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 — 《浪潮之巔》

如果你是個IT人,我覺得這本書你不可錯過。不論是小兵還是大咖,我們都需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比如所處公司的位置,公司所處行業的位置,進而行業所處時代的位置。以便能理智的分析判斷自己的現狀和定位以後的路,尤其是在人生的分岔口和迷茫之處,多借鑑點經驗,少犯點錯,進而讓自己離成功的路更近些。


同時,作爲旁觀者在分析事物時,還能夠收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快感,慢慢提高自己的素養。



本書以比較大的視角來切入近幾十年來IT產業的興衰沉浮,你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大公司基本都在列,就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娓娓道來。

我們身邊科技興衰史的作品多多少少會有點泛泛之談,因爲其筆者大多隻是個記錄者,而缺乏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本書作者吳軍,卻是真真切切的在Google 浸淫過近10年的科學家,設計過搜索算法帶過很多研發項目,還擔任過風投董事。算是真真切切IT圈裏的人。從貝爾實驗室的學者,外企的OO們,到投行的大佬們,他都接觸過,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資料。再加上他讀書廣泛,文筆不錯,所以這本不枯燥有深度有廣度的書便誕生了。



關於作者吳軍,有個插曲是,他在2010年的時候離開了Google,做了騰訊搜索業務的副總裁,而在2年後又離職重回Google。


這兩個國內外當今世界上炙手可熱的大拿公司,在他手上肯定掂量過一番,而後又身臨其境的對比過的。那究竟是什麼讓他頂着個副總裁的頭銜又從騰訊離職,這又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了。



另,一個好顧問和有學問有技術的人,卻不一定能拿出漂亮的業績單,在獨自挑大樑的時候,歷史上這種例子太多了。


我們繼續回去看這本書,納入他筆下的有AT&T、IBM、蘋果、Intel、微軟、思科、雅虎、Google以及華爾街投行與他們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等,至於細節大家可以去自行度娘本書章節,這裏不再累述。


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該書電子版我看了一半的時候,就去噹噹上下單買了紙質版,好書是經得起讀者反覆的推敲和時不時重溫的,而當下,作爲對未來有諸多恐懼不甘和期盼的IT民工的我,只能從自己受教的小視角,管中窺豹一番,學下皮毛而已。

關於IT發展的浪潮更迭,那些站在浪潮之巔的公司曾經有多輝煌,又如何被時代淘汰,書中都有詳細的闡述。這裏我挑選典型的幾個案例,在閱讀中逐步Build下對產業發展的大局觀,包括公司創始人的核心特質、公司的成長基因、以及政府法律制度關鍵性的推波助瀾等。


  • 老奸巨猾的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這個人現在基本上已到了封神的境界,屬於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Level。巴特,雖然這位仁兄頂着一張麥當勞大叔般親民樸實的臉,但他做事絕對當得起老奸巨猾四個字,喬布斯和他拼心術,完全不是個兒啊。



蓋茨早在讀書的時候,就很能忽悠,大致就是,從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就給該公司老闆寫了封信,說我給你們公司的xx產品做了個解釋器神馬的,雖然他那會手上啥都沒有純屬瞎掰,後來人家公司還回了信有意洽談,他便馬上跟夥伴們通宵達旦趕製解釋器。

從上可看出,

第一他技術上絕對有幾把刷子;

第二,風格基本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類型,非常善於空手套白狼。

再來看他的傍身名器,即PC windows,這個我們每天都在用工。靠着它蓋茨才得以縱橫江湖稱霸PC時代。

但是這套基於圖形窗口界面的OS(OperationSystem,即操作系統),卻是COSPLAY喬布斯的蘋果操作系統(雖然喬布斯也不是原創,而是施樂)。

故事是醬紫的,喬布斯在跟蓋茨的一次合作談判中(其實是讓小弟打打零工,爲蘋果做幾款應用軟件),剛設計出圖形界面OS(麥金託什)的老喬,太開心之餘,就在會上向蓋茨炫耀展示了一番。他想不到自己無意間透露給了這位寒酸的小弟未來的個人PC OS的發展方向,更想不到這位呆頭呆腦的小弟有天會憑這個差點打垮他。



而蓋茨這邊雖然暫時被鎮呆了,想想我的DOS命令行跟人家圖形界面根本不能比啊,但他沒有灰心,回過神兒來就開始制定策略。

這塊能看出蓋茨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遇事不驚,大氣沉穩。善於快速的分析不利局勢,並尋求出路。

首先他和IBM合作依傍它的市場優勢來廉價推軟件,同時借給蘋果開發應用軟件期間,偷師圖形界面的設計。

他抓住了蘋果封閉性的缺點,就是喬布斯胃口太大,想一家獨吞PC軟硬件,不給兼容機製造商一杯羹。而蓋茨就反其道而行,你封閉我開放,薄利多銷,有錢大家一起賺。慢慢的就把用戶喂起來了,逐步滲透市場。



而幾年後,當微軟帝國Build成之時,它首先做的就是清除障礙,狡兔死走狗烹的將之前跟他合作的幾個軟件公司幹掉,如蓮花網景等,嵌入並獨霸了office、瀏覽器等軟件。

其實我們很少留意到,微軟的善於抄襲,如windows像蘋果的麥金託什,player、office、word都不同程度上的跟他之前掃蕩的一些軟件公司的產品相似。微軟因此官司不斷。但這並不妨礙他穩穩的統領了整個PC時代。

微軟歷史上還差點被壟斷法搞的分家,關鍵時刻共和黨人布什上臺,他得到了支持才倖免於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不做或做不成胡雪巖那樣的紅頂商人,但是政府有人好辦事,這不光適用於天朝,以現代文明標榜的美國,這套同樣適用,在利益面前,骨子裏趨利的血液都是一樣的,只是外觀表象不同而已。



看到這,讀者要問了,人家蓋茨還是慈善家呢,你怎麼不說啊。好吧,其實他的慈善很大程度是用來避稅的,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講了美國的遺產法稅法和慈善相關法律。有興趣的可細讀。從這個層面,蓋茨一直都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

文中形容蓋茨的特點是,心比天高又加踏實地,這樣的人再加上眼光戰術以及合適的機會,放在哪裏,都不會平庸。

但是呢,微軟即使曾經輝煌到無往不利,誰都不敢惹也惹不起。不過時代在進步,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後來它在互聯網領域被雅虎和Google成功狙擊,而終慢慢的退出了一線,這是歷史車輪滾動的必然。


  • Intel 的隱患


這裏我們借Intel 談下基因之於公司。

當PC時代轉入Wireless移動時代後,WINTEL聯盟被打破,英特爾處理器在移動端風聲大雨點小,一直做不起來。目前移動市場被ARM壓着,不成氣候。

當我們在爲Intel錯失了移動端的市場而惋惜時,可能也會在想,什麼導致了這個原因,爲什麼它有處理器的市場優勢,卻在移動浪潮中轉身和遷移這麼難,其實這都是基因決定的。



這一切並不是偶然,在它誕生之初,Intel的處理器採用的就是複雜指令集。關於複雜指令集,優點是可以處理複雜的請求,計算能力好,缺點就是功耗高。

當初Intel還是IBM的小弟,隨着IBM兼容機的普及,Intel處理器借勢(IBM的合作方)漸漸佔據市場份額,後又藉助於同盟軍微軟,打敗了摩托羅拉,以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精簡指令和複雜指令集之戰中勝出。

可以說,它的複雜指令集曾在PC時代一直在爲他的一統江湖(AMD談不上是他的威脅敵人)開疆擴土。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最大的優點有可能成爲你未來發展的最大制約,你在某一個領域積累的優勢越專,在下一個新平臺上就越扭轉的困難。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PC時代用戶對功耗沒那麼多要求,更多的是對處理器的價格、兼容性的要求。而到了移動平臺,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等便攜性、wireless的特點,使得功耗高這個缺點一下子凸顯出來。

Intel處理器在PC市場的飽和,以及在移動市場的侵入緩慢,它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年度報表的壓力巨可想而知。好在大型服務器市場他還是能Keep住的,隨着未來雲服務的發展,這方面的需求還是巨大的。不過這都是B2B的,客戶不再面向個人用戶了。


  • 風投的力量


風險投資、天使投資這個詞我們經常能聽到,對於想創業並求助於風投的人,可以仔細看看書中的環節,對整個投資的過程,以及股份稀釋的前因後果都有清晰的闡述。

這裏我主要想說的是風投的興起,其實是美國法律的Support,以及其信用機制的建立。個人信用在美國基本上有着一次不忠、一世不用的威懾力。這對於我們信用透支、法律嚴重不健全,道德信仰缺失貪婪氾濫的天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 IBM的起起落落


能起起落落而跨越幾個時代的公司,首推IBM。對IBM在機械革命、電子技術革命、以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如何不斷的轉型,從機械製造到計算機制造,再到服務。他雖不再是老大,但是走的依然穩健有力。他有着一套自己獨特的生存之道。感興趣的可以細讀。

類似的人,有褚時健的褚橙,這是一個我無比佩服的老人。

當得起輝煌,並在光環褪盡的時候,能經得起平淡歲月,看細水長流的人才更無堅不摧。



  • 結束語


我一直很信奉一句話,就是讀史使人明智。說白了就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看得多了,公司成長大致什麼模式,一步步的發展歷程,成敗的要素等,心裏漸漸的也透亮些,分析問題考慮問題的方式,也能撥開雲霧看得深入些。



總之,這本書值得一讀,五星推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