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情最是晚涼天

“傷情最是晚涼天”這是我最近聽相聲聽到的定場詩中的一句,在這下了半個月雨的初秋裏,最是容易讓人共鳴,中國的文人總是賦予秋天一些淒涼的意象,時間長了,竟然都成了中國的秋天本應的特質。
其實要說秋意,還只能是北方的秋天,南方到了冬季,草木依然顯着墨綠的顏色,北國的秋天最是能讓人感受到,“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意境,當然也能體會到“傷情最是晚涼天”在初秋,天黑的並不是特別早,但是在秋雨綿綿的時候,天色早早的暗下來,伴着淅瀝的雨,彷彿慢慢壓暗的天空中是不斷滲下來的憂傷,沉澱了千百年,秋天就像一個優雅卻略帶憂鬱的傾聽者,聽着千百年裏的文人騷客、怨婦歸人訴說,訴說他們的憂愁,或是離別,或是國仇家恨。淅淅瀝瀝的雨帶着難以抵擋的寒意,又把這些哀怨憂愁帶給了同樣傷懷的人,每當窗前淅淅雨落,總是不自覺的念起蔣捷的那闕《聽雨》“少年聽雨客舟中,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矣,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每每唸完,總是一聲輕嘆,原來人生,也就一場雨的長度,淅淅瀝瀝間,已兩鬢斑白,在那淅淅瀝瀝裏,雖有千言萬語,卻只能在階前,聽雨到天明。
秋天裏,最怕是晚涼天,還有便是那落木蕭蕭,若是陰天傍晚,有些微微的涼風,不很冷,卻也讓人不覺得緊一緊衣服,雲彩像是潮溼且發黴的棉絮,厚厚的壓在頭頂,風微微地扯着衣角和褲腳,再配上滿目的蕭瑟,秋葉不是最美的金黃,已經有些發黑了,落了一地,也有被風吹落的,在天空中翻飛,像是自由,又像是無奈,這樣的場景,不由得想起稼軒,在他登高遠眺,把欄杆拍遍的時候,是否也是這樣的場景,稼軒是否誦一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而淚流滿面。欄杆自然聽不懂這無法化開的愁,而秋天卻是化的開這愁的,幸好,稼軒的愁有着秋天來化解,卻道天涼好個秋,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比喻和描述,也寫不來這種愁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對啊,怎麼能不悲啊?多少的人,在秋天,秋意或濃或淡的時候,都把滿心的愁死寄託在了秋意中,在這樣的時候,最是讓人傷懷。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思人不堪言。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卿有淚,荼蘼花了我無緣。小樓寂寞新雨月,也難如鉤也難圓。唉,也難如鉤也難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