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原理與應用1

1.第一節RFID技術的特點

   電子標籤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爲一種快速、實時、準確採集與處理信息的高新技術和信息標準化的基礎,被列爲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

1.1 RFID自動識別的優勢及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快速掃描
       2)體積小型化,形狀多樣化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4)可重複使用
       5)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
       6)數據的記憶容量大
       6)安全性

2. RFID系統的組成

    典型的RFID系統主要由閱讀器、電子標籤、RFID中間件和應用系統軟件4部分構成,一般把中間件和應用系統軟件統稱爲應用系統。

2.1硬件組成

    1)閱讀器
        閱讀器(Reader)又稱爲讀寫器、讀頭等,是RFID系統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
        作用:主要負責與電子標籤的雙向通信,同時接收來自主機系統的控制指令。
        組成:通常由射頻接口、邏輯控制單元和天線3部分組成。
       PS:天線是一種能夠將接收到的電磁波轉換爲電流信號,或者將電流信號轉換成電磁波發射出去的裝置。

     2)電子標籤

       電子標籤(Electronic Tag)也成爲智能標籤(Smart Label),是指由IC芯片和無線通信天線組成的超微型的小標籤,其內置的射頻天線用於和閱讀器進行通信。
2.2 軟件組成
     1)中間件
       功能:
       (1)閱讀器協調控制
       (2)數據過濾與處理
       (3)數據路由與集成
       (4)進程管理
      2)RFID應用系統軟件

3. RFID技術的物理學原理

    RFID是一種易於操控、簡單實用且特別適用於自動化控制的應用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耦合(電感或電磁耦合)或雷達反射的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

4. RFID系統特徵

4.1 RFID系統的性能指標

射頻識別系統讀寫器發送的頻率劃分:
    低頻:30~300KHz 常用4.125KHz
    高頻:3~30MHz   常用13.56MHz
    超高頻:300MHz~3GHz(860MHz~960MHz)  常用433MHz
    微波:>3GHz     常用2.45GHz

按作用距離分類:
    緊密耦合(0~1cm)
    遙控耦合(0~1m)
    遠距離(>1m)系統

按應答器回送到閱讀器的數據傳輸方法分類:
    反射或反向散射式
    負載調製式
    高次諧波式

5. RFID技術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1.成本問題
2.信號干擾
3.頻段管制
4.國際標準定製
5.隱私權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