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尾調用優化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4/tail-call.html

一、什麼是尾調用?

尾調用的概念非常簡單,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就是指某個函數的最後一步是調用另一個函數。

  function f(x) {

    returng(x);

  }

上面代碼中,函數f的最後一步是調用函數g,這就叫尾調用。

以下兩種情況,都不屬於尾調用。

// 情況一

function f(x) {

  let y = g(x);

  returny;

}

// 情況二

function f(x) {

  returng(x) + 1;

}

上面代碼中,情況一是調用函數g之後,還有別的操作,所以不屬於尾調用,即使語義完全一樣。情況二也屬於調用後還有操作,即使寫在一行內。

尾調用不一定出現在函數尾部,只要是最後一步操作即可。

function f(x) {

  if (x > 0) {

    returnm(x)

  }

  returnn(x);

}

上面代碼中,函數m和n都屬於尾調用,因爲它們都是函數f的最後一步操作。

二、尾調用優化

尾調用之所以與其他調用不同,就在於它的特殊的調用位置。

我們知道,函數調用會在內存形成一個"調用記錄",又稱"調用幀"(call frame),保存調用位置和內部變量等信息。如果在函數A的內部調用函數B,那麼在A的調用記錄上方,還會形成一個B的調用記錄。等到B運行結束,將結果返回到A,B的調用記錄纔會消失。如果函數B內部還調用函數C,那就還有一個C的調用記錄棧,以此類推。所有的調用記錄,就形成一個"調用棧"(call stack)。

尾調用由於是函數的最後一步操作,所以不需要保留外層函數的調用記錄,因爲調用位置、內部變量等信息都不會再用到了,只要直接用內層函數的調用記錄,取代外層函數的調用記錄就可以了。

function f() {

  let m = 1;

  let n = 2;

  returng(m + n);

}

f();

 

// 等同於

function f() {

  returng(3);

}

f();

 

// 等同於

g(3);

上面代碼中,如果函數g不是尾調用,函數f就需要保存內部變量m和n的值、g的調用位置等信息。但由於調用g之後,函數f就結束了,所以執行到最後一步,完全可以刪除 f() 的調用記錄,只保留 g(3) 的調用記錄。

這就叫做"尾調用優化"(Tail call optimization),即只保留內層函數的調用記錄。如果所有函數都是尾調用,那麼完全可以做到每次執行時,調用記錄只有一項,這將大大節省內存。這就是"尾調用優化"的意義。

三、尾遞歸

函數調用自身,稱爲遞歸。如果尾調用自身,就稱爲尾遞歸。

遞歸非常耗費內存,因爲需要同時保存成千上百個調用記錄,很容易發生"棧溢出"錯誤(stack overflow)。但對於尾遞歸來說,由於只存在一個調用記錄,所以永遠不會發生"棧溢出"錯誤。

function factorial(n) {

  if (n == = 1) return 1;

  returnn * factorial(n - 1);

}

 

factorial(5) // 120

 

上面代碼是一個階乘函數,計算n的階乘,最多需要保存n個調用記錄,複雜度 O(n) 。

如果改寫成尾遞歸,只保留一個調用記錄,複雜度 O(1) 。

function factorial(n, total) {

  if (n == = 1) returntotal;

  returnfactorial(n - 1, n * total);

}

 

factorial(5, 1) // 120

由此可見,"尾調用優化"對遞歸操作意義重大,所以一些函數式編程語言將其寫入了語言規格。ES6也是如此,第一次明確規定,所有 ECMAScript 的實現,都必須部署"尾調用優化"。這就是說,在 ES6 中,只要使用尾遞歸,就不會發生棧溢出,相對節省內存。

四、遞歸函數的改寫

尾遞歸的實現,往往需要改寫遞歸函數,確保最後一步只調用自身。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用到的內部變量改寫成函數的參數。比如上面的例子,階乘函數 factorial 需要用到一箇中間變量total ,那就把這個中間變量改寫成函數的參數。這樣做的缺點就是不太直觀,第一眼很難看出來,爲什麼計算5的階乘,需要傳入兩個參數5和1?

兩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方法一是在尾遞歸函數之外,再提供一個正常形式的函數。

function tailFactorial(n, total) {

  if (n == = 1) returntotal;

  returntailFactorial(n - 1, n * total);

}

 

function factorial(n) {

  returntailFactorial(n, 1);

}

 

factorial(5) // 120

上面代碼通過一個正常形式的階乘函數 factorial ,調用尾遞歸函數tailFactorial ,看起來就正常多了。

函數式編程有一個概念,叫做柯里化(currying),意思是將多參數的函數轉換成單參數的形式。這裏也可以使用柯里化。

function currying(fn, n) {

  return function(m) {

    return fn.call(this, m, n);

  };

}

function tailFactorial(n, total) {

  if (n == = 1) returntotal;

  returntailFactorial(n - 1, n * total);

}

constfactorial = currying(tailFactorial, 1);

factorial(5) // 120

上面代碼通過柯里化,將尾遞歸函數 tailFactorial 變爲只接受1個參數的 factorial 。

第二種方法就簡單多了,就是採用ES6的函數默認值。

function factorial(n, total = 1) {

  if (n == = 1) returntotal;

  returnfactorial(n - 1, n * total);

}

 

factorial(5) // 120

上面代碼中,參數 total有默認值1,所以調用時不用提供這個值。

總結一下,遞歸本質上是一種循環操作。純粹的函數式編程語言沒有循環操作命令,所有的循環都用遞歸實現,這就是爲什麼尾遞歸對這些語言極其重要。對於其他支持"尾調用優化"的語言(比如Lua,ES6),只需要知道循環可以用遞歸代替,而一旦使用遞歸,就最好使用尾遞歸。

([說明] 本文摘自我寫的《ECMAScript 6入門》

五、嚴格模式

ES6的尾調用優化只在嚴格模式下開啓,正常模式是無效的。

這是因爲在正常模式下,函數內部有兩個變量,可以跟蹤函數的調用棧。

  • arguments:返回調用時函數的參數。
  • func.caller:返回調用當前函數的那個函數。

尾調用優化發生時,函數的調用棧會改寫,因此上面兩個變量就會失真。嚴格模式禁用這兩個變量,所以尾調用模式僅在嚴格模式下生效。

六、參考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