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題:“你能不能談談,java GC是在什麼時候,對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情?”

面試題目:
地球人都知道,Java有個東西叫垃圾收集器,它讓創建的對象不需要像c/cpp那樣delete、free掉,你能不能談談,GC是在什麼時候,對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情?

一.回答:什麼時候?

1.系統空閒的時候。

分析:這種回答大約佔30%,遇到的話一般我就會準備轉向別的話題,譬如算法、譬如SSH看看能否發掘一些他擅長的其他方面。

2.系統自身決定,不可預測的時間/調用System.gc()的時候。

分析:這種回答大約佔55%,大部分應屆生都能回答到這個答案,起碼不能算錯誤是吧,後續應當細分一下到底是語言表述導致答案太籠統,還是本身就只有這樣一個模糊的認識。

3.能說出新生代、老年代結構,能提出minor gc/full gc

分析:到了這個層次,基本上能說對GC運作有概念上的瞭解,譬如看過《深入JVM虛擬機》之類的。這部分不足10%。

4.能說明minor gc/full gc的觸發條件、OOM的觸發條件,降低GC的調優的策略。

分析:列舉一些我期望的回答:eden滿了minor gc,升到老年代的對象大於老年代剩餘空間full
gc,或者小於時被HandlePromotionFailure參數強制full
gc;gc與非gc時間耗時超過了GCTimeRatio的限制引發OOM,調優諸如通過NewRatio控制新生代老年代比例,通過
MaxTenuringThreshold控制進入老年前生存次數等……能回答道這個階段就會給我帶來比較高的期望了,當然面試的時候正常人都不會記得每個參數的拼寫,我自己寫這段話的時候也是翻過手冊的。回答道這部分的小於2%。

總結:程序員不能具體控制時間,系統在不可預測的時間調用System.gc()函數的時候;當然可以通過調優,用NewRatio控制newObject和oldObject的比例,用MaxTenuringThreshold 控制進入oldObject的次數,使得oldObject 存儲空間延遲達到full gc,從而使得計時器引發gc時間延遲OOM的時間延遲,以延長對象生存期。

二.回答:對什麼東西?

1.不使用的對象。

分析:相當於沒有回答,問題就是在問什麼對象纔是“不使用的對象”。大約佔30%。

2.超出作用域的對象/引用計數爲空的對象。

分析:這2個回答站了60%,相當高的比例,估計學校教java的時候老師就是這樣教的。第一個回答沒有解決我的疑問,gc到底怎麼判斷哪些對象在不在作用域的?至於引用計數來判斷對象是否可收集的,我可以會補充一個下面這個例子讓面試者分析一下obj1、obj2是否會被GC掉?

    class C{
         public Object x;
    }
    C obj1、obj2 = new C();
    obj1.x = obj2;
    obj2.x = obj1;
    obj1、obj2 = null;

3.從gc root開始搜索,搜索不到的對象。

分析:根對象查找、標記已經算是不錯了,小於5%的人可以回答道這步,估計是引用計數的方式太“深入民心”了。基本可以得到這個問題全部分數。
PS:有面試者在這個問補充強引用、弱引用、軟引用、幻影引用區別等,不是我想問的答案,但可以加分。

4.從root搜索不到,而且經過第一次標記、清理後,仍然沒有復活的對象。

分析:我期待的答案。但是的確很少面試者會回答到這一點,所以在我心中回答道第3點我就給全部分數。

總結:超出了作用域或引用計數爲空的對象;從gc root開始搜索找不到的對象,而且經過一次標記、清理,仍然沒有復活的對象。

三.回答:做什麼?

1.刪除不使用的對象,騰出內存空間。

分析:同問題2第一點。40%。

2.補充一些諸如停止其他線程執行、運行finalize等的說明。

分析:起碼把問題具體化了一些,如果像答案1那樣我很難在回答中找到話題繼續展開,大約佔40%的人。
補充一點題外話,面試時我最怕遇到的回答就是“這個問題我說不上來,但是遇到的時候我上網搜一下能做出來”。做程序開發確實不是去鍛鍊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不死記硬揹我同意,我不會糾語法、單詞,但是多少你說個思路呀,要直接回答一個上網搜,我完全沒辦法從中獲取可以評價應聘者的信息,也很難從回答中繼續發掘話題展開討論。建議大家儘量回答引向自己熟悉的,可討論的領域,展現給面試官最擅長的一面。

3.能說出諸如新生代做的是複製清理、from survivor、to survivor是幹啥用的、老年代做的是標記清理、標記清理後碎片要不要整理、複製清理和標記清理有有什麼優劣勢等。

分析:也是看過《深入JVM虛擬機》的基本都能回答道這個程度,其實到這個程度我已經比較期待了。同樣小於10%。

4.除了3外,還能講清楚串行、並行(整理/不整理碎片)、CMS等蒐集器可作用的年代、特點、優劣勢,並且能說明控制/調整收集器選擇的方式。

分析:同上面2個問題的第四點。 

總結:刪除不使用的對象,回收內存空間;運行默認的finalize,當然程序員想立刻調用就用dipose調用以釋放資源如文件句柄,JVM用from survivor、to survivor對它進行標記清理,對象序列化後也可以使它復活。

千萬不要說網上google下,就算說也要說出自己以前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處理的,對這個知識有什麼認識想法,然後可以反問下考官,這樣可以不讓技術型的考官爲如何繼續話題而對你無語,呵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