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誠意是入門的功夫,關鍵在慎獨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爲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

原创 所謂“先後”,無非本末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句話緊接着“知定靜安慮得”而發,曾子說,凡事都有本末、終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離得道不遠了。顯然,所謂“先後”,就是指本末,終始,本爲先,末爲後;始爲先,終爲後。本末先後都是相對而言,並不是絕對的

原创 定靜安慮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句話是對上文“在止於至善”一句的進一步闡發,曾子告誡大家,治學者要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即明明德,最終需要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不同階層的人都有自己的至善之地,即:“爲人君,止於仁

原创 和合之道纔是光明大道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1000天,更文的主題都圍繞傳統文化展開,我想說,對傳統文化了解得越深入,內心就越充滿光明。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不長久的。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社會的基礎,是西方几百年來成爲世界主導的總原因。美西稱雄世界幾個

原创 治學以修身爲本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這是從上文自然引申出來的結論,《大學》的主旨就是修身,治學和修身是一個概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落到實處

原创 《大學章句》結構辨析

《大學章句》結構辨析通過對《大學章句》全文的研讀,並對照《大學(古本)》,我發現,朱熹重新編排整理《大學(古本)》的主線就是所謂的“大學三綱”----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他把三綱並列,而且將原文的“親民”改成“新民”。朱熹的《大學章句》

原创 大學之道及其本末

《大學》古本之稱,應該是王陽明叫出來的,乃相對於朱熹校定的《大學章句》而言,原收錄於《小戴禮記》,經東漢鄭玄校注流傳下來。但一直沒有受到儒者的重視,直到二程將它挖掘出來,再經朱夫子的闡釋而弘揚光大,被列入四書,實際成爲儒家的聖(經),於此,

原创 君子氣象

《詩》雲:“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

原创 八目新解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要正確理解這段話,有以下幾個要點。首先,從文義上來說,格、至、誠、正、修、齊、治、平,都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而且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如

原创 治國平天下(2)

何謂民之父母《詩經·小雅·南山有臺》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曾子解釋說,臣民喜歡的,君主就喜歡;臣民厭惡的,君主就厭惡,這樣的君主,就是“民之父母”。以民心爲己心,愛民如子,則民愛之如父母。《詩經·小雅·節南山》是控訴周幽王時期的執政者

原创 治國平天下(1)

恕:大治之法度《大學》原文說:“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首先,這句話不是論述一個道理,而是敘述一種現狀,即一個大治國家的民風,上行下效,君主孝敬自己的長輩、尊重自己的兄長

原创 修身以齊家

《大學章句·傳八》: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這段文字與《大學(古本)》完全一致,漢代鄭玄將“之”、“闢”都作爲動

原创 齊家以治國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是強調如果家人都教育不好,卻想教化天下百姓,那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只有修德,家庭才能孝悌慈愛,在社會上事君、事長、使衆的道理與家中孝悌慈愛如出一轍,有孝順父母之心,則可事君;有友愛兄長之心,則可事長;有慈愛晚輩之心,則可使

原创 有斐君子

《大學章句·傳三》: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

原创 明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大學》一篇的綱領,但對這句話的解釋,歷來存在巨大的分歧。我們不妨暫時將其擱下,先從朱熹定義的傳文開始,先從細節入手,條分縷析,回頭或許比較容易得出自己的結論。《傳一》只有三句話:“克明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