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思考

        洛基今天讀了史鐵生的一篇關於讀書與思考的文章,感觸頗深,遂將心得記錄下來。

先將部分原文附上:

        “大家爭論問題,有一位‘強人’,壞毛病,總要從對手羣中挑出個厚道的來斥問:‘讀過幾本書呀,你就說話!’

        問題是讀過幾本書才能說話呢?有標準沒有?一百本還是一萬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詰,強人於是屢戰屢‘勝’。其實呢,誰心裏都明白,這叫虛張聲勢,還叫自以爲得計。

        孔子和老子讀過幾本書呢?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讀過幾本書呢?那年月統共也沒有多少本書吧。人類的發言,尤其發問,實在有書之前。先哲們先於書看見了生命的疑難,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這才寫書、讀書,爲的是交流而非戰勝,這就叫‘原生態’。

        原生態的持疑與解惑,原生態的寫書與讀書,原生態的討論或爭論,以及原生態的歌與舞。先哲們斷不會因爲誰能列出一份書單就信服誰。”

        有人評論道:書是人寫的,是對生活的總結、提煉、思考、想象,是對現實世界的寫照,寫書的人是爲了將生活的訊息傳遞給你。所以,讀書的人也是終究要回歸到生活的。我們應該,通過讀書去輔助自己思考,而不該將書作爲談話時強詞奪理顯示自己優越感的工具。


        洛基發現,很多時候,自己讀書是帶着功利心的,或許是帶有像上文中說到的那種利用讀書多少來彰顯自己才華的心態,抑或是想通過讀書賺取更多功名利祿。今天看見史鐵生文章中那位“強人”的表現之後,我先是心存鄙視,之後才忽然覺醒,自己便是這樣的人——洛基嫌棄的人竟是自己!孔子之所以被世人譽爲聖人,蘇格拉底之所以成爲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並不是因爲他們書讀得多,而是因爲他們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生命的探尋、對於真理的不懈求索。只怕一味憑藉功利心讀書沒有出路也走不長久,也許只有擺正了學習的心態,才能真正學有所成,爲全社會、全人類貢獻一份當代青年的微薄之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