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數據鏈路層 3.5擴展的以太網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兩種擴展,從網絡層看仍是一個網絡。

在物理層擴展以太網
以太網主機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否則主機發送的信號衰減到使CSMA/CD無法工作
以前使用轉發器來擴展以太網的地理覆蓋範圍。
現在擴展主機和集線器距離的方法是使用光纖(傳的遠)和光纖調制解調器(電光轉換)

實例如圖:



優點:顯而易見
缺點:1.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本來是三個獨立的小的碰撞域,每一個最大的吞吐量爲10Mb/s,總吞吐量最大爲30Mb/s。擴展後成爲一個大的碰撞域,最大吞吐量是10Mb/s。
          2.如果一個系使用10Mb/s的適配器,另外兩個使用10/100Mb/s適配器,擴展後,只能工作在10Mb/s的速率。

之前介紹的以太網都是共享以太網(共享總線)
下面介紹交換以太網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以太網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以太網使用網橋。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它根據MAC的目的地址對收到的幀進行轉發和過濾,當它收到一個幀時,並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轉發此幀,而是先檢查其MAC地址,再確定將該幀轉發到哪一個接口,或丟棄。
網橋:
網橋可有多個接口,這裏爲簡單,只分析兩個接口的情況,如圖,每個原來的以太網稱爲網段,接口1,2各連接一個網段
依靠轉發表(轉發數據庫或路由目錄)轉發幀:
若A發送幀給E,則查表後,把此幀送到接口2,轉發到另一個網段
若A發送幀給B,則差表後,丟棄此幀,因爲A,B在一個網段,B可以直接收到此幀,不需要轉發。
網橋通過內部的接口管理軟件和網橋協議完成上述工作


優點:
1.過濾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如圖所示:通過網橋,可以使以太網各網段成爲隔離開的碰撞域
若A,B通信則不影響C,D,E,F的通信
若A,C通信,則雖然前兩個網段不能再有其他主機間的通信,但E,F間仍然可以通信
若每個網段的數據率都爲10Mb/s則整個以太網的最大吞吐量爲30Mb/s
2.擴大物理範圍
3.提高可靠性:當網絡出現故障,隻影響個別網段
4.可互聯不同物理層、不同MAC子層和不同速率以太網
缺點:
1.網橋需要對接收到的幀存儲和查找轉發表,再轉發,轉發前,還要執行CSMA/CD算法,增加延遲
2.在MAC層無流量控制功能,可能發生網橋中緩存的幀溢出,導致幀丟失
3.適應於用戶不多,通信量不大的以太網,否則產生廣播風暴!

如圖所示,兩個網橋之間,還可以使用ppp協議,通過網橋B1,B2連接以太網LAN1,LAN2,則B1,B2之間可用ppp




網橋和集線器的一個重要區別:網橋按照存儲轉發方式工作,一定先把整個幀收下來再進行處理,此外網橋進行差錯檢測,丟棄CRC檢驗有差錯的幀以及幀長過短和過長的無效幀。

現在多使用透明網橋
透明網橋:最大優點,即插即用,方便,無需手動配置轉發表(雖然可以這樣做)
以太網上的站點並不知道所發送的幀經過了哪幾個網橋,網橋自動配置轉發表。
透明網橋按照以下自學習算法處理收到的幀(這樣就逐步建立起轉發表),並且按照轉發表把幀轉發出去。
如圖所示:

轉發表包括地址 接口 和時間三部分內容。開始時,轉發表是空的。
1.A向B發送幀,則站點B和網橋B1能收到該幀。
B1先按源地址A查找轉發表,沒有,則把地址A和收到此幀的接口1,記錄到表中。
再按目的地址查找轉發表,沒有,則把此幀從除接口1(收到此幀的接口)以外的其他接口轉發出去。
網橋B2收到這個幀,進行同樣的處理(記錄,轉發)。
這樣一來B1,B2的轉發表中,都有了一個項目。
2.F向C發送幀,則網橋B2收到該幀。B2按上述過程處理(記錄,轉發)後把幀轉發出去,此時,站點C和網橋B1都能收到該幀。
B1再按照上述過程處理此幀(記錄,轉發)
這樣一來B1,B2的轉發表中,都有了兩個項目。
3.B向A發送幀,則站點A和網橋B1都能收到該幀。
B1先按源地址B查找轉發表,沒有,則把地址B和收到此幀的接口1,記錄到表中。
再按目的地址查找轉發表,查到A,其轉發接口爲1,就是收到該幀的接口,於是B1知道,不需要轉發這個幀,直接丟棄。
這樣一來B1的轉發表中,有了三個項目。B2無變化,仍是兩個。

登記時間是爲了轉發表能反映當前網絡的最新拓撲狀態,每隔一段時間,之前的記錄都會被刪除,更新。

網橋還是用生成樹算法,避免產生迴路。

源路由網橋
由發送幀的源站負責路由選擇的網橋,源路由網橋發送幀時,把詳細的路由信息放到幀的首部。
如何獲得路由?
通過先發送一個發現幀,從返回的各個路由中選擇一個最佳路由。
源路由網橋對於主機不是透明的。

多接口網橋--以太網交換機
交換式集線器又稱爲以太網交換機或第二次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交換機是一個市場名詞,市面上的交換機多混雜網橋和路由器的功能。(以前上大學宿舍只有一個網孔,就買了一個交換機,現在用無線路由器了,因爲手機,平板也能上網)
以太網交換機實質是一個多接口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
網橋的接口很少,而交換機的很多
網橋一般連接網段,而交換機連接主機或集線器
當主機通信時,交換機能同時連通許多對的接口,使每一對相互通信的主機都能像獨佔通信媒體那樣,無碰撞的傳輸數據。若數據傳輸率爲10Mb/s,對於擁有N對接口的交換機的總容量爲N*10Mb/s。這是交換機最大的優點
交換機有多種速率的接口。


虛擬局域網:利用以太網交換機實現
虛擬局域網只是給局域網用戶提供的一種服務,並不是一種新型的局域網





以太網交換機還有很多種類
1988年IEEE 802.3ac標準,定義了以太網的幀格式的擴展,以便支持虛擬局域網
該協議允許在以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一個4字節的標識符,稱爲VLAN標記



兩個題目:

1.10Mb/s以太網的波特率?

曼徹斯特編碼一個bit位由兩個信號週期表示,如圖所示。


波特率:

波特率概念

(BaudRate) 模擬線路信號的速率,也稱調製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盪數來衡量。如果數據不壓縮,波特率等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如果數據進行了壓縮,那麼每秒鐘傳輸的數據位數通常大於調製速率,使得交換使用波特和比特/秒偶爾會產生錯誤。 波特率是指數據信號對載波調製速率,它用單位時間內載波調製狀態改變的次數來表示,其單位是波特(Baud)。波特率與比特率的關係是比特率=波特率X單個調製狀態對應的二進制位數。  

信息傳輸通道中,攜帶數據信息的信號單元叫碼元,每秒鐘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數稱爲碼元傳輸速率,簡稱波特率。波特率是傳輸通道頻寬的指標。每秒鐘通過信道傳輸的信息量稱爲位傳輸速率,簡稱比特率。比特率表示有效數據的傳輸速率

 

10Mb/s以太網的波特率:

2*10=20Mb/s

因爲曼徹斯特編碼一個bit對應兩個信號週期。

2.

考慮建立一個以太網,電纜長度爲1km,數據鏈路速率爲1Gb/s,電纜中信號速度是200000km/s,問最小幀長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