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語言數據結構介紹-入門篇

R語言中用於存儲數據的結構包括向量、矩陣、數組、數據框和列表,這五種結構之間聯繫緊密。在R語言中查看數據格式的函數爲str()。

1.向量

    向量用 c() 創建,可以被用於存儲數值型、字符型或邏輯型數據,但單個向量中只能存在一種數據類型,如

a<-c(1,2,3)爲正確的向量輸入方式,b<-c(1,"two",3)爲錯誤的向量輸入方式。並且向量內的數據按順序排列,如a[1]=1。


2.矩陣

    不同於向量的一維結構(僅含一行),矩陣爲二維結構,由行和列組成,相當於一個表格。但矩陣同樣只能存儲一種

數據類型。矩陣由matrix()創建,需制定行數(nrow)或者列數(ncol)。


3.數組

    數值與矩陣的唯一區別在於數組的維度可以大於2,換言之,當數組的維度爲2時,就是矩陣。數組由array()創建,

其中,可以使用向量來指定各維度下標的最大值,如c(2,3)指定第一和第二個維度的下標最大值分別爲2和3(A1,A2與B1,B2,B3)。


4.數據框

    數據框是R語言中最常用的數據結構,包括由csv等文本格式讀入的數據都默認存儲在數據框中。數據由data.frame()創建,

而要將非數據框結構的數據轉化爲數據框結構,可使用函數as(result,"data.frame"),其中result爲需轉化的數據集。


5.列表

    列表是向量、矩陣、數組、數據框等結構的集合,要輸出列表中某部分的數據,需採用兩個括號如:[[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