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講義

最近作了一個Photoshop的內部培訓,效果還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大笑


“首先,要感謝各位領導的支持,沒有你們的鼓勵我也沒有勇氣站到這裏。

其次,還請大家見諒。其實我也是工作之後纔開始接觸Photoshop。說實話,讀大學的時候我其實很反感Photoshop的。後來因爲工作需要自學了一些,看了一些視頻教程和書,有一些體會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我想說的是:丫的,要不是你們逼着,我也學不會這勾當偷笑


“AdobePhotoshop如今已滲透到我們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難想象這款軟件誕生僅僅20年。在這20年的時間裏,Photoshop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感知現實、表達自我的方式。

留意一下我們身邊,幾乎所有圖片,無論是廣告、宣傳欄,還是報紙、雜誌上的圖片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Photoshop。Photoshop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photoshop都成了一個動詞。人們經常會說“這張P的吧”。

Photoshop功能很強大,從數字塗鴉到桌面排版無所不能。Adobe稱,Photoshop的功能太豐富,多數用戶僅用了它的5%功能。

儘管Photoshop擁有如此之多的卓越功能,但是照片編輯一直是它的核心。這得益於Photoshop創始人Knoll兄弟的業餘攝影師父親。Knoll兄弟從老爹的暗房裏學到了很多圖像處理的技法。這些知識後來成爲了Photoshop的核心(後面談Photoshop的歷史時還會講到)。”


“大家都知道Photoshop的功能很多,工具很雜,所以我想先介紹一下Photoshop的發展歷程。從Photoshop的演化中可以看到Adobe是如何將它從一個簡陋的小程序一步一步打造成一個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巨無霸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對Photoshop的各種工具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

接着,我會聊一聊色彩的形成機制。這是Photoshop很多進階功能的基礎,同時也是設計的基礎。

然後,我會談到Photoshop的一些設計思想。只有腦海中有了這些概念,纔不會陷入技術的細節之中。

然後,我會結合一些使用技巧講一講Photoshop的各類工具。

最後,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現場演示一個實例。”


現在,我們先來聊聊Photoshop的發展歷程。”

“1985年,美國蘋果公司率先推出帶圖形界面的Macintosh電腦。1987年秋天,Michigan大學的一位研究生Thomas Knoll爲了在MacintoshPlus機上顯示灰階圖像,編制了一個程序,並命名爲display(就是顯示的意思)。Thomas的哥哥,在電影特效公司工業光魔工作的John Knoll,對這個程序很感興趣。兄弟倆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不斷修改完善Display,把它打造成一個功能強大的圖像編輯軟件。此時的Display/Photoshop已經有了色階、飽和度、色彩平衡等一批色彩調整工具(這也是最常用的一些工具,後面會專門講到)。此外John寫了一些程序後來成爲了插件(Plug-in)的基礎(今天我們不講插件,其實這是Photoshop很重要的一塊功能)。在一次產品演示上,有人建議Thomas把這款軟件改叫Photoshop,Thomas很滿意,就採納了。後來被Adobe收購後,這個名字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應該說,Photoshop乘上了個人排版時代的浪潮,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插一句題外話,Adobe之所以能做出世界級的軟件公司,一方面是因爲有Photoshop這樣重量級的軟件,另一方面是因爲微軟當時還沒有成長起來。微軟成熟後,再沒有新的世界級桌面軟件公司出現了。”


“經過Thomas和其他Adobe工程師的努力,Photoshop 1.0.7版於1990年2月正式發行。

Photoshop2.0版增加了CMYK功能,一個新的行業——桌面印刷,由此誕生。CMYK是一種用在印刷上的顏色模式(後面還會專門談到)。

3.0版添加了圖層(Layer)。應該說,圖層是Photoshop區別於其他圖像編輯軟件的一個最大不同。圖層的引入使得圖像處理更加精細,可控性更強。

4.0版主要是改進了界面。

5.0版引入了歷史記錄(History)的概念,這和一般的Undo不同,因爲它不僅僅是整個回退到某一狀態,還能只讓某一局部回退。後面在歷史畫筆工具中會講到。5.0版還引入了色彩管理,事後證明這是又一個重大改進。

6.0版主要是改進了和其他Adobe工具的交互。

7.0版增加了修復畫筆(HealingBrush)等圖片修改工具。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因爲此後Photoshop開始提供智能型的特性了,比如內容感知、內容識別等。

2003年9月,Adobe給大家一個驚喜,新版本Photoshop不叫8.0,而改稱爲PhotoshopCreative Suite(俗稱CS)。CS版本把原來的原始文件插件進行改進,整合進CS中,併爲數碼相機開發了更多的新功能,如智能調節不同區域亮度,鏡頭畸變修正等。

今天,Photoshop已經開發到第五個版本了。一般說來,奇數版本的改進要大些。比如CS 5帶來的智能填充、操控變形等。”

下面我們談一談色彩的形成機制。”


“這裏主要講色彩的構成。人看到東西,比如一朵紅花,不是紅花發出紅光進入人眼;而是因爲紅花吸收了除紅光外地大部分光線,單單把紅光反射出來,進入人眼,刺激視網膜,從而產生視覺。這裏強調發光和反射的區別就是爲了說清加色模式和減色模式的區別。

我們閱讀印刷品和看到紅花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吸收掉白光中的某些波長的光,反射我們看到的那些光,就好像是從白光裏減去一些色光一樣。所以,我們把這種產生顏色的方式叫減色模式。

我們看電視又和看書不一樣。看書是靠反光,而看到電視是因爲電視本身會光,它發出紅光我們看到紅色,發出黃光我們看到黃色,它紅光、黃光都發,我們看到紅色偏黃,就是橙色。這就好比把單色光混到一起,所以這種產生顏色的方式叫加色模式。

因爲人眼的視網膜是由能感知紅、綠、藍三種色光的視錐細胞組成,所以人們把紅、綠、藍作爲光的三原色。將這三種光混合可以得到任意色光,比如,紅綠藍等量混合得到白色。(在Photoshop上試驗,調透明度)”


“反光物和發光體產生顏色的機制是不一樣的。前面說過,反光物,比如印刷品,必須根據減色模式來配色。減色模式也有三個基色,分別是洋紅、青、黃。雖然理論上這三種基色等量調和能得到黑色,但實際上得不到純黑(其實也不可能有純黑,因爲純黑就意味着不反光,不可能有哪種材料能吸收掉所有頻段的光),所以又添加了黑色(black)。因此,減色模式又叫CMYK模式(取K是爲了和Blue的B區別,所以取了black的最後一個字母)。”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Photoshop的設計思想


“蒙板的效果和橡皮擦是一樣的。那爲什麼要使用蒙板呢?大家可能注意到蒙板上塗黑表示擦除,塗白表示保留,而且蒙板和圖像本身是分開的。所以,修改蒙板不會改變圖像本身。

Adobe的工程師認爲,素材是最珍貴的,所以Photoshop提供了很多工具避免直接在原始圖像上修改,蒙板就是其中之一。另外,Photoshop還提供了一類叫調整圖層的工具,它們的作用都是爲了不傷害原片。”


“雖然有27個模式,但常用的就三個。Adobe把效果相近的模式劃爲一組,一共6組(後面大家會看到Photoshop裏的工具欄也是按功能劃成一組一組的)。”


下面,我們介紹幾個常用工具。”


“”


“色階”


“曲線”


“色相/飽和度”


“色彩平衡”

“”


“李濤”


“對,你沒看錯,我還推薦了侯捷的《Word排版藝術》。因爲它們都是站在軟件設計理念的層面來介紹技術。”


“大家注意,這些照片都沒有經過Photoshop處理。所以說,Photoshop可以彌補生活中的瑕疵,可以帶給我們驚喜,但生活中從來就不卻是驚喜。”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