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發展篇》- 11.在麻木中尋找“源動力”

        公司全體人員在南戴河召開了半年會,原董事長在大會上一再強調“求生存”(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此,我有很強共鳴,這10多年走過來始終有一種危機感,直到現在也一刻不敢放鬆。強烈的求生慾望,不斷的在思考發展方向,所以《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第一冊的命名爲《生存篇》(下載)。

       我時常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源動力是什麼?是否就是董事長說的“求生存”?有答案嘛?也許有吧!!!
       我差不多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就回山裏老家一次,儘管人丁越來越少,但是仍然那麼親近。甚至有時候有一種錯覺感,每次回老家都給這個小山村帶來了無限生機,我:嘿...四爺嘛去呀...多大歲數了...該歇就歇了吧...。諸如此類的調侃以及各家的流竄。他們:呵呵...你又回來了...啥時候到的家...來家呆會...。諸如此類詢問以及講述最近發生的事兒。
       總感覺父輩、父輩的父輩...這一生很不容易,又有什麼理由在安逸中麻痹自己呢,你爸不是“李剛”,你也不是“王思聰”。有時候我有深深的憂慮感,看到有的父輩的兒女、比我小的夥伴們,被城市的萬紫千紅、燈紅酒綠所矇蔽了雙眼,不知道從何而來、也不知道走向哪裏去,失去了父輩們求生的動力、也失去了他們的質樸。在朋友圈曬着KTV、酒吧、美食、美景、與朋友的Happy......,過着儼然小資的生活,拿什麼來支撐你們呢?有的父輩進“城市”了,子女被同化了,失去了在良好基礎上發展的機會;有的父輩沒有進“城市”,子女被同化了,從此也就沉淪下去了。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是他們的下一代不一定不努力呀,他們付出10%的努力,就可能是我們一生或幾生的努力結果。現在社會中有很多阿Q,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麻痹自己,......,也被很多精神鴉片所麻痹了。知識分子、學者、官圓輪番輿論轟炸,什麼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取消高考...,現在課外班遍地牛毛,價格不便宜,結果教育變成了拼錢,對於普通人來說拿什麼去PK!而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工作中,人們被迫接受“新概念"、被迫接受"新思想",它們有什麼本質的改變嗎?它們的意圖是什麼?有人勸我隨大liu兒得了,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我爲什麼有憂慮感呢?我有孩子,應該怎麼教育他呢?我進入了所謂的城市,老了可以回到那個小山村,他怎麼才能持續的努力呢?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原始驅動力!儘管現在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每次回老家,我會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老家,從小爸爸就在這裏生活...!也許孩子大些了,我會把《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打印出來給他,告訴他這是一個從大山裏走出來的人的奮鬥史。除了打下物質基礎外,能爲一代一代傳承所做的僅此而已?
       這些是我的真實想法,早就想寫,最近工作繁忙,而遲遲未動。就當自己的宣泄,以及與網友們進行交流吧。
 
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談感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微信平臺

口   號:職業交流,職業規劃;面對現實,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衆號: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職業交流奮鬥 羣:141588103   

二維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