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論,軟件公司論

程序員論
   --用於若干年後開公司時的指導

“程序員”不是職位,而是跟“做軟件”活動有直接關係的一羣人的統稱。編程員,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等都是程序員。

何謂真正的程序員?他應該視軟件爲最大興趣(之一)。

真正的程序員是個好人,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負責,他從不欺負別人,不愛佔小便宜。總之,他是向“和”的。

真正的程序員不愛錢,不怕累,但是他絕對無法忍受由他的興趣所產生的副產品--金錢和疲勞--被別人奪走和控制。所以,把這些副產品還給他們,讓他們做主。他們會變成快樂的程序員。

快樂的程序員擁有無窮的力量,最大的責任,這是所有軟件過程想得到但是無法得到的,因此,快樂的程序員們最終將不再需要過程(在對所有他們認爲有用的過程都玩遍玩透,終於“頓悟”了之後)!

程序員在軟件過程上達到了“無爲”境界的同時/之後,在其他方面也將“得道”,至少會在其他方面“向道”。

程序員最終將成爲聖人。(這句純粹是噱頭)

 

軟件公司論
 --用於若干年後開公司時的指導

思想:
1。無爲而治
2。類共產主義

原則:
公司結構要簡單,職務的種類要寧少勿多,甚至沒有。因爲公司沒有股東(或者說所有人都是股東),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各種職務沒有高低之分,而且跟利潤的分配沒有關係。

在不違背法律,不影響向客戶交付保質保量的軟件的前提下,對程序員們的工作要儘量少干預,甚至不干預,最好使他們忘記你的存在。

無爲並非無所作爲,要培育公司的“道”文化,監督並督促偏離“道”的人回來,採用民主和溫和的方式。

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向職員公開。

項目結束後,以項目組爲單位(如果可能的話以個人爲單位),評測其業績,按勞分配該項目所得的所有利潤。

公司的日常花銷,以xx元爲限,超出的話要員工投票決定是否同意。

任何員工都可以提出對公司的建議,如購買書籍,改善工作環境,休假制度等等任何建議,不論所需經費多少,一律投票決定。

關於投票,要有最大和最小期限,要有最少人數限制,以免誤事或者不公。

發放公司債券,用於公司的高額資金週轉。購券人只限於公司職員,採取自願原則。無利息或者低息(不高於銀行定期利息)。

公司的規模遵循“小國寡民”的原則,不宜過大。

 

應用“兩論”
 --想象中的場景圖及一些補充和分析

一些志同道合(即基本同意上述“兩論”)的老程序員(即有點兒存款,有點兒技術,有點兒滄桑的前程序員或現任程序員),走到了一起,在找到一個恰當的進入點時,成立了一家公司。
這些發起者投入的資金作爲公司的第一筆債券。
接下來開始招募員工了,採用筆試和麪談來判斷應聘人是否具有《程序員論》中提到的特性,是否認同上述“兩論”。
然後開始組隊做項目嘍。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項目組的喜好,各項目組採用不同的軟件過程。當然,最終他們將不再需要軟件過程。因爲軟件工程從混沌,到死板的工廠化的過程(曰:法),到柔軟的只是一些原則的敏捷過程(曰:禮),最終將達到《老子》所說的無過程(曰:道)。
這中間,公司凡是有個大事小情的(日常的不超過一定額度的除外),全體員工投票決定(可以開發個投票系統,具有短信投票功能,方便不在家的員工。或者因陋就簡,舉手投票)。
這中間,程序員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上下班時間,甚至在家工作;有些人編程累了就去休假,有些人則去做項目經理(因爲項目經理不用編程)。項目經理是多重角色,他是教練,監督者,雜工,保姆。
財務人員和市場人員則按他們的領域中的規矩按部就班的做事。
總經理是輪換制,其實他沒什麼事可做,只是在外面撐場面用的。他往往會被下放到某個項目組裏做事。
發工資了!程序員按勞分配,貢獻大收入就多(實際上無法做到完全公正合理,不過反正錢都歸項目組內成員所有,不會落到外面,大家不會太在乎);項目經理基本按照(項目利潤/投入人數)分配,不過要限制在最低和最高比率內;財務人員工作內容固定,所以採取定額工資;市場人員按項目提成;最後一個,總經理,他如果參與具體項目的話則同程序員的分配方法,如果去拉項目了則按項目提成,否則只給基本生活費。所以,總經理要採取輪換制,否則會很慘。
公司項目較多,看起來運轉得不錯,大家投票決定換個大一點兒地方,然後再招一些人進來。但是利潤都分配下去了,公司沒有大筆資金來運作這件事情。找外邊的投資者?不行,外面的人不會幹無利可圖的事情;找銀行貸款?不行,利息太高,而且銀行會認爲這個公司的“零利潤”證明其業績不好,不會答應。所以只能採取發放公司內部債券的形式,由大家自願購買。
然後公司從每月的毛利潤中取出一些錢用來還債。(看出來了吧?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的,所以要民主決定是否該花這個錢)
這個公司的管理看似無序,其實是“無爲”。項目管理最終達到“無爲”,公司管理也是“無爲”。《程序員論》提供了“無爲”的主觀基礎,《軟件公司論》提供了“無爲”的客觀基礎。
在大家認爲需要的時候,全體員工合力寫了一本書來傳播這個公司的成功實踐,鼓舞其他程序員們也行動起來。該書全體作者放棄版稅(當然,要投票決定的)。
如果公司最終倒閉了(畢竟她仍處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則是大家快樂一場,然後有人退隱山林,有人等待東山再起。
如果公司運轉成功,仍然保持“小國寡民”規模,避免員工之間有交流不到的現象。
這時候,鼓勵老員工出去自立門戶,到別處去傳播“道”。各公司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資源共享,經驗共享),“老死不相往來”(不結成集團,避免利益連帶,保持結構的簡單化)。
公司和公司之間不會刻意去互相競爭,因爲那將違背“道”。
因爲有“道”,再加上沒有靠錢生錢的資本家角色,所以這些公司不會有追求無窮利潤的野心。程序員們也會追求“道”而不追求富有(其實他們可能會很富有,副產品嘛),他們在戰略上藐視金錢,在戰術上重視金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