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焦慮之人格侷限:“體型像八戒,髮型像沙僧,脾氣像悟空,說話像唐僧”

當我們說坐井觀天時候,知道首先在自嘲自己是井底之蛙,方可接受空間侷限。當說刻舟求劍時候,要知道首先在自嘲自己是求劍之人,方可接受時間侷限。我們生活在物理世界時空中,必須接受時空侷限性,保持這個覺察意識,方有可能跳出時空侷限,看見人生變化物是

原创 焦慮之空間侷限:人人都是觀察世界中心,所見皆偏見,偏見即侷限

包含焦慮在內負性情緒,都有無知在起着重要作用,這裏的無知我們說的是每個人都有的侷限性。昨天說到時間侷限,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刻難以看到前後來路,即擡頭看路與埋頭拉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就會限於當下時間點跳不出來,如同刻舟求劍之人。怎麼強

原创 應對焦慮:提高自知力,知道自己能喫幾個饅頭,關注“時間侷限”

應對生活焦慮的現實體驗,以及心理大咖給出的理論指導(如煩惱公式),無不指向自我的自知之明話題。這個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能喫幾個饅頭”。強烈焦慮感來自有所謂,太在意,慾望強,高期待,具體而言就是對特定個體來說高出實際能力太多,好比一個人抗壓

原创 應對焦慮之“無所謂”:我的地盤我做主,愛咋咋地,該幹嘛幹嘛

關於常見心理問題及其應對,郭士全教授提出過“不無自我療法”,其中認爲焦慮源自我們“有所謂”心理,導致對人事物太在意,高期待,纔有了消極負性情緒。應對焦慮方法也就非常簡單,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做到“無所謂”,這就是“不無自我”(不怕死,無所謂

原创 焦慮鑑別:區分就是細化、具體化、智慧化,如此方可有的放矢應對

當我們聽到有人說焦慮時候,要知道大部分說的是焦慮不安這個負性情緒,而不是焦慮症。當然,焦慮與煩惱也是不同的,都是負性情緒,差別看似細微,卻又是必需區分的。首先看看焦慮與煩惱的區別。焦慮是無具體對象的對未來的害怕擔心忐忑不安,比如總是心神不寧

原创 緩解焦慮體驗:真正先接受,不着急改變,促進人格整合和社會化

這幾天討論焦慮情緒話題,有朋友迴應說,“每天都被焦慮搞得暈頭轉向。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理解焦慮,就是想不開”,這話說的接地氣,實在,真誠,到位。許又新教授在《精神病理學》書中寫到,“從人羣角度看,絕大多數人都處於焦慮症與不動心這兩個極

原创 焦慮情緒目的分析:“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與“無利不起早”

問題解決有個三部曲,即“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遇到問題首先主觀認爲發生了什麼事,然後自然而然有個原因解釋,接着就是急於處理,讓事情成爲過去式。現實生活事情非常多,比如上班堵車,眼看着遲到,這就是需要處理的事情。對於遲到事情的不同處理方式

原创 日常焦慮情緒應對介紹:雙管齊下對症下藥,有意識使用煩惱公式

之前介紹過焦慮個案,認爲焦慮源自工作中擔心出錯,誘因是被主管提醒過注意角色變化,要從重技術到重管理,但是自身特點導致知道做不到。由於苛求完美心態,無法承認某些方面如人際溝通就是技不如人,反而陷入工作完美不可出錯的自責心理,其實根本上還是不能

原创 從焦慮現象談心理建設必要性:工作焦慮的出現與人際關係相互作用

弗洛伊德對焦慮非常重視,提出了三種焦慮形式,包括客體性焦慮、道德性焦慮、神經症性焦慮。客體性焦慮包括害怕與恐懼,道德性焦慮源自超我的個人恥感與違禁性罪感,而神經症性焦慮是本我衝動被壓抑的結果。弗洛伊德關於焦慮的論述影響巨大,強調了焦慮對我們

原创 以常見停車爲例,目的論是站在頂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有句話說的實在,“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遇事歸因這是我們無師自通的,目的是爲了緩解情緒,或者進行自我價值保護。再說的尖刻點,我們人性都是“趨利避害”!遇事尋找原因,認爲是過去原因決定了今天結果,這叫做因果論,比如精神分析就堅持“無意識決

原创 尋找解釋用來穩定情緒,尋找目的促進問題解決

這幾天颱風“煙花”來勢洶洶,城裏城外如臨大敵,好在我們這裏大雨瓢潑之後,解除了警報。據說爲了避免水淹車輛,不少豪車停到某些室內樓層停車場,也不抱怨收費高了。遇到這種極端天氣,尤其前段時候河南暴雨導致巨大人員財產損失,忍不住會問原因是什麼?現

原创 分析研究行爲目的感悟:學習孫悟空只在必要時候使用“火眼金睛”

昨天說到許又新教授的諮詢案例,在處理小夥子手淫焦慮時,採取犀利直接方式。回答昨天文章留下的問題,生活分享:行爲目的之分析和研究,對心理治療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聽完小夥子好不容易說出心理困惑,許教授直接說,“我有手淫”,然後指着倆助手說,“他們

原创 生活分享:行爲目的之分析和研究,對心理治療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近一年時間裏,由於新建跨河大橋緣故,習慣坐的公交車改線繞行。最近大橋建設完畢,公交車也恢復原來線路,這其實不影響我出行,但卻讓我很久不習慣,遇到改線地方處,總詫異走了一條“陌生的路”。實際上,這條“陌生路”是原來習慣的路,久而久之不走,又因

原创 區分兩種“火眼金睛”:感覺——思維——共情,觀察——推理——洞察

閒來沒事,學習朋友送的專業書籍《精神病理學》(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第35頁),說到“火眼金睛”,感覺有趣,與大家分享。書中雖然從區分真性與假性幻覺(視覺)角度敘述,但說的非常形象:“古代傳說中的二郎神,兩隻眼睛是凡眼,

原创 停車收費之心理啓發:動機可能不會產生言行,但言行一定暗含動機

預約好週末去醫院看中醫,不過沒有地方停車,想到可以停到鄰近兄長單位的家屬院,我多年前住過這裏,很熟悉的地方。家屬院大門開着,進入如無人之境,停了很多車,不過還是找到了一個車位。停下後,駐足觀看,這麼多年過去,還是那些破爛樓房,完全沒有改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