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女孩兒,颯一點

每個人的出現,都是爲了要教會我們一些什麼東西的,所以,要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呀。如果那個人把你從堅強獨立的女人變成了歡快清澈的女孩兒,那一定要感恩他的柔情似水和溫柔以待,因爲他給了你這世間最珍貴的愛意。如果那個人又帶走了你的敞開和柔軟,瞬

原创 最好的愛,到底是不放棄還是不打擾?

最近看短視頻,看到這樣一個提問:最好的愛,到底是不放棄還是不打擾?哇,這個問題,真是個折磨人的問題呢!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人,肯定也是被愛情折磨的夠嗆了。估計是處在既不能往前一步,也不能退後一步的狀態裏!往前邁不出去,往後收不回來!想想,一個

原创 有了差評

有了差評,肯定會鬧心,那感覺就像自己這個人也跟着受到了否定一樣!明明很努力,很用心,怎麼顧客還不滿意?他們是不是來找茬的呀?寫的那麼詳細,跟寫作文是的!是不是閒的,顯你文筆好呢?可是不管我們怎麼生氣,怎麼不願意,怎麼覺得委屈,這種差評要是多

原创 關於個性的思考

那天和朋友談論起“個性”這個話題!起因是我們談起一個共同認識的朋友在人際關係中的行爲模式很自我,其中一個姐姐說:“那個女孩很個性”這段對話,就勾起了我對“個性”的思考什麼是個性呢?我覺得最淺顯的解釋,就是“個體的特性”,就是說這個人性格中特

原创 婚姻之外

婚姻之外,有沒有真愛………婚姻之外……有沒有真愛?那要看你對“愛”的理解啊!每個人對愛的理解都不一樣!你認爲什麼是愛?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一時愛是什麼樣子?一世愛又是什麼樣子呢?激情的愛,親情的愛,平淡的愛,深厚的愛,

原创 靈魂的香氣之源

張德芬寫過一篇小文叫《靈魂的香氣之源》,鼓勵和呼籲女人們,要活出自己,做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傾聽過她的觀點和思想,在她的定義裏,靈魂有香氣,第一就是要真實。一個虛僞的,不能真誠表露自己的人,就像一朵塑料花,外表再美麗,也散發不出幽香。第二是

原创 價值觀隨筆

除了生病以外,其餘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這段話讓我聯想到早晨看到的一段視頻,也是關於價值觀的,是說,有些人穿着地攤貨,卻把玩着幾百萬的古董,有些人喫着路邊攤,卻買了幾十萬的鋼琴,有些人開着十幾萬的車,卻正在慶祝別墅

原创 那一次,如何應對別人的情緒

如果對方用冷漠和疏離的方式表達他的情緒,好像是要表達這樣的感覺……他忽視了,不重視了,不在乎了,這樣就不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傻,好像自己不付出感情,和你保持距離,他就不會受傷!你不理解他爲什麼用這種冷漠和疏離的方式表達情緒,你感到委屈和氣憤。你

原创 孩子愛打扮,平時和一個男生走的近,是不是早戀了

家長提問:孩子最近跟平時很不一樣,特別愛打扮,晚上在家也一直跟人聊天。後來聽老師說她最近跟一個男生走的特別近,這不就是早戀了嗎?可咋辦呀?這是一個16歲女孩的媽媽,在家長羣裏拋出的育兒問題。面對家長這樣的困擾,我們的輔導思路該是怎樣的呢?怎

原创 孩子想請假看世界盃,我應該支持他嗎?

“求助各位在線美媽[破涕爲笑]  親,孩想看世界盃想請假到18號我應該支持他不?” 這是家長羣裏一個14歲男孩的媽媽拋出的問題。我想,當孩子提出這樣一個請求或是想法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會一愣,然後就會下意識的表達反對,會覺得看世界盃也不是什

原创 成長和成熟的過程

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也許就是獲得智慧的過程吧,可智慧是什麼呢?我能想到的……儒釋道傳播的是智慧哲學傳播的是智慧佛學傳播的是智慧心理學傳播的是智慧我覺得智慧,應該是“事實”,是“真相”,是“規律”,也是“無爲”……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

原创 一個親暱的稱呼,就能冰釋前嫌

一個親暱的稱呼,就能冰釋前嫌“老閨,生日快樂”我爸發來消息,我的反應,先是不自覺的咧開了嘴角,可是,逐漸的,笑容就凝固了,一股……更大的情緒爬上的我的心頭,我哭了起來“老閨”我有多少年沒有聽到我爸這麼叫我了,這是我爸媽的專屬暱稱,每當他們心

原创 《論人的成長》兩則感觸

最近在看卡爾羅傑斯的《論人的成長》這本書強烈的吸引和震撼到我。感觸有二:第一個感觸是在那一行行的文字裏,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真誠又真實的老者,他在挖心掏肺的表達着自己,坦露着他內心的想法,衝突,期待,歡喜還有恐懼……這種內心深層次的真誠,它透過

原创 改變建立在允許不改變的基礎上

當家長鼓起勇氣袒露她的育兒困擾時,她就已經在向我們暴露她的脆弱、無助和無能了!我們要感謝他們的勇敢,也要感謝他們的信任。當家長和我們進入到一場諮詢關係裏的時候,她往往是既想改變,又想維持原狀的。她向你發出改變她的邀請,同時她也希望聽到你說“

原创 記錄閱讀《家庭教育指南》

十月份預訂的新書,今天才到。滿懷期待的打開了它,未料,第一章就觸發了我的批判性思考。整篇都是硬邦邦的原則和底線。比如:咬住底線,放大空間有規矩纔有自由,有限制纔有選擇底線是必須遵守的紀律。底線之上,儘量不再對孩子做過多紀律方面的要求,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