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二(体系结构)

系列文章目录: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一(引子)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二(体系结构)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三(数据操作与业务实体)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四(业务类库与业务逻辑)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五(插件编写与用户界面)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六(异常与日志)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七(国际化)

设计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八(插件化)

 

在上一篇作为引子的文章中,我一遍遍的问大家是不是应该需要一个自己的应用开发框架。如果您还能读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您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小文,那么就说明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定制框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它是否真的能够带给我们那些好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了解它的体系结构。

 

下面这个图形是一个典型的三层结构模型,这也是我们日常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模型。当然,您可以进一步的将它进行细分,以达到想要的分层效果。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框架的使用,也并不影响我们拿三层结构来说事儿。

上图概括的说明了,框架所位于的位置,以及它的作用。协调软件项目中各层之间的工作,并对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代码重用是其最根本的用途。

 

那么如何来进行这些工作呢?下面这张图将整个定制框架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细分。当然,这只是我目前项目中的细分,并不意味着您的定制框架也要这个样子

由上图可以看出,通过定制框架的帮助,我们能在不同的层次获得各自需要的支持模块。

在业务实体部分(BusinessEntity),我们可以为实体层封装可能用到的数据连接方式,当然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只封装一个就够了。同时我们还要在其中定义常用的数据操作方法,接着我们要为整个业务实体部分制定规则、优化等(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将会详细介绍)

在业务逻辑部分(BusinessLogic),我们为该层提供界面到实体的业务传递控制,以及安全等常用方法。(系列文章第四部分)。

在界面部分(UI),我们为界面层提供界面扩展、报表、编辑器等功能(系列文章第五部分)。

这里我们还有两个基础模块贯穿整个框架的始终,那就是自定义异常和日志部分,它们负责为框架捕获自定义的异常以及发生异常或需要调试时日志的输出功能(系列文章第六部分)。

到这里,相信您已经明白我们如何通过编写定制框架使反复的开发过程变得简化了。因为在我们所进行的大多数开发过程中,只有图中深蓝色部分会发生一些改变,而其它部分是基本不变的。所以,一旦我们拥有了适合自己的开发框架,以后的工作将变得更加的容易和敏捷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