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要買“軟件”

 

你爲什麼要買“軟件”
---從“誰有權評論盜版”說起


個人覺得不開發軟件的人,無權發表“盜版”“開源”的評論!
假如,你的書被盜版了,你的專利被利用了,你的房子被人侵佔了;你還會這樣說嗎?

結論:和自己利益無關的事,都在說“瞎話”

先看下面這段話:
“盜版軟件是一種歷史性的現象,一段時間(10~20年)過後,自然歸於消失,何必大動干戈,聲討軟件盜版?改用自由軟件不就行了?我此刻使用的Ubuntu8.04就是自由軟件,心裏很踏實,絕無病毒、後門的困擾。說什麼“習慣難改”(成本很高),那純粹是商業宣傳。馬其頓全國學生都用Ubuntu電腦,不是照樣吃飯,上學,天也沒有塌下來。篤信商業軟件者,整日憂心惶惶,擔心軟件被盜,純粹多餘。在現今時光,賣軟件不如賣服務,比如谷歌,靠服務活得多自在。但是,基於軟件的服務是什麼?怎麼賺錢?那是商業經,不得外傳了。 出現軟件盜版的責任,是由商業軟件的私有屬性決定的,怪不得不知情者(又稱盜版者)”
摘自:http://blog.csdn.net/yuanmeng001/archive/2008/06/04/2509398.aspx

首先,必須承認本人亦大量使用“盜版”軟件,有很大原因是買不起
      ===需要更合理的定價
其次,軟件之所以有“盜版”,根本原因是其有可盜版性,而且目前在多數的法律上並不同於“偷竊”
      ===加強反盜版的模塊
第三,真的有“免費的午餐”嗎?任何免費、自由、開源等背後的動機,還是“商業利益”
     ===你的時間等等也是可以換成金錢的
第四,需要“服務”的軟件,說明不是大多數人所能掌握的東西。比如,如果一個操作系統需要買“服務”,就不能成爲PC操作系統;簡之言之,多數日常用的桌面軟件只能“賣軟件”,而不能“賣服務”
     ===賣軟件和賣服務應區別對待
第五,“正版”、“盜版”和自由軟件,都有其對應的市場,都應鼓勵發展。
    ===應辯證看待事情

“爲什麼要買軟件”結論:
1、是軟件都是要用來獲取“商業利益”的,否則這個軟件就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
   ===支持軟件的可持續發展,夭折的軟件對用戶是一種更大的損失[擔心Delphi的發展]

2、你的時間等等也是可以換成金錢的;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感覺到軟件帶來的成本節約+愉快體驗+有購買的經濟能力等等就會“購買軟件”
   ===是一種投資,爲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

3、有些軟件在某些階段只能“賣軟件”,而不適合“賣服務”;日常用的桌面軟件一般是不能且不需要“賣服務”的
   ===賣軟件還是賣服務看情況

4、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盜版”“開源”等無聊的話題上,應全心放在軟件的開發上。能否允許盜版,要不要開源,價格等等這些都是廠商的事[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
    ====用戶有選取使用任何的軟件的權力,有建議權而無“批判權”。軟件正如你的人格一樣,你希望別人批判你嗎?

5、應該說是“用不用軟件,天都不會塌下來”
   ====用不用軟件取決於你,因爲消費權掌握在你手上

6、用“正版”、“盜版”還是自由軟件,基於自身多方面的綜合考慮
  ====這個問題和軟件廠商沒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能用好的軟件,不會用差的軟件;能用便宜的軟件,不會用貴的軟件;用有生命力的軟件,不會用半路夭折的軟件;用能給我帶來最大利益的軟件....

從更高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1、每個國家都在用各種方式鼓勵開發和使用好的軟件:使用好的還是不好的軟件取決自身的考量
2、每個國家都允許盜版的存在,同時也在打擊盜版;有用戶的軟件才值得盜版,也才值得“保護”。存在盜版的軟件纔是好軟件
3、每個用軟件的人都希望用正版的軟件,使用自由軟件和盜版都是在很多個“不得不”的情況下的選擇
4、盜版軟件實際是另一種“先試用”看情況再購買;自由軟件是一種用看看,不行再用商業軟件;
5、“自由軟件”永遠不能成爲主流,太自由肯定帶來更多的額外的成本。包括從一種自由軟件切換到另一自由軟件的成本,軟件羣中的軟件等。故“自由軟件”只能在細分領域中發展
6、“正版”、“盜版”和自由軟件間的核心矛盾還是“價格”,目前更多人看到的是“直接價格”,其實有更多的“成本”“損失”更多人沒有去評估而於
7、賣服務和賣軟件本質上都是商業行爲,有些軟件適合賣服務,有些適合賣軟件;所以不能“兼論”或簡單的認爲“賣軟件不如賣服務”


  所以個人認爲應將更多精力放在研究“爲什麼買軟件或軟件延伸服務”這個問題上,而不“盜版”、“自由軟件”有多好、開源等等很虛的話題

另外:
    鼓勵大家多做些“值得盜版的軟件”,也相信買軟件或軟件延伸服務會成爲一種日常需要就看這種需要的必需性、緊迫性、可潛代性和用不用會有多大的影響性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