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晨讀(36)心是一把尺 量人先量己

心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總盯着別人的短處,就看不到人家的長處。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人,會把別人的不足放大。是人,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點。如果學不會體諒,做不到寬容,就會引來矛盾,發生衝突。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

原创 人間好時節丨立冬

轉發自《央視新聞》“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元代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冬是冬季的起始,也意味着萬物開始閉蓄,進入

原创 點燈的心

一個人若是足夠了解自己,便不會小看別人,也由此纔會體會“與人無爭,只做自己”的自在。不爭,是一種風度,一種慈悲,更是一種自我成全。當一個人真的通透了,就會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不爭不顯,方能寧靜致遠,方能自渡和渡人。將人情世故看透

原创 立冬快樂,最美祝福送上!

轉發自每日音樂立冬到,天轉冷,一條祝福傳真情;寒風嘯,雪花飄,增衣保暖防感冒;多鍛鍊,願君安,福壽安康活百年;真情意,愛傳遞,天長地久心相惜;祝福您,美如意,健健康康過冬季。立冬送祝福:風寒心溫暖,友誼紅映天;陽光總燦爛,忘掉愁和煩;謹記把

原创 就你們兩個……都是壞銀!

昨天下班回到家,兩個公主坐在客廳的地墊上拿着畫筆,在畫畫玩兒。倆人跟我打過招呼,就又各顧各畫了起來。看着她們一本正經的樣子,我也沒太打擾,簡單地洗漱了一下,就去餐廳喫飯。孩子們都喫過了,只有夫人等着我還沒喫。飯剛吃了不到一半,二公主就“咧咧

原创 晨讀(34)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與寧靜,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淡然與從容,也是靈魂高配的一種境界。靈魂如果一片荒蕪,生命也會跟着俗氣不堪。懂得去滋養靈魂,才能在這千篇一律的日子裏,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名利壓垮。“低配”

原创 納蘭府感懷

仲秋的早晨,靜寂無聲,絲絲涼風,夾帶着綿綿細雨,把古老的院落沖洗的更加乾淨怡人。一個人獨自漫步其中,感受着天地的靈氣,沒有一點外界的干擾,彷彿置身百年之前。當時王府的生活,我無從記憶,但我想當年留存至今的山石樹木會知道。我笑問山石樹木,在記

原创 親子教育 || 就想去未來看看

專      欄:理事會教育推薦編輯:仙靈推  薦  語:天真無邪的孩子總是異想天開,有無窮無盡的想法,這不就提出想坐火箭去宇宙看看未來了嗎?爲了孩子,睿智的姥爺也真是腦洞大開,總能想出解決辦法。如何從小培養好孩子,從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我們

原创 童話 || 松鼠弟弟上幼兒園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裏,住着松鼠一家,松鼠爸爸,松鼠媽媽,松鼠姐姐,還有松鼠弟弟。松鼠姐姐每天都去幼兒園,放學回來就給松鼠弟弟講幼兒園的故事,松鼠弟弟可羨慕姐姐啦。轉眼間三年就過去了,松鼠弟弟也要上幼兒園了。松鼠弟弟高興極了,提前好幾天都纏着媽

原创 又到會員繳費日

我並不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則,一般別人是忽悠不了我的。可在購買簡書會員這件事上,我卻被有個叫鵬哥手記的傢伙給忽悠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拿出幾分鐘來聽我說說,我是如何上鉤的。第一次被同事拉來簡書,大概距今已經有五年多時間了,上

原创 週末(續)

(接昨天)大公主:“姥爺,這是未來通道,火箭就是從這裏發射的吧?”二公主:“哈哈,啊啊啊……”姑爺:“大寶,你來過這裏嗎?這裏怎麼會是火箭發射的地方呢?”大公主:“我在電視裏來過,火箭就是從這裏發射的……”姥爺:“大寶,記性真好,電視科技新

原创 今識一花:再力花

再力花(學名: Thalia dealbata Fraser ),竹芋科再力花屬。多年生挺水植物,草本。葉柄較長,葉片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復穗狀花序,生於由葉鞘內抽出的總花梗頂端。小花紫紅色,緊密着生於花軸。塊狀根莖,根莖萌芽生長爲分株。

原创 隨筆 || 小雪大雪又一年

昨天是大雪節氣,今天氣溫就應景降了下來,看來天公今年節氣的步點踏得還是挺準。記得小雪節氣當日,也是應景,當晚就下了一場大雪,這種情況最近許多年都少見。也許是猝不及防,這場早到的大雪將樹上的葉子頃刻打落,花草樹木瞬間就蔫了下來。路邊的、湖邊的

原创 寫在大外孫女生日之際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彈指一揮間,已至三載。三年前今天,一聲啼哭,大外孫女初來人世,自此家中新增一員。姥姥精心護侍,煮奶喂水,擦屎抹尿,日漸長大。現已能歌善舞,誦詩作畫,雖尚不完整,卻也略知一二,童趣盎然。“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辛勤三十日

原创 讀《蒙 眼 》的感悟

昨晚讀了一則小故事《矇眼》,讀後深受感動,久久難以釋懷。現抄錄出來與大家共享。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認出了他中學的老師,於是上前畢恭畢敬的說: “老師,您好!您還認得我嗎?”老師說: “對不起,我實在記不起來。”學生說: “老師您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