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file學習(一)

轉載出處: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2886 作者:陳皓

Makefile 介紹

———————
make命令執行時,需要一個 Makefile 文件,以告訴make命令需要怎麼樣的去編譯和鏈接程序。
首先,我們用一個示例來說明Makefile的書寫規則。以便給大家一個感興認識。這個示例來源於GNU的make使用手冊,在這個示例中,我們的工程有8個C文件,和3個頭文件,我們要寫一個Makefile來告訴make命令如何編譯和鏈接這幾個文件。我們的規則是:
1)如果這個工程沒有編譯過,那麼我們的所有C文件都要編譯並被鏈接。
2)如果這個工程的某幾個C文件被修改,那麼我們只編譯被修改的C文件,並鏈接目標程序。
3)如果這個工程的頭文件被改變了,那麼我們需要編譯引用了這幾個頭文件的C文件,並鏈接目標程序。
只要我們的Makefile寫得夠好,所有的這一切,我們只用一個make命令就可以完成,make命令會自動智能地根據當前的文件修改的情況來確定哪些文件需要重編譯,從而自己編譯所需要的文件和鏈接目標程序。

一、Makefile的規則

在講述這個Makefile之前,還是讓我們先來粗略地看一看Makefile的規則。

target ... : prerequisites ...
            command
            ...
            ...
target也就是一個目標文件,可以是Object File,也可以是執行文件。還可以是一個標籤(Label),對於標籤這種特性,在後續的“僞目標”章節中會有敘述。
prerequisites就是,要生成那個target所需要的文件或是目標。
command也就是make需要執行的命令。(任意的Shell命令)

這是一個文件的依賴關係,也就是說,target這一個或多個的目標文件依賴於prerequisites中的文件,其生成規則定義在command中。說白一點就是說,prerequisites中如果有一個以上的文件比target文件要新的話,command所定義的命令就會被執行。這就是Makefile的規則。也就是Makefile中最核心的內容。

二、一個示例

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一個工程有3個頭文件,和8個C文件,我們爲了完成前面所述的那三個規則,我們的Makefile應該是下面的這個樣子的。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斜槓(/)是換行符的意思。這樣比較便於Makefile的易讀。我們可以把這個內容保存在文件爲“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中,然後在該目錄下直接輸入命令“make”就可以生成執行文件edit。如果要刪除執行文件和所有的中間目標文件,那麼,只要簡單地執行一下“make clean”就可以了。
在這個makefile中,目標文件(target)包含:執行文件edit和中間目標文件(*.o),依賴文件(prerequisites)就是冒號後面的那些 .c 文件和 .h文件。每一個 .o 文件都有一組依賴文件,而這些 .o 文件又是執行文件 edit 的依賴文件。依賴關係的實質上就是說明了目標文件是由哪些文件生成的,換言之,目標文件是哪些文件更新的。
在定義好依賴關係後,後續的那一行定義瞭如何生成目標文件的操作系統命令,一定要以一個Tab鍵作爲開頭。記住,make並不管命令是怎麼工作的,他只管執行所定義的命令。make會比較targets文件和prerequisites文件的修改日期,如果prerequisites文件的日期要比targets文件的日期要新,或者target不存在的話,那麼,make就會執行後續定義的命令。
這裏要說明一點的是,clean不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一個動作名字,有點像C語言中的lable一樣,其冒號後什麼也沒有,那麼,make就不會自動去找文件的依賴性,也就不會自動執行其後所定義的命令。要執行其後的命令,就要在make命令後明顯得指出這個lable的名字。這樣的方法非常有用,我們可以在一個makefile中定義不用的編譯或是和編譯無關的命令,比如程序的打包,程序的備份,等等。

三、make是如何工作的

在默認的方式下,也就是我們只輸入make命令。那麼,
1、make會在當前目錄下找名字叫“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
2、如果找到,它會找文件中的第一個目標文件(target),在上面的例子中,他會找到“edit”這個文件,並把這個文件作爲最終的目標文件。
3、如果edit文件不存在,或是edit所依賴的後面的 .o 文件的文件修改時間要比edit這個文件新,那麼,他就會執行後面所定義的命令來生成edit這個文件。
4、如果edit所依賴的.o文件也存在,那麼make會在當前文件中找目標爲.o文件的依賴性,如果找到則再根據那一個規則生成.o文件。(這有點像一個堆棧的過程)
5、當然,你的C文件和H文件是存在的啦,於是make會生成 .o 文件,然後再用 .o 文件生命make的終極任務,也就是執行文件edit了。
這就是整個make的依賴性,make會一層又一層地去找文件的依賴關係,直到最終編譯出第一個目標文件。在找尋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錯誤,比如最後被依賴的文件找不到,那麼make就會直接退出,並報錯,而對於所定義的命令的錯誤,或是編譯不成功,make根本不理。make只管文件的依賴性,即,如果在我找了依賴關係之後,冒號後面的文件還是不在,那麼對不起,我就不工作啦。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像clean這種,沒有被第一個目標文件直接或間接關聯,那麼它後面所定義的命令將不會被自動執行,不過,我們可以顯示要make執行。即命令——“make clean”,以此來清除所有的目標文件,以便重編譯。
於是在我們編程中,如果這個工程已被編譯過了,當我們修改了其中一個源文件,比如file.c,那麼根據我們的依賴性,我們的目標file.o會被重編譯(也就是在這個依性關係後面所定義的命令),於是file.o的文件也是最新的啦,於是file.o的文件修改時間要比edit要新,所以edit也會被重新鏈接了(詳見edit目標文件後定義的命令)。
而如果我們改變了“command.h”,那麼,kdb.o、command.o和files.o都會被重編譯,並且,edit會被重鏈接。

四、makefile中使用變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先讓我們看看edit的規則:

      edit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cc -o edit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我們可以看到[.o]文件的字符串被重複了兩次,如果我們的工程需要加入一個新的[.o]文件,那麼我們需要在兩個地方加(應該是三個地方,還有一個地方在clean中)。當然,我們的makefile並不複雜,所以在兩個地方加也不累,但如果makefile變得複雜,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會忘掉一個需要加入的地方,而導致編譯失敗。所以,爲了makefile的易維護,在makefile中我們可以使用變量。makefile的變量也就是一個字符串,理解成C語言中的宏可能會更好。
比如,我們聲明一個變量,叫objects, OBJECTS, objs, OBJS, obj, 或是 OBJ,反正不管什麼啦,只要能夠表示obj文件就行了。我們在makefile一開始就這樣定義: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於是,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我們的makefile中以“$(objects)”的方式來使用這個變量了,於是我們的改良版makefile就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main.c defs.h
            cc -c main.c
    kbd.o : kbd.c defs.h command.h
            cc -c kbd.c
    command.o : command.c defs.h command.h
            cc -c command.c
    display.o : display.c defs.h buffer.h
            cc -c display.c
    insert.o : insert.c defs.h buffer.h
            cc -c insert.c
    search.o : search.c defs.h buffer.h
            cc -c search.c
    files.o : files.c defs.h buffer.h command.h
            cc -c files.c
    utils.o : utils.c defs.h
            cc -c utils.c
    clean :
            rm edit $(objects)

於是如果有新的 .o 文件加入,我們只需簡單地修改一下 objects 變量就可以了。
關於變量更多的話題,我會在後續給你一一道來。

五、讓make自動推導

GNU的make很強大,它可以自動推導文件以及文件依賴關係後面的命令,於是我們就沒必要去在每一個[.o]文件後都寫上類似的命令,因爲,我們的make會自動識別,並自己推導命令。
只要make看到一個[.o]文件,它就會自動的把[.c]文件加在依賴關係中,如果make找到一個whatever.o,那麼whatever.c,就會是whatever.o的依賴文件。並且 cc -c whatever.c 也會被推導出來,於是,我們的makefile再也不用寫得這麼複雜。我們的是新的makefile又出爐了。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main.o : defs.h
    kbd.o : defs.h command.h
    command.o : defs.h command.h
    display.o : defs.h buffer.h
    insert.o : defs.h buffer.h
    search.o : defs.h buffer.h
    files.o : defs.h buffer.h command.h
    utils.o : defs.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這種方法,也就是make的“隱晦規則”。上面文件內容中,“.PHONY”表示,clean是個僞目標文件。
關於更爲詳細的“隱晦規則”和“僞目標文件”,我會在後續給你一一道來。

六、另類風格的makefile

即然我們的make可以自動推導命令,那麼我看到那堆[.o]和[.h]的依賴就有點不爽,那麼多的重複的[.h],能不能把其收攏起來,好吧,沒有問題,這個對於make來說很容易,誰叫它提供了自動推導命令和文件的功能呢?來看看最新風格的makefile吧。

 objects = main.o kbd.o command.o display.o /
              insert.o search.o files.o utils.o
    edit : $(objects)
            cc -o edit $(objects)
    $(objects) : defs.h
    kbd.o command.o files.o : command.h
    display.o insert.o search.o files.o : buffer.h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這種風格,讓我們的makefile變得很簡單,但我們的文件依賴關係就顯得有點凌亂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還看你的喜好了。我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一是文件的依賴關係看不清楚,二是如果文件一多,要加入幾個新的.o文件,那就理不清楚了。

七、清空目標文件的規則

每個Makefile中都應該寫一個清空目標文件(.o和執行文件)的規則,這不僅便於重編譯,也很利於保持文件的清潔。這是一個“修養”(呵呵,還記得我的《編程修養》嗎)。一般的風格都是:

    clean:
            rm edit $(objects)

更爲穩健的做法是:

     .PHONY : clean
        clean :
                -rm edit $(objects)

前面說過,.PHONY意思表示clean是一個“僞目標”,。而在rm命令前面加了一個小減號的意思就是,也許某些文件出現問題,但不要管,繼續做後面的事。當然,clean的規則不要放在文件的開頭,不然,這就會變成make的默認目標,相信誰也不願意這樣。不成文的規矩是——“clean從來都是放在文件的最後”。

上面就是一個makefile的概貌,也是makefile的基礎,下面還有很多makefile的相關細節,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就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