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最強大的武器:“資本思維”和“股權投資”!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經濟從未有過如此激盪的變化:市場經濟走到了盡頭,資本經濟時代將徹底到來。而資本經濟跟市場經濟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資本經濟多了一根“槓桿”。

這究竟是一根什麼樣的槓桿呢?

 

先看個鮮活的例子:小米手機其實是典型的“資本思維”成長起來的企業。首先,他會找到合作方、投資方,告訴他們方我將用全新的方式做手機,然後大家一起來做,在還沒有開工之前就拿到了投資,並且組建了一個分工型、協作化的團隊。然後它會先告訴消費者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手機:配置是多少、價格是多少。找到了自己的消費者,拿到了訂單,這時再去找工廠去做代加工,然後以手機爲渠道,不斷做深、往外延展。小米用的就是輕資產、精定位、做縱深、高增長的資本思維方式。你會發現,小米背後形成了一條生態鏈,價值巨大,卻又不需要工廠和設備,僅用5年竟然可以成爲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價值450億美金!“資本思維”背後的槓桿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是,如果小米手機按照傳統的“市場思維”去運作,那麼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們需要一筆啓動資金,先用於手機市場的調研和產品研發,這個過程需要至少半年。然後我們得準備一大筆費用去購買設備、建設廠房,接下來開工生產。當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再去找渠道商,你還得去砸錢做廣告,努力賣給消費者。這時如果資金不夠了就去銀行貸款,進行擴大生產。而傳統企業之所以難以爲繼,癥結就在這種運作思路上,最後資不抵債、或者利潤率趕不上銀行的貸款利息!

 

在以往的市場經濟時代,企業跟金融是“債權型”關係,而在資本經濟時代,企業跟金融機構是“股權型”關係。“債權型”關係的弊端日益暴露:金融機構把錢“借”給企業謀發展,比如銀行就是企業的拜把兄弟,但是這位拜把兄弟只願跟企業同富貴,不願跟企業共患難!

 

當經濟處於上行期,銀行會錦上添花,主動、過度的放貸給企業。而一旦經濟進入下行期,銀行就立刻釜底抽薪,絕不會雪中送炭,這使下行的經濟雪上加霜,這也是中國銀行盈利模式和監管模式決定的。

而“股權型”關係的資本經濟時代,金融機構將錢“投”給企業,佔有企業股份。當企業經營困難的時候,股權能夠風雨同舟;企業高速成長的時候它會獲利退出,能起到調節經濟增速、使經濟可持續發展。

 

因此,現在的企業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優化產品、如何做營銷的問題,而是必須重頭開始的問題,我們必須徹頭徹尾的調整運作思路!

 

這是資本思維,我們再來看下股權投資。

爲什麼國家在號召“大衆創業”呢?因爲按照現在的變化速度,未來三年,所有的商業邏輯都將摧毀重建,所有的傳統企業都將重頭再來!必須有一個歸零的過程!即:所有的傳統企業必須另起一盤,按照嶄新的商業邏輯重新開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再創業的過程,中國正在打造“創業型”經濟!

 

那麼,國家爲什麼會實行IPO註冊制?因爲國家就在要求每一家嶄新的企業必須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去發展,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創意,只要敢於創新,就可以第一時間拿到資本市場進行大衆融資、發行股票!然後時刻對接投資方、投行等金融市場,利用資本增長方式去發展,這就是“資本思維”,而能夠參與到這種創業型項目的人,就是拿到了原始股權,這就是“股權投資”!

 

這種創業者手中的股權,也是一種“配額”,是一種可以坐享其成的財富。怎麼使社會上產生大量的“股權”呢?國家將通過IPO註冊制,降低企業上市門檻,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初創型企業,幫助其實現直接融資,從而激發大衆創業的熱潮。

 

因此,中國人的財富一共經歷了四種形式的變遷:


1、計劃經濟時代的糧票;

2、市場經濟時代的存款;

3、市場經濟時代的房子;

4、資本經濟時代的股權;


水木然點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經濟從未有過如此激盪的變化:傳統企業在衰變,大企業在裂變,小企業在聚變,大衆創業、人人創客時代來臨。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過去所有的成功,都是你明天的拖累,原來優質的資產,都將成爲你明天的負債。有人麻木,有人吶喊,有人等待爆發……

 

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進步都來自創新。創新促進生產力進步,從而優化生產關係,最終使每個人都能找到更加適合的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



免費下載《創業攻略》視頻教程

贈送創業操作流程祕籍

這個創業視頻教你的重要的不僅是它的方法,而更是其獨特的創富思維。通過思維你可以無限複製賺到屬於自己的財富。

 

點擊                   免費下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