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以客户为中心——见识大神了

        上回“以客户为中心”中谈到了一实例,行销打算以新的方案替代客户的原有方案,客户的原有方案虽然有些缺点,但是基本满足了80%的功能,主要是考虑我们业界的方向以及后面对老系统的支持会下降,客户对老系统也有一些抱怨,特此希望推销新的方案给客户,我作为研发在客户公司工作上一段时间,发现行销推动乏力,总是担心客户不爽,换句话说即使忽悠客户,自己都还不知道如何忽悠客户。

       近两天陪同行销一起搞演示,大家七嘴八舌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行销说打算这么搞演示的一个场景,说是因为客户啥时候说过一句话,就是说老系统怎么怎么不好。Ok,鉴于以客户为中心(感觉跟老毛挂掉后的两个凡是一样,一提以客户为中心,一般人就无话可说了),我们根据客户的这句话结合我们的系统准备了一下午这个演示场景,中央与好不容易搞通,改天又准备另一个场景,又想表现新系统如何如何灵活,换言之,老系统是在这方面不灵活的,然后又构思演示场景,忙的不亦乐乎,PPT还改了又改。这个过程中,我有点抱怨,感觉怎么就抓不住客户的心思呢,客户到底想要啥呢?为啥感觉客户是恋爱中的女孩,让我们心急火燎的,但又搞不懂他们。

        准备了一段时间后,于今天晚上跟行销的一位老外过场景,从第一页PPT开始,老外就连说:NoNoNo,于是乎可想而知,这个晚上都在讨论这个演示上了。不过收获确实大大的,从今天会议上看到了老外说No的原因和了解到如何以客户为中心。

        跟老外聊,发现这事很简单。我们是打算卖新的解决方案给客户,那就如何说服客户接受我们新的解决方案,直到说的客户都得觉得:我靠,不买咱就亏死了,买还得必须买人家公司的。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你为啥演示这个场景给客户看?你如何演示这个场景给客户看?第一个问题,这就叫引子,比如客户遇到了什么挑战,你老系统开发周期要三个月,用新方案后只需2周;比如这个场景能给客户吸引更多的客户的客户,比如应用了俺的这个场景后,客户可以吸引更多的自己的客户,当然你不能干说就能吸引,你得说的合情合理,如果说的不合情合理,那就不要演示;比如这个场景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收益,比如上了个功能后,发现节省了客户的带宽,节省了硬件等。只要你说的头头是道,合情合理,所以演示这几个场景。第二个问题,如何演示,众所周知,既然是演示,就是给客户看,你得让客户看得懂,比如我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配置完成,展示完毕,客户是一头雾水,根本觉得你演示的跟你说的是两码事,说着说搞不懂这个小子在忙乎啥。所以这时候就得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客户的角度看这个演示,客户可能根本不懂你新方案中的某个术语,当你说出来的时候,你得掂量,客户丫的可能根本没概念啊。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研发的通病,觉得说的不磕巴,可人家就是听不懂。所以这个如何演示你的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当你做每一步操作时候都得告诉客户你现在是谁,在做啥。按理说这事到这就完了,可针对问题1,我发现我们其实原来准备的场景也都想了个为啥演示,有自己的一些原因,可真正跟这位大神PK的时候,发现PK不过他,他说的更在理,不是说他善于辩论,而是他总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给出质疑后,我们发现要不我们理所当然了,要不就是我们这么演示,反而我们新方案没有优势。我觉得这就是差距,以客户为中心,大家都在谈,可人家这个辩论下来,发现故事思路很清晰,听完后就能达到目的,让客户就认为:真牛啊,不换不行,不买你们家的不行。

        其次,我自己总结了下,觉得做这些事情可以先给出个简单的步骤,类似于把大象装冰箱分三步这样的步骤。然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这三步做的怎么样,不要搞到最后发现你不是把大象装冰箱,而是在跟大象找对象,这就南辕北辙了。会后,我找行销的打听了下这个大神,这位大哥在麦肯锡呆了20年,难怪故事讲的这么好。不管咋说,麦肯锡做咨询,讲故事讲的就特别好,忽然想起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来,分享之:1 问题描述-》2 问题分解-》3 问题规划-》4 信息整理-》5 分析论证-》6 建议提出-》7 方案表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