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試題3

軟件測試基礎知識
一、什麼是軟件測試
軟件測試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件質量,並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
二、軟件測試的目的
軟件測試的目的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找出軟件中潛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通過修正各種錯誤和缺陷提高軟件質量,迴避軟件發佈後由於潛在的軟件錯誤和缺陷造成隱患所帶來的商業風險。
三、軟件測試原則
1、所有軟件測試都應追溯到用戶需求;
2、應當把“儘早地和不斷地進行軟件測試”作爲軟件測試者座右銘;
3、完全測試是不可能的,需要終止測試;
4、測試無法顯示軟件潛在缺陷;
5、充分注意測試中的羣集現象;
6、程序員應避免檢查自己的程序;
7、儘量避免測試的隨意性。
四、軟件測試的分類
1、按照開發階段劃分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確認測試和驗收測試。
2、按照測試實施組織劃分
開發方測試(α測試)、用戶測試(β測試)、第三方測試。
3、按照測試技術劃分
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灰盒測試。
五、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1、V模型
    V模型是軟件開發瀑布模型的變種,它反映的測試活動與分析和設計的關係,從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開發過程和測試行爲,非常明確的表明了測試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級別,並且清楚的描述了這些測試階段和開發過程期間的各階段對應關係。侷限性:把測試作爲編碼之後的最後一個活動,需求分析等前期產生的錯誤直到後期的驗收測試才能發現。


 
2、W模型
    W模型是V模型的發展,強調的是測試伴隨着整個軟件開發週期,而且測試的對象不僅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設計同樣要測試。測試與開發是同步進行的,從而有利於儘早地發現問題。W模型也有侷限性。W模型和V模型都把軟件的開發視爲需求、設計、編碼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動,無法支持迭代、自發性以及變更調整。
   
3、H模型
    H模型中, 軟件測試過程活動完全獨立,貫穿於整個產品的週期,與其他流程併發地進行,某個測試點準備就緒時,就可以從測試準備階段進行到測試執行階段。軟件測試可以儘早的進行,並且可以根據被測物的不同而分層次進行。這個示意圖演示了在整個生產週期中某個層次上的一次測試“微循環”。圖中標註的其它流程可以是任意的開發流程,例如設計流程或者編碼流程。也就是說, 只要測試條件成熟了,測試準備活動完成了,測試執行活動就可以進行了。
    H模型揭示了一個原理:軟件測試是一個獨立的流程,貫穿產品整個生命週期,與其他流程併發地進行。H模型指出軟件測試要儘早準備, 儘早執行。不同的測試活動可以是按照某個次序先後進行的,但也可能是反覆的,只要某個測試達到準備就緒點,測試執行活動就可以開展。


4、X模型
    X模型的左邊描述的是針對單獨程序片段所進行的相互分離的編碼和測試,此後將進行頻繁的交接,通過集成最終成爲可執行的程序,然後再對這些可執行程序進行測試。己通過集成測試的成品可以進行封裝並提交給用戶,也可以作爲更大規模和範圍內集成的一部分。多根並行的曲線表示變更可以在各個部分發生。由圖中可見,X模型還定位了探索性測試,這是不進行事先計劃的特殊類型的測試,這一方式往往能幫助有經驗的測試人員在測試計劃之外發現更多的軟件錯誤。但這樣可能對測試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對測試員的熟練程度要求比較高。


六、軟件測試流程
分爲五個測試階段。
測試計劃階段:根據需求估算測試所需資源(人力、設備等)、所需時間、功能點劃分、如何合理分配安排資源等。
測試需求分析階段:閱讀需求,理解需求,與客戶、開發、架構多方交流,深入瞭解需求。
測試用例設計階段:根據測試計劃、任務分配、功能點劃分,設計合理的測試用例。
測試執行階段:根據測試用例的詳細步驟,執行測試用例,提交併跟蹤缺陷。
測試總結階段:根據測試過程和執行結果進行測試分析、總結,提交測試報告。
七、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1、等價類劃分
    定義:是把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即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後從每一個子集中選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數據作爲測試用例。該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劃分等價類的標準:
     1)完備測試、避免冗餘;
    2)劃分等價類重要的是:集合的劃分,劃分爲互不相交的一組子集,而子集的並是整個集合;
    3)並是整個集合:完備性;
    4)子集互不相交:保證一種形式的無冗餘性;
    5)同一類中標識(選擇)一個測試用例,同一等價類中,往往處理相同,相同處理映射到"相同的執行路徑"。
2、邊界值法 
     定義:邊界值分析法就是對輸入或輸出的邊界值進行測試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通常邊界值分析法是作爲對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這種情況下,其測試用例來自等價類的邊界。
3、因果圖法
定義:是一種利用圖解法分析輸入的各種組合情況,從而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它適合於檢查程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4、正交實驗法
     定義:依據Galois理論,從大量的(實驗)數據(測試例)中挑選適量的,有代表性的點(例),從而合理地安排實驗(測試)的一種科學實驗設計方法.類似的方法有:聚類分析方法,因子方法方法等。
5、錯誤推測法
     定義: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列舉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他們選擇測試用例。
6、判定表驅動法
     定義:判定表是分析和表達多邏輯條件下執行不同操作的情況的工具。
八、缺陷的生命週期
     提交->確認->分配->修復->驗證->關閉
九、軟件測試缺陷報告的5C標準
Correct(準確):每個組成部分的描述準確,不會引起誤解;
Clear(清晰):每個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於理解;
Concise(簡潔):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多餘的內容;
Complete(完整):包含復現該缺陷的完整步驟和其他本質信息;
Consistent(一致):按照一致的格式書寫全部缺陷報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