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程序員, 入職第一天都在幹什麼?

正在求職或已經拿到offer在等待入職的你,是否會有以下好奇:

  • 初來乍到的新人程序員,第一天都在做些什麼?

  • 公司會對新人進行怎樣的培訓?

  • 各大科技公司的培訓風格又有什麼異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祕硅谷幾大科技巨頭 (谷歌/FB/LinkedIn) 的新人培訓流程!

 

一起來看看這些公司是如何將“新手”訓練成“高手”的?

 

培訓風格:循序漸進,一切慢慢來

 

描述人:Brain Bi,George Karagoulis

 

在Google,人們普遍認爲一個Noogler(New Googler)需要大約6到12個月才能真正適應公司文化並走上正軌。

 

Google認爲,新員工入職的前幾個月,是需要對他們進行“投資”的,“投資”好了,新員工才能爲公司創造更好的價值。

 

 

入職Google時,新人orientation會持續兩天。

 

第一天到了園區,你會被要求驗證你各種文件以及給工牌拍照,隨後就是領東西和參加orientation講座啦。

 

Orientation結束後,還會有專人帶你去你的工位,把你介紹給你未來的同事。

 

 

入職的第1-2周,你的主要任務就是“上課”。公司會提供給新員工足夠的時間參與Google的一些培訓課程。

 

頭一週的課是強制性的,第二週開始後就不強制上課了,不過你的manager會告訴你哪些課是和你以後的工作內容有關的、哪些是無關的,你可以自行選擇上課進修。

 

例如,Google有兩個後端的知名課程,一個關於搜索的,一個關於廣告的。我的工作內容與Google Scholar相關,不涉及廣告,所以我就只參加了搜索的那個課程。

 

當然,課程也不僅侷限於前兩週才能上,只要你想,你可以一直學習、上自己感興趣的課。只不過,每個課程都有自己的開課頻率,有些頻率高,有些頻率低。

 

 

總的來說,據腎上腺素一路飆高的Noogler普遍反應,進入Google的前兩週實在是太閒了!

 

課程和會議之間,你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吃免費零食和上網閒逛。有的新員工竟吐槽說這太浪費時間了,我倒不這麼認爲,我覺得應該好好享受這兩週的時光,因爲後面都會忙起來的。

 

兩週後,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正經的寫代碼了。

 

 

所有的Noogler會先被分配去做“入門項目”,然後逐漸轉向技術更復雜的項目(“真實項目”)。

 

不過,“入門項目”和“真實項目”之間並無明顯分界,爲啥這麼說?因爲我的一個隊友被分配了個所謂的“初級項目”,但上手後才發現,媽媽呀這項目比預計的要複雜的多,估計要幹2年才能完成。至於我自己,我在入職的前一年半,分到的都是一些相當小的項目,後面纔有了大項目的機會。

 

此外,還有兩點是新人們需要注意的:

 

1)一些幸運的Nooglers會有導師帶,有的Noogler卻沒有。有導師帶的幸運兒,在開局的半年應該會幸福很多。當新人們不知道該做啥的時候,可以嚮導師諮詢。(在前6個月,你可能會經常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

 

2)每個Noogler都可以用公款買三本書,當然了這三本書需要與你的工作內容相關,買的時候也需要你的manager批准。比如,有的Noogler可能想買“The Definitive C++ Book Guide”和“List Cover-to-Cover”。我當時買了Anthony Williams的“C++ Concurrency in Action” 

 

 

培訓風格:集中強化,刺激有趣

 

描述人:Richard Feloni

 

和Google“讓新人從小項目幹起”相反,Facebook讓你進去的第一天就“做大事”

 

 

爲期6周的“新兵訓練營”(Bootcamp)可能是Facebook最有名的新員工入職體驗了。

 

這個bootcamp是幹什麼的呢?簡而言之,就是一場新人工程師集體完成項目的大會。

 

新人工程師們可以在bootcamp這六週內,隨意進入Facebook的代碼庫,盡情瞭解Facebook的全部代碼,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然後以小組爲單位,一起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各種項目。

 

 

bootcamp是一個新員工與公司雙向瞭解的機會

 

此外,bootcamp不僅是一個培訓的過程, 也是一個選拔排名和雙向選擇的過程

 

你這期間完成的task或者diff越多, 你越有本錢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有前景的組, 當然如果你表現出衆,會有很多組來搶你。

 

在bootcamp結束的時候,新員工基本上已經對公司的代碼庫、行事風格、工作上的小夥伴們有了一定的瞭解。

 

Facebook Bootcamp文化已經存在了10年了,管理層一致認爲bootcamp對新入職的員工有着深遠的影響。

 

FB的負責人說:“Bootcamp可以讓工程師們能在第一天開始就認真的工作,而不是接受枯燥的標準化培訓。”

 

 

 

培訓風格:四平八穩地幫你過渡

 

相比於Google和Facebook,Linkedin的入職過程就顯得更爲穩妥和中規中矩。

 

沒有Google那樣不緊不慢、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沒有Facebook一上來就“做大事”的緊張,Linkedin則是選擇了一個更爲適中的節奏,去帶領新員工完成好過渡期。

 

 

在入職的第一天,新員工會遇到美國公司典型的破冰活動,各種便籤紙啦,小組遊戲啦...讓大家預熱。公司會藉此向新員工介紹公司的願景、文化,並鼓勵大家討論。

 

 

一上午過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緊接着就是Campus Tour和午餐。Linkedin會貼心地把新員工的午餐桌子用氣球裝飾起來,以免懵逼的新員工找不北。

 

 

下午的活動大體就是高管們來聊天,分享公司的核心價值、自己一路的心得體會。

 

他們還會開一個名爲“Invest IN you” 的會議,會議以企業,醫療和經濟利益等核心定位爲主題。Linkedin認爲,一般公司和醫療福利計劃通常是員工入職流程中最容易被誤解和溝通的部分。所以在這方面的解釋和說明特別重視。

 

在完成第一天的各種活動後,新員工就能拿到期待已久的書包和電腦咯,電腦裏已經安裝了新員工所需的工具。當然啦,如果你還有啥電腦的事情搞不定,IT support team也會隨時給你提供幫助。

 

 

對了,在工作開始之初,新員工會收到一份電子版“新員工入職Roadmap”,不同部門的新員工的手冊是不一樣的,裏面詳細說明了每一週你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和工作指南。

 

此外,HR部門也會提供新員工一個額外的入職Kit,裏面有詳細到每一天的計劃,幫你在入職之初順利度過過渡期。

 

所以啊……

 

硅谷的科技公司,在接待管理培訓新人的時候,真的用心又負責。很多看似普通的環節,實際上都是精心策劃過的。

 

新入職之後的興奮,會讓你在參加完各種orientation和活動累的半死的時候,依舊覺得心滿意足。這一天,你終於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更多科技求職資訊,請關注“來Offe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