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基礎知識、主力建倉、派發出貨【四】

出貨前輿論先行,用消息把這個股票再次炒熱。在媒體上該股露臉的次數越來越多,可能還會有連續報道、專題訪問、價值分析之類的東西,市場傳聞也開始越來越明確和誘人,股價走勢開始配合走高,給投資人的感覺是可以買入,即便被套住也不怕,後面還有什麼什麼。股價在小幅度波動,成交量開始放大,莊家悄悄地出貨了。 

  莊家對出貨的心態是矛盾的,既很想把錢實實在在地拿到手,又捨不得丟了搖錢樹,尤其是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博傻品種。我們或許覺得做莊很神氣,其實莊家更多的時候是在默默吸納,慢慢畫線,察言觀色,莊家天天在心裏發誓"有朝一日我要怎樣怎樣",那時真有點阿Q精神。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做莊的資金來源不是問題,有錢沒處花和不敢花是大難題。從進莊到炒高一個股票費了莊家極大的心血,不願輕易撤退,況且拿了一大把錢再重新入莊是很困難的,現在看得上的炒作品種基本都已有莊家,一個蘿蔔一個坑全佔滿了。 

 大多數莊家選擇部分出貨的策略,即成本回收法,還掉該還的,分掉要分的,剩下的籌碼是白賺的,按照這一規律我們可以大致推算出莊股的出貨量即資金回籠量,大概是漲幅的倒數倍略多一點。所以有些漲幅驚人的莊股已經不需要很大的出貨空間和出貨量。 

  出消息出貨的手法已經有點過時了,也太露骨了,大家跑得比兔子還快,哪裏還有莊家的份,只有實在沒有辦法了纔會這麼做。莊家顧忌到監管力度和大衆呼聲,這種手法已經很收斂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逆消息操作沒有以前那麼靈驗了。出消息後股價創新高是最好的麻痹投資人的方法,對各方面都能有交待。在第三大浪的第5小浪創新高後出貨是現在的常用手法。 

  現在還有一種正在逐步擴散的莊家利用消息的趨勢,就是利用消息震倉,既然大家都認爲出消息是出貨的標誌,那麼莊家就反向利用消息來達到震倉的目的。判斷莊家是否出貨,關鍵是要判明莊家的成本和持倉量,這其實不很困難,仔細研究觀察過去的K線,特別是60分鐘K線,知道大概範圍就可以了。 

  莊家出貨關鍵是要穩住接入籌碼的人,剛開始時不會砸盤太狠,慢慢的少量拋,一般在開始出貨的第一天可能收出較大成交量的小實體陰陽線,大部分有長上影線,然後就是縮量盤下,接着是小幅度的技術反彈,一些重要的技術位不會馬上被打穿,三至四天後六十分鐘K線形成明顯下降通道,這時總的跌幅在8~15%之間,手法隱蔽的話跌幅會更小,隨後會產生一個較有力度的反彈,這是最後的騙線。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把接盤嚇得止損和莊家搶跑道,給人一種盤整的感覺。這其間莊家對接盤的成本位計算得十分精確,一般不給接盤獲利出貨的機會,但又不會使跟入盤絕望。 

  有些莊家急於離場,那麼出貨手法就另當別論,會十分兇狠了。反彈騙線之後莊家就露出了出貨的真面目,也就是構成下跌第三浪。在第三浪被技術分析確認之後,莊家的出貨量可能已經超過或達到預定目標了,手上的籌碼大部分或全部是白賺的,這時的下跌動力主要來自割肉砍骨頭的止損殺跌盤和莊家的推波助瀾。此時的莊家能進能退,在對大勢判斷明確之後,利用手中的獲利籌碼做無本生意,高拋低吸是最快樂的。惡莊難做,但是做成了其樂無窮,有些長莊我們以爲是被套了,其實早已是無本生意了。 

  集團性投機資金做長莊的不多,他們都是限時結帳的,所以必須打壓出貨清倉爲止,這類莊股回調的幅度一般比較大。但是這些股票被重新入莊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爲這是現成的博傻品種。  

四、生產自救 

  莊家炒作被套是常有的事,有的是因爲基本面改變,有的是因爲對大盤趨勢判斷失誤,有的是因爲成本控制不當造成資金困難,有的是因爲合夥方臨時變卦等。莊家被套的籌碼成本有高有低,有的是大量獲利盤被套在高位,因爲出貨空間不夠而無法出貨或不願出貨;有的是在建倉期被套住;最慘的是在剛開始拉昇時被套住。對於不同原因的不同套法,莊家所採用的自救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見和最簡單的做法是低位攤平,這種方法總是有效的,只是需要有超過原來做莊預計的資金量,對這種操作法我們很熟悉也很常見,這種捲土重來的莊股是十分兇很的,一口惡氣全出在盤口上。 

  在建倉期被套,莊家不會維持股價,而是主動向下砸盤,希望帶出割肉盤,倒做差價,以求建倉的成本更低。 

  對獲利盤在高位被套,如果資金沒有問題的話,這種莊家經常會演變成長莊,在一個箱體內高拋低吸,最後可能成本極低,當然這需要很大的耐心,這種莊股一旦跳水出貨,不是三個跌停板就能止跌的,根本不可能有反彈。 

  現在流行的生產自救做法是上市公司包裝法,不管莊家是不是被套都可以實施。長期被套的老莊這種策略用得多一點。其實質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上市公司的狀況,常用手法是資產注入、利潤注入、主業轉向、兼併和改名稱等。這麼做的好處對莊家來講可以達到市場底部擡高和吸引買盤輕鬆推高的目的,對上市公司來講也多了點實質性的轉變,比無中生有的捏造題材要穩妥得多。其中的運作方法變化多端,有點講不清楚誰是誰非,反正莊家和上市公司都是大贏家。例如,某上市公司9月份收購一企業的85%股權,而能分享該企業全年利潤,形成本年度利潤增長點,這其中可能就有莊家向該企業原股東的補貼資金,所以有些上市公司今年買來的優質資產,到明年可能並不怎麼樣,等過幾年大家淡忘這事了,再賣掉了事。有一家上市公司大量法人股近幾年每年3、4月跳槽,董事會在股東大會上亂吹,希望大股東帶來什麼什麼,股價一飛沖天,到頭來股民們一場空歡喜,來年大股東又要跳槽了。有的上市公司緊跟潮流改名稱,96、97年流行"科技"概念,今年流行"農業"概念。有的上市公司和母公司玩"對到放量"的把戲,美其名曰"實質性扶植"。有的上市公司自身已經爛得像攤泥,居然還有能力受託管別的企業,每年賺幾百上千萬的託管費。 

  我覺得對於上市公司方面的各種消息一定要結合當時的股價走勢來判斷,不要見了風就是雨,不要主觀想象會怎麼樣。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莊家是一丘之貉,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還是在踏踏實實在爲股東謀福 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