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讀《渡湘江》

渡湘江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這首詩歌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對比。前兩句今昔對比,後兩句人物對比。對比中此時此刻抒發的情感才更加的濃郁。過去園林如繡,詩人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如今春天又來,鳥語花香

原创 讀《在獄詠蟬》

《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一個被冤在獄的詩人,寫詩是不易的,因爲這時候的言論往往更苛刻。爲此,駱賓王選擇了詠蟬,自然是託物以言志。開頭便由蟬聲起興,以南

原创 讀《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幽暗深遠的山道,寂寥冷落的山澗,偶爾清脆的鳥鳴,大概只有在我們旅遊去爬山的時候纔會感受到吧,可是忙碌的我們,哪還記得去走一走山道,

原创 十月三思

開學到現在一個半有餘,彷彿一年,又彷彿一瞬,不過是一念之間。時間本身似乎意義不大,真正的意義所在是人心所至吧。若用心,則天長地久,若無心,則空空如也。01躁在校,每日不過忙碌於備課與上課,在家,忙碌於學習與帶娃,空暇時間便去舞蹈房跳舞鍛鍊身

原创 記吾家女兒進學堂

01入學準備女兒小七月滿三歲之後,便開始尋思着讓她去哪上幼兒園好。小小的縣城,選擇當然不會多,其實不過是家門口的公立幼兒園和六公里遠的一個私立貴族幼兒園之間的猶豫罷了。人人都說那個貴族幼兒園好,是啊,能不好嗎,學費翻倍自然硬件好,又是所謂貴

原创 說說第六個教師節

第六個教師節了,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平靜”,和往常一樣的平靜。我很少發關於教師節的感慨,好像今年還是第一次。無關乎職業,只關乎歲月。但終究是讓我想起了這些年經歷的種種。關於做一名教師,我其實從小就沒有想過,

原创 夜晚隨記

在這樣少有的晚睡的時候,想到這個暑假接觸的人,做過的事,回過的信息,自己與他人的種種交流的細節,突然覺得到自己像一種人,但又找不到語言來形容這種人的特點。我邊洗漱邊胡思亂想,突然腦海中閃過了魯迅先生寫的《祝福》裏的“我”的一個細節,“我”因

原创 讀書:一場人生中最美好的修行

記得小時候,特別渴望能夠有書看。那是一個貧窮的年代,家裏怎麼有書看呢,父母唯一肯鬆口的便是拿幾塊錢買一本作文書,以爲那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把作文書翻了個遍,可是這種小學作文書的質量哪裏能夠滿足一顆渴求閱讀的幼小心靈呢?偶然間

原创 讀《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乍看着一文章標題,便要以爲是如學術論文般嚴肅而艱深,但讀下去才發現,魯迅先生實在寫得有理有據,且通俗易懂,嚴謹卻又蘊含着趣味。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其實是講稿,寫得實在好看,他謙虛地在末尾說,“自漢末至晉末文章的一部分的變化與藥及酒之關係,據我所

原创 讀《爬與撞》:名利場裏看人的世界

對魯迅先生想要多一點了解的話,他的雜文是必讀的,在先生的雜文裏,我們更能窺探到先生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爬和撞》是一篇短小而深刻的雜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開頭,魯迅先生便引用了梁實秋教授的一句話,“窮人總是要爬,往上爬,爬到富翁的地位。不但窮

原创 觀《切爾諾貝利》有感:人生在世,最不能直視的是人性的惡與生命的死亡

一個下午,從烈日高照到狂風怒號再到暴雨傾盆再到現在的陰雨綿綿,我窩在小小的臥室裏一口氣把五集的《切爾諾貝利》,我不知道該怎麼去給他歸類,說它是電視劇,集數又太短;說它是電影,時間又太長;說他是紀錄片,又有虛構的人物在裏面。但我還是姑且稱它是

原创 讀《朝花夕拾》:細節的串聯和節制的敘述

01串聯回憶裏的細節和場景在讀這本文集的引子時候看到魯迅先生這樣說: “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我馬上便聯想到了自己,我是連回憶也沒有的人,實在太少太少。我總以爲既然要寫作一篇篇散文

原创 讀《離婚》:封建禮教勢力的專制和他們存在的可笑

01《離婚》整篇小說的敘事特別之處在於幾乎都是以對話形式呈現,同時,對話進行在兩個場景中。一個場景是船上,一個場景是在慰老爺家。在船上,主人公愛姑大膽陳述自己的遭遇並猛烈抨擊夫家對自己的傷害,塑造了一個憤憤不平、理直氣壯的婦女形象。自從她的

原创 育兒反思:多看書,勤反思

上一次上星期天的早教課的時候,寶寶不等老師下課就直接自己出教室下課。星期二的早教課,聽到音樂聲的小七月便非常緊張地收教具,收毯子,急到哭泣。小七月之前都沒有這樣的反應,鑑於這幾次早教課寶寶的反應異常,今天的早教課我格外的緊張,生怕她又出什麼

原创 讀《孤獨者》:三次談話中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

讀《孤獨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痛苦,其實讀魯迅先生其他的小說很多時候也是這種莫名的壓抑感,但是這篇小說尤其給我的感覺如此。我想一方面是因爲我沒有捋清楚小說的主幹線,另一方面也確實是魯迅先生小說本身具有的深刻的形而上的思考。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