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網(Semantic Web)

語義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File:Sw-horz-w3c.png
W3C的語義網徽標

語義網(Semantic Web) 是一個由萬維網聯盟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它的內核是:通過給萬維網上的文檔(如:HTML)添加能夠被計算機所理解的語義(Meta data),從而使整個互聯網成爲一個通用的信息交換媒介。語義萬維網通過使用標準、置標語言和相關的處理工具來擴展萬維網的能力。不過語義網概念實際上是基於很多現有技術的(某些技術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 也依賴於後來和text-and-markup知識表現的綜合.

"語義"網是由比現今成熟的網際搜索工具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廣泛意義的並且自動聚集和蒐集信息的文檔組成的。 其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語義鏈接

通過下列方法可以提升萬維網以及其互連的資源的可用性(usability)和有效性(usefulness):

  • "標記"了語義信息的文檔。這可以是機器可以理解的關於文檔內容(例如文檔的作者,標題,簡介等)的描述, 或者是描述該網站所擁有的服務和資源.(注意:任何東西都是能被URI-統一資源定位符-所描述的,因此語義網能理解人物、地方、想法、類等等)
  • 通用元數據詞彙表(本體論)及詞彙間的影射使得文檔作者知道如何來標記文檔方可讓機器識別他想提供的元數據.
  • 利用元數據爲語義網用戶執行任務的自動軟件代理(agent).
  • 爲自動軟件代理提供特定信息的網絡服務 (例如, 可信度服務可以讓軟件代理查詢某個在線商店是否曾經有過不良紀錄或者發送過垃圾郵件).

這方面的技術依靠下列的工具: URIs (以識別任何資源定位) 及 XML名字空間. 這些技術,加點邏輯,能組成RDF,一種用於描述任何事物的標記語言. 和RDF類似, 很多其他技術, 例如 概念圖 和 Web之前的人工智能 技術,例如知識庫描述邏輯, 都有可能對語義網有貢獻.

目前的各種萬維網技術都有可能被應用於語義網 (在語義環球網的意義上), 例如 :

[編輯] 參見

*W3C *OWL *Cyc

[編輯] 外部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