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計算機語言發展史

計算機語言發展史

這裏寫圖片描述

1.機器語言;
2.彙編語言 ;
3.高級語言 。

機器語言
電子計算機所使用的是由“0”和“1”組成的二進制數,二進制是計算機的語言的基礎。機器語言,是第一代計算機語言。

彙編語言
用一些簡潔的英文字母、符號串來替代一個特定的指令的二進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 法,“MOV”代表數據傳遞等等,這種程序設計語言就稱爲彙編語言,即第二代計算機語言。然而計算機是不認識這些符號的,這就需要一個專門的程序,專門負責將這些符號翻譯成二進制數的機器語言,這種翻譯程序被稱爲彙編程序。

高級語言
1954年,第一個完全脫離機器硬件的高級語言—FORTRAN問世了,40多年來,使用較普遍的有FORTRAN、ALGOL、COBOL、BASIC、LISP、SNOBOL、PL/ 1、Pascal、C、PROLOG、Ada、C++、VC、VB、Delphi、JAVA 等。

1969年,提出了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1970年,第一個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Pascal語言出現,標誌着結構化程序設計時期的開始。

80 年代初開始,在軟件設計思想上,又產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其方法就是軟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電路一樣,生產一些通用的、封裝緊密的功能模塊,稱之爲軟件集成塊,它與具體應用無關,但能相互組合,完成具體的應用功能,同時又能重複使用。

這裏寫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