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到2018雜記

    從去年9月份讀研,到現在一年快結束了,談不上多刻苦,但也做了一些事情,可惜一直處在無謂的忙忙碌碌中,寧願多玩會手機也懶得停下來反思一下,所以深感有必要整理一下這近一年的心情。

    一直以來我的人生非常順遂,雖然不是什麼x二代,但也從小生活在父母完備的呵護下,因爲過於安逸,直到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仍然沒有想過以後要做什麼。讀一個聽起來很熱門的財經類專業,每天打打遊戲,考前水一波混及格,快讀完了就考一個聽起來很熱門的研究生,這一句話就可以道盡我的大學四年。

    考研二戰那年算是比較煎熬的,但如果要給個總結,我想這應該是我真正開始用腦子生活的第一年吧。這一年告訴我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既然投胎爲人,長了腦子,就好歹要用一用它。也是因此開始學着規劃自己的生活,認知自己的外在和內在特徵,思考自己的未來。

    也大約就是在剛考完研那段時間對編程產生了一些興趣,不,不應該叫興趣,大約一開始只是一點好奇吧。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膽怯的,所以我開始地很謹慎,也很懶惰。一本SQL入門,一本python入門書,大概用了整整四個月時間才慢慢消化,當然其間兼顧各種實習考證戀愛旅遊之事不提也罷。也是因此,不顧自己是個學財經出生的“文科生”的事實,不管自己本科61分的微積分成績,9月份開學後毫不猶豫地選了量化方向。

    大約是因爲本科過於荒廢,我對於研究生生活的期待在等待開學的日子裏呈指數式上升。幻想着從圖書館借回來一摞書挑燈夜讀,坐在第一排聽大牛教授的課,和同學一起健身游泳狼人殺,躺在操場的草坪裏說情話。這四個理想,第一個因爲晚上常常沉迷手機而早早夭折,第四個則因爲操場的草坪每天都澆水而無力實施,其他兩個倒是比較符合期待。

    開學後的一個月,除了奔波上課,基本就忙於CPA。現在想想其實我一個學二級投資還是量化投資的,CPA的用處其實有限。但對於當時連一級二級買方賣方都一頭霧水的我來講,其實六七成只是在跟風罷了。幸而最終還是過了兩門,好歹也能在簡歷上多出來一行字——當時我的簡歷真的是寫不滿一張紙的水平。

    考完CPA僥倖找到了一份很對口的實習,公司如何不予置評,但當時的老闆願意把我一個沒有任何專業背景和經驗的新人招過去實習,至今想起來都很感激。於是接下來就開始在實習-上課-作業之間奔波,期間有過和同事爭吵的時候,和作業組員撕逼的時候,難得曠課一次結果點名了的時候,雖然有些累有些迷茫,但也算是相當充實,相當大學生活了。也是那段時間才意識到自己爲什麼之前學編程學得那麼慢,說到底還是需要一個目標,然後去訓練,去寫出滿是bug的code來,去一個個痛苦地google,去硬着頭皮看英文文檔,才能迅速地提升起來。

    最後一個大作業是1月初交的,交之前兩天去約了一波滑雪+海底撈,很貴,也很爽。可能就是在那天摔得屁股快碎了的時候,萌生了想要去挑戰各種運動的念頭——當然,跑步就算了吧。現在想想其實會發現,在我們眼裏優秀的人,儘管優秀的地方不一樣,但有一些特質是共通的,比如不斷學習,比如熱愛挑戰自己,比如不斷嘗試新的東西。我不能保證自己會成爲多麼優秀的人,但也很開心自己在慢慢朝着那個方向靠近。

    一月中旬辭職之後,當天就開始了下一份實習。當時感覺自己運氣很不錯,但是現在其實也有點後悔沒有再多蒐集一下信息而是貿然決定。那段時間一直嚷嚷着要去炒股,因爲各種拖延就沒入市,結果春節大跌之後的低位到現在都沒破,最後高位進去,想想還是很愚蠢。不過說實話,其實剛進去都是去當韭菜的,到底哪個位置其實也只是事後空後悔而已。

    之後一直到過年,每天都埋沒在各種回測的海洋裏工作到除夕。當時有種感覺,學了很多東西,學得很快,但是卻更多地是爲了儘快完成工作而迅速吸收的邊角料,不是有框架、成體系的知識。

    年後那兩個月,毫無疑問是最開心的一段時光,也是真正讓我覺得爲了這個研究生費了兩年時間是完全值得的的時光。從大學開始一直有一種恐慌,因爲再也沒有一個“老師”可以給你規劃一切,監督一切,解決一切疑難了,也再沒有一羣跟你水平、進度相似且每天朝夕相處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了。學習中最大的障礙,似乎變成了如何做一個學霸但不被別人當成書呆子嘲笑,如何在各種搜索引擎提供的亂七八糟的信息中,找出真正能解決自己疑惑的那些。而幸運的是,在我的校園生涯即將結束的這一年裏,我遇到了一個願意一點一點傾力相授,而且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答疑解惑的好老師,以及一羣抱着和我一樣的學習態度,屏蔽周圍浮躁的環境願意靜下心來學習的同學。儘管只有兩個月,但是足夠我在量化投資這個領域給自己搭起一個完整而牢靠的框架,就如同一個已經寫好了索引的書架,以後任何新的書,都知道應該擺在哪裏,爲什麼擺在那裏。當然,也足夠我最後享受一把當一個學生的幸福生活。

    到四月底學期結束,實習也辭了,開始拼命申暑期實習,便進入了現在的每天迷茫着等網測和麪試通知的狀態。一開始辭掉實習的初衷,一方面是方便麪試和參加宣講,另一方面也是想沉澱沉澱,把這一年來學到的雜七雜八的東西消化一下,也把一直想學的一些東西系統地學一下。但是真的停下來面對着電腦裏雜七雜八的文檔和一桌子的書,不由又有些混亂,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這一年來,我都學了些什麼呢?python?matlab?R?VBA?選股因子?統計和計量?機器學習算法?期權定價模型?波動率曲面?這些東西似乎都有所涉獵,但真要將其體系化並有所取捨,又有些難度。近些年我也一直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明白自己絕不是最優秀的那一類人,過於懶散,學任何東西儘管入門快但不夠深入,往往是貪多嚼不爛,沒有真正能立足的一技之長是最大的痛點。所以我現在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從這些東西中選一個方向,選一門語言深入進去,靜下心來從頭到尾做完一件事,看完一本書。而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選好了方向之後,給自己規劃一個該方向的學習路徑,從最緊迫的地方學起,逐漸建立一個成體系的知識框架。而最後一個最難的問題,也是我自認從來不曾好好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堅持自己的規劃。

    我仔細回想了自己看過的論文和書,論文往往是看完核心部分就直接跳到結論,書往往是翻翻目錄,前兩章看得特別認真仔細,筆記恨不得畫的像畫兒一樣漂亮,後面新新的沒看過,因爲已經跑去看下一本了。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對於很多東西的學習並未深入,只知皮毛。以前或許還能靠着一點小聰明矇混過去,而現在面臨着最殘酷的秋招,我再也不能混下去了。

    事實上方向我心裏是有的,語言肯定是python,而資產大類莫過於股票和CTA。期權儘管已經有一定的嘗試,但沒有數理基礎一來過於艱難,二來也無法得到自己對自己成果的認同。所以關鍵其實是路徑和堅持的問題,有必要系統地梳理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少東西要學,哪些是最緊迫的,最有用的,以及究竟有多少時間能用來學習,還有最重要地,該如何督促自己堅持下去。

    這裏又突然想起了最近聽的纏中說禪的教你炒股票系列,禪師真的是一個大雅以致大俗之人,話雖寫的直白,但意境深遠。而我更佩服的,一方面是他幾年之內堅持寫了那麼多的文章,另一方面則是當年那個得了癌症的禪師,居然還在樂觀地繼續更新博客。這種堅持,或許就是我與優秀的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寫到這裏雖然沒有結論,但其實感想基本都談完了,在浪費時間在傷春悲上似乎也無甚意義,不如就到這裏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