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的一日兩餐中還加茶點

古人喫飯是一天兩餐,但並不是過午不食,他們喫飯分別爲上午和下午,不喫中午飯。第一頓飯叫朝食,一般是上午9點開始喫。第二頓飯叫哺(bǔ,補)食,又叫飧(Sūn,孫),一般是下午4點開始喫。真正的“過午不食”其實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並非源自

原创 八段錦和廣場舞完美結合

獨樂樂好,衆樂樂亦好。下班回家用時13分鐘。高架路下面輔助設施全部竣工。地面平坦,車行順暢。我大濟寧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作爲個人,跟上時代步伐,不懼年齡,學開車,收穫是享受到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到家。熬上雜糧粥,和麪包水餃,一邊聽廣場舞的曲

原创 知足知不足

吳孟超院士的老師,求房主先生曾經說過,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做人要知足:人生不可能有樣樣佔全的現實,也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比如上班的媽媽,既然有了收入,就要辛苦父母、公婆幫忙帶孩子(有經濟實力最好請阿姨),就要少了與孩子直接

原创 拉肚子的三大原因

拉肚子有三種原因。1,拉肚子有可能是食物有毒。身體爲了快速把毒素排出去,拉肚子,這是自保。這種拉肚子只要喫乾淨的食物,不用吃藥就自然好了。2,拉肚子是吃了油膩的食物,身體缺乏一種消化酶。比如吃了很多肥肉,導致拉肚子,屬缺乏脂肪酶,只要改用清

原创 懂懂日記摘抄

一個志在成事的人,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限制自己。限制自己,第一層意義是不能放縱,知己知彼,知不足而力求進步。第二層意義是目標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目標越是篤定就越接近成功。第三層意義是不走歧途、死路。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

原创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會覺得累

有人問我:“你這一輩子不停的看門診、‘做手術,會不會覺得很累?有沒有感到很枯燥?”我的體會是:一個人全神貫注的做他願意做、喜愛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                        ——吳孟超。吳老令人不可思議處太多,手指竟然爲

原创 牡丹吊蘭,花開時節動心城

牡丹吊蘭學名叫心葉日中花 ,又叫食用穿心蓮 、櫻花吊蘭 、花蔓草等。雖然它叫吊蘭,但跟吊蘭沒有一點關係 ,帶個牡丹名稱卻不是牡丹 。它是番杏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牡丹吊蘭不僅花色豔麗、四季常開 ,而且莖葉還可以製作涼菜 ,具有祛火清熱等功效

原创 《反脆弱》一書告訴我們,用好4個方法,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這本書應該出現在每一個有思想的人的書架上!”暢銷書《黑天鵝》作者、當代最傑出思想家塔勒布將《反脆弱》一書視爲畢生傑作,繼“黑天鵝”之後,塔勒布大膽提出並定義了“反脆弱”一詞,正在掀起一場社會思想的重大革命,他主張: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

原创 《把時間當朋友》閱讀筆記

1、傾聽能力的強弱,幾乎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點非常重要;傾聽有三個技能①預期對方說什麼②附和對方,點頭③重複對方的內容。2、不能隨便給別人免費的意見,你不能帶着身邊的人一起進步。3、求知的路走到一定程度後就必須依靠勇氣,而非智商。4、愛

原创 教練八段錦,爲他人提供價值

炎炎夏日,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跳舞羣姐妹們想學八段錦。我義不容辭當起了教練。去年疫情期間,我開始練八段錦。每天至少一遍,堅持練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握不準的動作,嚮明家請教,反覆練習。八段錦動作簡單,舒展筋骨,通暢血

原创 相信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楊絳先生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擡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大千世界,總有人會在某一方面,做得比你好。沒必要用別人的成功,刻意爲難自己。真正的幸福,其實是踏踏實實地過好自

原创 小滿養陽

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從養生治病的角度來看:陽萎則病,陽衰則危,陽亡則死;所以救陽,護陽,溫陽,養陽,通陽,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藥切切不可傷陽。所以古人云:萬病不治求之於腎。求之於腎就是救陽氣。《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生

原创 低鹽飲食

1,朱丹溪的三個關於健康的醫學思想,兩減一加:減少慾望,減少喫肥甘厚味的食物,增加身體的正氣。今天又多了一個減:減少喫調料。2,朱丹溪講究清淡飲食,認爲食物有自己本身的天然的味道,是人體能夠吸收接受的。而後天添加的味道,容易過度並且刺激人體

原创 5·19 中國旅遊日,15分鐘免費旅行

簡書的友友們,大家好!5·19 中國旅遊日,你旅行了嗎?我過了一個有儀式感的旅遊日。先談談中國旅遊日。2011年3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被定爲“中國旅遊日”。這一訣議源自《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遊天台

原创 身體狀況和一個人成就的關係

簡書的友友們,中午好!今天分享的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我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互聯網上分享中醫智慧,原因有二。一是基於自己的觀察總結。學生的品德學業往往和他的身體健康正相關。二是中醫藥食同源,中醫實際上已經早融合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今天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