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學會放鬆:“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別管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歡喜”

關於放鬆這個話題說了不少,暫且小結一下。首先要說明生活的常態就是緊張加放鬆並存,沒有緊張就沒有放鬆,渴望放鬆必定存在緊張,只有放鬆或者輕鬆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安靜測試實驗,高報酬徵求心理健康志願者,進入封閉安靜環境,除了喫喝

原创 放鬆之“三不、三有”:不如意不確定不可控、有預案有底線有多變

心境是瀰漫性的心情,具有持久性和緩慢性,而緊張心境強度不大,但是深刻影響生活質量。想一想爲何感覺持久緊張不得輕鬆,思維深處有何因素影響,我們到底害怕什麼,也許可以歸納爲“三不”。一是“不如意”。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家家有

原创 學會放鬆:先緊張起來、能尋求幫助、太累了就放手

繼續講週末體驗故事,還是關於心理放鬆話題。週末去父母那邊,老母親問我,“你家裏有潮蟲子沒,這裏太多了”。我非常喫驚,當然沒有了,直覺思維肯定說“這裏也不可能”,還舉例上週過來收拾打掃房間沒有發現,咋可能呢。老孃沒有再言語,老爹說買了殺蟲劑不

原创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真誠,心則輕鬆

週末回農村老家,記述幾件小事與趣事。走的是改建加寬後的濱河路,當然好走多了,順暢多了,可每走一次我都要“雞蛋裏頭挑骨頭”,忍不住吐槽一番。“看看同樣擴建的路段,市區修的就是比縣裏修得好,這就是一級一個水平”,我這裏吐槽的不是道路質量,實話實

原创 持續緊張而無法鬆弛之心理衝突:“無所謂”“我喜歡”“熱愛丟臉”

生活中常見一類人,每天處於焦慮緊張中。年輕時候爲了孩子沒有自己,中年時候爲了工作、孩子、老人沒有自己,到了老年還要爲了孩子的孩子沒有自己。彷彿就是苦行僧,生活沒有快樂滋味。這裏說的沒有自己,是指不能、不敢、不會放鬆自我,總是持續緊張,高度敏

原创 情緒放鬆之不會、不願、不敢:不怕死、熱愛丟臉、無所謂、接受自卑

當年讀中學時候,課餘時候沒啥好玩的,同學們除了打球,還有不少人玩單雙槓。玩單雙槓不似打球這些集體活動,自己會玩就可以,雖然看似比較難,比如抓住單槓空中翻滾,抓住雙槓身體大幅度擺動,不過一旦入門,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這個入門比較難,“門外漢”

原创 心理建設首要在於放鬆: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俗話說“人生在世,喫穿二事”,喫喝穿衣這些事情看着很俗,可是很重要,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喫飯穿衣睡覺這些事兒屬於生理需要,處於最低層級,但最基礎、最關鍵。管仲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擺脫

原创 處理慾望衝突,認識社會現實:“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焦慮是人人都有的情緒體驗,可以認爲是外部懲罰引發的害怕,以及內部失控帶來擔心。這些內外因素集中表現出來的,則是心理衝突,即“痛苦情緒體驗”。這個心理衝突對象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人性即趨利避害,情慾需要,另一個是社會現實。人活着就有慾望,慾壑難

原创 談談焦慮那點事兒:讓我們心生“如沐春風”的感覺吧!

焦慮是我們經常體驗到的情緒感受,好多人在外人看來工作穩定、收入良好、家庭幸福,可還是會顯得很焦慮,好像 “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過深入交談,就會發現可用一句共情話來表達,“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一、認識焦慮。“焦慮情緒是與處境不

原创 應對焦慮之人際交往行動:建構恰當社會現實的“大樓基礎”

焦慮情緒一方面源自情慾需要的無法滿足,另一方面是缺少有效行動來緩解體驗,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人際交往行動。先舉個例子。有位工作追求完美的職場人士,焦慮感很高,諮詢師建議就具體焦慮小事情進行行爲體驗,把自己設想的糟糕情形與實際行動結果對照,看看到

原创 焦慮之意識水平:知道做到=意識=主動應對=心理健康=調侃自嘲

知道就能做到嗎?當然不是,很多時候我們是知道做不到,比如知道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好,可是做到能有多少呢。因此,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纔會如此引發共鳴,知道就要做到,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焦慮情緒的出現,很多就是糾結知道與做到衝突中,而我們提倡

原创 焦慮應對之行動意識:人家早就不想聽了——你還滔滔不絕自娛自樂

按照許又新教授提出的“煩惱公式”,緩解焦慮一個可行角度是調整慾望,這就是之前討論過的降低慾望或者調整目標,思路就是“小目標,步步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行角度,那就是落實行動,也就是儘可能滿足慾望,指標就是滿足度。借用村上春樹的話,“選擇

原创 焦慮應對之降低慾望:不確定性底線思維,希望最好也允許最差

緩解焦慮有各種適用方式,比如問每個人曾經焦慮情形如何,是如何走過來的,人人都能說上一番。當下遇到類似情形,當然也是可以複製的,如果自己無法或者難以處理,就是專業諮詢“助人自助”的責任了。從情感角度來說,焦慮與愛情作爲情緒體驗,二者沒有本質差

原创 焦慮應對之目標分解:心急喫不得熱豆腐,具體化、流程化、可操作

寫了不少關於焦慮情緒的文章,試圖討論焦慮表現、特點、原因、動機,乃至與焦慮本質與自我成長、自我侷限的關係,都是隨手塗鴉,也就有效不足,不過不妨礙繼續下去。那今天開始討論如何處理與應對焦慮,也就是常說的怎麼辦。作爲心理諮詢學習或從業者,深知給

原创 焦慮之情境社會侷限:“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我們可以藉此用來理解或者曲解“自由”與“枷鎖”。作爲個體,我們都希望自由自在,實現那些人生無窮慾望,哪怕明知道慾壑難填,可現實非常“骨感”,一系列的侷限壓迫我們,使得焦慮成爲常態。盧梭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