯文】衛國的公孫朝向子貢問道:“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裏學的?”子貢說:“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並沒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一)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蝕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摘抄】君子是社會的道德標杆、名聲在外,任何舉動都容易成爲社會話題,有了過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九)

孟氏使陽膚爲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譯文】孟氏讓陽膚擔任掌管刑罰的官,陽膚向曾子求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喪失了正道,民心離散已經很久了。如果審案時審出真情,就應該悲哀憐憫,而不要沾沾自喜!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二十)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譯文】子貢說:“商紂王的無道,不像現在流傳得那麼嚴重。所以君子忌諱身染污行,因爲一沾污行,天下的壞事就都歸集到他身上去了。”【摘抄】成王敗寇,爲標榜勝者的正義和道德,輿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七)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會自動地充分表露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時候吧!”【摘抄】儒家修養強調中正、冷靜、穩實,主張理智管控情感,《中庸》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八)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其他方面別人可以做到,而他不改換父親的舊臣和父親的政治措施,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摘抄】孔子說孝道有“父在,觀其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四)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譯文】子游說:“居喪充分表達了哀思也就可以了。”【摘抄】子游認爲喪事不宜因爲過於悲痛而傷害身心,是對孔子所提倡喪禮的發展,注重表達出內心真誠的情感,卻又不過度。如《中庸》中所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五、十六)

子游曰:“吾友張也爲難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爲仁矣。”【譯文】子游說:“我的朋友子張是難能可貴的了,然而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曾子說:“儀表堂堂的子張啊,很難和他一起做到仁。”【摘抄】子張爲人勇武,清流不媚俗,廣交朋

原创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十二)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譯文】子游說:“子夏的學生們,做灑水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