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規範

2001-12-19 發佈 2002-03-31 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發佈 目 錄 前言 1 範圍……………………………………………………… ( 1 )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 1 ) 3 術語……………………………………………………… ( 2 ) 4 折筆筆形分類原則……………………………………… ( 3 ) 5 折筆筆形排序原則……………………………………… ( 4 ) 6 折筆筆形命名原則……………………………………… ( 4 ) 7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說明……………( 4)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 6 ) 前 言 本規範規定了漢字折筆筆形分類、排序、命名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分類、排序和名稱,給出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 本規範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立項。 本規範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 本規範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實施。 本規範起草人員有傅永和、劉連元、王翠葉、王丹卉。 GF2001 - 2001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規範 Chinese Character Turning Stroke Standard of GB 13000.1 Character Set ─────────────────────────────────────── 1 範圍 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該表規定漢字的主筆形爲橫、豎、撇、點、折,漢字附筆形中,提()歸於橫,豎鉤(亅)歸於豎,捺()歸於點,橫折撇()、豎彎橫鉤()等折筆歸於折。本規範進一步規定了漢字(印刷宋體)折筆筆形分類、排序、命名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分類、排序和名稱,給出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 本規範主要適用於中文信息處理、漢字排序檢索等方面,也可供漢字教學界參考。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範的引用而成爲本規範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範,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範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範。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1965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發佈) GB 13000.1 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 第一部分:體系結構與基本多文種平面 GB 16794.1 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I區) 漢字48點陣字型第一部分:宋體 GB/T 12200.2 漢語信息處理詞彙 02部分:漢語和漢字 GF 3002—1999 GB 13000.1字符集漢字筆順規範 GF 3003—1999 GB 13000.1字符集漢字字序(筆畫序)規範 3 術語 3.1筆畫(stroke) 構成楷書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 3.2 筆形(stroke feature) 筆畫的形狀。漢字最基本的筆形有五種,其排列順序爲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 3.3 主筆形與附筆形( basic stroke feature and subordinate stroke feature) 漢字的五種基本筆形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稱爲主筆形;與主筆形對應的從屬筆形(除撇外的主筆形都有相對應的從屬筆形),稱爲附筆形。五種主筆形分別用序號1、2、3、4、5表示,筆形按先主後附依次排序(如折筆中的“橫折豎”“橫折撇”……的序號分別用5.1、5.2……表示)。 3.4 平筆筆形與折筆筆形(plane stroke feature and turning stroke feature) 橫、豎、撇、點四種主筆形及其對應的附筆形,稱爲平筆筆形;主筆形折及其對應的附筆形稱爲折筆筆形。 3.5 折點(turning point) 折點指折筆筆形的折角、彎角、鉤角處。折角、彎角、鉤角這三種折點,分別稱爲折、彎、鉤。折點前後的組成部分一般都是平筆筆形。如“”的折點爲折,折點前後分別是橫筆和豎筆;“”的折點爲彎,折點前後分別是豎筆和橫筆;“乛”的折點爲鉤,折點前是橫筆。 3.6 折數( turning point number ) 折筆筆形的折點數目。如“”“”的折數爲1折,“”“”的折數爲2折。 4 折筆筆形分類原則 根據應用需要,折筆筆形的分類宜粗不宜細。具體的折筆筆形分類原則是: 4.1 根據折點前後平筆筆形(一、、丨、丿、丶、)進行歸類。如“口”中的“”與“己”中的“”,其折點前都是“橫”,折點後都是“豎”,歸爲相同的折筆筆形;“山”中的“”與“瓦”中的“”,折點前都是“豎”,折點後分別是“橫”和“提”,分爲不同的折筆筆形。 4.2 折點前後筆形相同,只是筆形長度或折點角度不同時,一般視作同筆形。如“了”中的“”與“又”中的“”,折點前後都分別是“橫”和“撇”,雖然兩者“撇”的長度不同,折點角度也有細微差別,但仍歸爲同筆形。 依據上述分類原則,GB13000.1字符集漢字(印刷宋體)折筆筆形共分25種。印刷楷體漢字除這25種折筆筆形外還有一種折筆筆形“”(俗稱“臥鉤”)。 5 折筆筆形排序原則 5.1 折數規則:按折數排序,折點少的先於折點多的。如“”先於“”;“”先於“”。 5.2 筆形規則:折數相同時,先依折點前再依折點後的筆形逐筆按橫豎撇點順序排序。如“”先於“”;“”先於“”;“”先於“”。 5.3 折點規則:折數、折點前後筆形都相同時,按折點的種類排序,折先於彎,彎先於鉤。如“”先於“”;“”先於“”;“”先於“”。 6 折筆筆形命名原則 6.1全稱 折筆筆形一般是依次按照組成折筆的平筆筆形和折點名稱命名。如“”稱爲“橫折撇”;“”稱爲“橫折豎彎橫鉤”。 6.2簡稱或俗稱 爲便於稱說,當折筆的折點後爲最常見的橫筆或豎筆時,省略折點後的橫、豎筆形名。如“”簡稱爲“橫折”。當折筆的折點後爲其他筆形時,省略折點名。如“”簡稱爲“橫撇”。 有些折筆筆形,有通俗的名稱,這種名稱多采用筆形形象描述法,如“”稱“彎鉤”;“”稱“斜鉤”。在不與其他筆形名稱相混的情況下,保留俗稱。 7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說明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是對GB13000.1字符集中20902個漢字的折筆筆形逐一進行分析、歸納和統計後製定的。 7.1 折數 本表中的25種折筆筆形按折數分組排列,從1折到4折各組的折筆數分別爲11、8、5、1。 7.2 序號 本表中的折筆按折筆筆形排序原則排列,爲了與漢字五種主筆形中的“折”的序號銜接,每種折筆筆形的序號前加“5”。 7.3 名稱 本表中列出每種折筆筆形的全稱,並列出一些折筆筆形的簡稱或俗稱。 7.4 筆形 本表中列出每種折筆的代表筆形,並將一些特殊折筆的從屬筆形列在括號內。 7.5 例字 本表中列出每種折筆對應的若干例字,用以提示折筆的具體筆形,與代表筆形、從屬筆形對應的例字之間用斜線“/”分開。 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筆形表 折 數 序 號 名 稱 筆 形 例 字 全 稱 簡 稱(或 俗 稱) 1 折 5.1 橫折豎 橫折 () 口 見 達 輿 己 羅 馬 醜 貫 / 敢 為 5.2 橫折撇 橫撇 () 又 祭 之 社 登 戼 / 令 了 5.3 橫鉤 乛 買 寶 皮 飯 5.4 豎折橫 豎折 (、) 山 世 岵 / 母 互 樂 / 發 牙 降 5.5 豎彎橫 豎彎  四 西 朮 5.6 豎折提 豎提  長 瓜 鼠 以 瓦 叫 收 5.7 撇折橫 撇折 () 公 離 雲 紅 鄉 亥 / 車 東 5.8 撇折點 撇點  女 巡 5.9 撇鉤  乄 5.10 彎豎鉤 彎鉤(俗 稱)  猶 家 5.11 捺鉤 斜鉤(俗 稱)  代 戈 2折 5.12 橫折豎折橫 橫折折  凹 卍 5.13 橫折豎彎橫 橫折彎  朵 5.14 橫折豎折提 橫折提  計 頹 鳩 5.15 橫折豎鉤 橫折鉤 () 同 門 卻 永 耍 萬 母 倉 / 也 5.16 橫折捺鉤 橫斜鉤(俗 稱)  飛 風 執 5.17 豎折橫折豎 豎折折  鼎 卐 亞 吳 5.18 豎折橫折撇 豎折撇 (、) 專 / 奊 / 夨 5.19 豎彎橫鉤 豎彎鉤  己 匕 電 心 3折 5.20 橫折豎折橫折豎 橫折折折  凸 5.21 橫折豎折橫折撇 橫折折撇  及 延 5.22 橫折豎彎橫鉤 橫折彎鉤 (乙) 幾 丸 / 藝 億 5.23 橫折撇折彎豎鉤 橫撇彎鉤(俗 稱)  陽 部 5.24 豎折橫折豎鉤 豎折折鉤 () 馬 與 鈣 / 號 弓 4折 5.25 橫折豎折橫折豎鉤 橫折折折鉤 () 乃 / 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