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懸鏡》註釋

傅昭
  [公元四五四年至五二八年]字茂遠,北地靈州人。生於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於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歲。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人。幼時,爲袁顓所稱。丹陽尹袁粲闢爲郡主簿。仕齊至尚書左丞。入樑,累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蒞官以清靜爲政,居朝無所請謁。終日端居,以書記爲樂。博極古今,尤善人物,世稱爲“學府”。卒,諡貞。昭著有文集四卷,(《兩唐書志》)行於世。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晉司隸校尉鹹七世孫也。祖和之,父淡,善三禮,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誕,誕反坐誅。
  昭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人,爲外祖所養。十歲,於朱雀航賣歷日,雍州刺史袁顗見而奇之。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顗嘆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固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或有稱昭於廷尉虞願,乃遣車迎昭。時願宗人通之在坐,並當時名流。
通之貽昭詩曰:“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陽,清塵誰能嗣,及爾遘遺芳。”太原王延秀薦昭于丹陽尹袁粲,深見禮,闢爲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會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粲每經昭戶,輒嘆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尋爲總明學士、奉朝請。
  齊永明中,累遷尚書儀曹郎。先是御史中丞劉休薦昭於齊武帝,永明初,以昭爲南郡王侍讀。王嗣帝位,故時臣隸爭求權寵,唯昭及南陽宗夬保身而已,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禍。明帝踐阼,引昭爲中書通事舍人。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常插燭板牀,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累遷尚書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樑臺建,以爲給事黃門侍郎,領着作,兼御史中丞。天監三年,兼五兵尚書,參選事。四年即真。歷位左戶尚書,安成內史。郡自宋來,兵亂相接,府舍稱兇。每昏旦間,人鬼相觸,在任者鮮以吉終。及昭至,有人夜見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騰虛而去。有頃風雨總至,飄郡聽事入隍中,自是郡遂無患,鹹以昭貞正所致。郡溪無魚,或有暑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拒,遂餧於門側。郡多猛獸爲害,常設檻阱,昭曰:“人不害猛獸,猛獸亦不害人。”乃命去檻阱,猛獸竟不爲害。
 歷祕書監,太常卿,遷臨海太守。郡有蜜巖,前後太守皆自封固,專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與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縣令嘗餉慄,置絹於薄下,昭笑而還之。普通五年,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昭所蒞官,常以清靜爲政,不尚嚴肅。居朝廷,無所請謁,不畜私門生,不交私利。終日端居,以書記爲樂,雖老不衰。
博極古今,尤善人物,魏、晉以來,官宦簿閥,姻通內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世稱爲學府。性尤篤慎,子婦嘗得家餉牛肉以進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負闇室,類皆如此。後進宗其學,重其道,人人自以爲不逮。卒,諡曰貞。
  長子諝,位尚書郎,湘東王外兵參軍。諝子準有文才,樑宣帝時,位度支尚書。
  昭弟映字徽遠,三歲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勵行,非禮不動。始昭之守臨海,陸倕餞之,賓主俱歡,日暮不反。映以昭年高,不可連夜極樂,乃自往候接,同乘而歸。兄弟並已斑白,時人美而服焉。及昭卒,映喪之如父,年踰七十,哀慼過禮,服制雖除,每言輒慟。天監中,位烏程令,卒於太中大夫。子弘。


 

識之卷一

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

譯文:天地之間自有其生存法則,即爲道。按照大自然的規則行事,則可成萬事、立聲命;違背大自然的規則行事,則必會自取滅亡。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炎炎之火,滅期近矣。

譯文:世間的諸般事務發展,都遵循着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的內在規律。看似熊熊燃燒着的烈焰,光輝如是,勢力如是,其實,離熄滅之期已經近了。

自知者智,自勝者勇,自暴者*,自強者成。

譯文:能清楚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的人,是聰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點的同時改正並戰勝這個弱點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棄,懷疑自己的潛能的人,是將長期卑下的精神和靈魂;相信自己,自強不息的人,終將獲得勝利和無比的成功。

不矜細行,終毀大德。

譯文:細節決定成敗,不在生活中的時時處處保持警醒,謹慎小心處理每一件小事,早晚會因那些處理不周的小細節而貶損了自身原有的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良好聲望,自毀了優良品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啊,不得不慎。

夫用人之道,疑則生怨,信則共舉。

譯文:在使用人才這個大問題上,千萬不要讓對方感覺到你在懷疑他的忠誠、能力或其他種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你懷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然決定用他,就相信他會給你帶來業績和成果。用人,卻懷疑對方,這將招致對方的怨恨與不滿,這樣的合作不僅不長久還會讓雙方的事業和心情難免經歷一番痛苦的波折。只有完全信賴對方,才能共同創造事業的輝煌。

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述而無功;有的有識,大業可成。

譯文:謀定而後動之理。我們在社會上看到的人中,有些人有膽量做事卻沒有遠見卓識,所以無論做什麼都只是懲一時匹夫之勇,也許能成功一兩次,可是最終看來還是失利的時候多;還有一些人他們很有見識,可是對他們自己所認識到的事情卻心生膽怯、無從發揮見識,於是,這些人也頂多是說過就算,到頭來沒有任何作爲;那些看準了好時機,有了穩固的認識和意志,然後經過精心籌劃,徐圖成事的人最終可成就大業。

柔舌存而堅齒亡,何也?以柔勝剛。

譯文:那些看似堅硬可靠的牙齒在我們老年的時候一一脫落,而看似柔弱的舌頭卻一直能夠保存下來,這是什麼道理?這是因爲柔弱、柔軟、柔順的事物比那些看似堅強剛健的事物更有持續力和生命的韌性。

見一落葉,而知秋臨;睹窪中之冰,而曉天寒。

譯文:人事物將來的好壞成敗都有其外示毫末徵兆。如同看到一片葉子的飄落,就可以推知秋天的來臨;看到低窪地裏的水凍結成冰,就明白數九寒天到了。

用人者,取人之長,闢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

譯文: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而對於領導,擅於凝聚人心和人力是相當重要的功課。一個明智的用人者,應該儘量讓人才處在適合他發揮自己特長的地方,而避免讓其處在不合適的地方;在教育他人的方式上,肯定對方的長處,發展對方最有優勢的環節,讓人才脫穎而出成就事業,利於其克服自身原有的弱點,而不是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不放。

歲寒乃見松柏本色,事險方顯朋友僞賢。

譯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天氣曝寒,才能看到松柏不懼嚴寒、剛毅堅強的個性;行事境地危險萬分之時,才能顯現出朋友中間哪些是真心朋友,又哪些只是酒肉朋友。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榮。

譯文:上蒼賦予萬物生命之機,有出生就必有死亡;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一枯一榮之間反映的是萬物交替,恆久不變的還是世間的大道規常。

智莫難於知人,痛莫苦於去私。

譯文:人的種種智慧中,沒有一種能夠比識人、懂人的能力更困難的;人的痛苦也沒有大過遠離偏私之心的。

君子之生於世也,爲其所可爲,不爲其所不可爲。

譯文:君子生活在這世間,做的是他們可以做的那些合法正直的事情,不做那些不可做的違法亂紀、邪門歪道的事情。

膽勁心方,雖弱亦強。

譯文:膽色過人,且心志上剛正無阿,即便眼下情勢偏弱,也可在不遠的將來成功轉化爲強勢有力的局面。

以勢友者,勢傾則斷;以利友者,利窮則散。

譯文:因爲對方有勢力而極力巴結的人,一旦對方失勢,交情也就說斷就斷了;因爲對方有財帛利益而去結交的人,一旦對方利益散去,所謂朋友間的情誼也隨風而散了。

諂諛逢迎之輩,君子鄙之。何以貨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譯文:那些阿諛諂媚,喜好逢迎巴結權貴的人,都是君子所看不起的。但爲什麼就是這些所謂的被君子看不起的人會處處得到利益好處、左右逢源而很少發生意外和不測呢?那是因爲主上領導需要他們。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

譯文:抓住提網的總繩撒網,網眼自然而然就打開了,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些細枝末節的也就自然會跟着順從了。

天下皆知取之爲取,而莫知與之爲取。

譯文: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從他人那裏得到東西是“取得”,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給予他人東西,也是一種“取得”。

金玉滿堂,久而不知其貴;蘭蕙滿庭,久而不聞其香。故,鮮生喜,熟生厭也,君子戒之。

譯文:金石美玉佈滿華堂,看久了也就不覺得有多麼珍貴了;蘭花蕙草長滿庭院,處久了也就聞不到花香幽雅了。所以說啊,這新鮮有趣的東西能討人喜歡,一旦熟稔了也就難免感到厭棄,君子應該以之爲誡。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譯文:那些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總是以謙恭好禮、守法合矩的態度自處;那些驕傲自誇、好獨斷專行的態度,都是會給行事帶來災禍和不測的啊。

一貴一*,乃知世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譯文:一朝富貴一朝貧*,都經歷過的人才能真真切切知道什麼叫做世態炎涼;死生一線之間都經歷過的人,更能確切知曉親友間的交情深淺。

縱慾者,衆惡之本;寡慾者,衆善之基。

譯文:放縱自己的各種慾望(好比名利聲色),是世間罪惡產生的根本;無慾無求或者少欲少求的,纔是世間善念的基礎。



行之卷二

欲成事必先自信,欲勝人必先勝己。

譯文: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要的是做到足夠的自信,想要戰勝他人必定先要戰勝自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驕橫孤行禍必自生。

譯文:君子是可以接納他人的勸諫的人,這讓他們更加聰明和富於智慧。而對於那些自以爲是,凡事一意孤行、驕傲蠻橫的人,禍患就是從這裏來的。

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時者,機遇也。

譯文:孟子說:“人有智慧,自不待言,但不如借力打力來的好;手裏雖然有鋤頭,也得等農時到來纔可開始耕作。”時的意思,就是機遇二字。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同存異,小人外和而內不和。”所以,君子收穫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孟子說:“富貴不能迷他眼,貧*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曲其節,這就是大丈夫。”

非知之實難;惟行之,艱也。

譯文:知易行難之理。大家讀一本書,聆聽一個人教誨,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並不難,可是真要跟着做,那就顯得艱難了,能真正做到的人也沒有想像中的多。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則服衆。

譯文:嚴格執行法令制度,這樣才能產生威信,有了威信纔能有公信力,有了公信力,則大家都會跟着服從。

蓄不久則著不盛,積不深則發不茂。

譯文:厚積薄發之理。積蓄的時間不夠長久,則儲存的東西必不夠豐盛;積累的力量不夠深厚,則將來的發展終究不會太強大和旺盛。

學貴有恆,勤能補拙。

譯文:做學問,學知識,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把書從頭到尾地讀下來。而且通過勤奮用功也能彌補一些所謂智力、天分上的小小不足。

寧忍胯下之辱,不失丈夫之志。

譯文:寧可忍受如同當年韓信所受的胯下之辱,也絕對不能失去大丈夫的志向,成爲一介庸碌之人。

當斷不斷,必有禍亂;當斷則斷,不留禍患。

譯文:事到臨頭,必做明確決斷。此時猶猶豫豫的態度,必定遭致之後無窮的禍患,而你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頭。所以,應該立時決斷的事情必須立刻做出決定並予以堅定執行,那麼也就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了。

精於理者,其言易而明,粗於事者,其言浮而狂。故,言浮者親行之,其形可見矣。

譯文:精通箇中事理關節的人,他的發言會是平易而簡潔明瞭的,而對事情一知半解的人,他的話會是浮誇、膚淺和狂妄的。因此,那些言語膚淺浮誇的人,讓他們親自實踐一下,就會原形畢露了。

五嶽之外,尚有山尊;至上之人,亦有聖人。

譯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五嶽雖然尊重,還有比這更高更了不起的高山;一個在道德品行或者社會地位方面已經達到至上地位的人,也還有着比他們更加高古尊貴的聖人生活在這世上。



止之卷三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衆。

譯文:遇到讓自己感到無比憤怒的事情,切莫急着火冒三丈;遇到天上掉下來餡餅這類好事,也別高興得立時一蹦三丈高,恬淡的心境可以養護心神。那些奢靡的風俗不參與,有志爲惡的團隊不加入,就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不與他人爲小利益而爭奪,也不因爲一點小小的不愉快而向周圍人爆發你的情緒,如此這般,可以與衆人和睦相處。

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逆道者,患之將至。

譯文:有異性、沒人性這種事情,好比看到美色誘惑而禁不住去違背內心道義,身處富貴而有失倫常,這就是逆天而行。逆天而行的人,災禍厄運將會落到你的頭上。

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則難久,中斷則疏薄之嫌。

譯文:施恩不是越多越好,不可過量施予,過分施恩一則來很難長久,而且一旦未能持續恩遇,難免會使對方產生怨謗的情緒;交情也是如此,不可過分親密,過分親密也很難保持長久,遇到了中斷就顯出疏遠淡薄的嫌隙來了。

不貪權,敞戶無險;不貪杯,心靜身安。

譯文:不貪慕權柄,門戶大開可保平安無事;不癡迷杯盞,內心安寧平靜,身子也能持盈保泰。

直木先伐,全璧受疑;知止能退,平靜其心。

譯文:筆直挺立的樹木最先被砍伐,完整無缺的玉璧容易招人懷疑;知道情勢不利於自己、無法前進的時候,能暫時撤退,以保持內心的平和安定。

養心莫善於寡慾,養廉莫善於止貪。

譯文:護養心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各種慾望,保持廉潔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貪念的滋生蔓延。

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潭之魚,亡於芳餌。

譯文:天空中高高飛翔的鳥兒,會死在貪吃地上的美食上面;深水積潭裏的魚,會死在貪食釣餌上美味的餌食上。

外貴而驕,敗之端也;處富而奢,衰之始也。去驕戒奢,惟恭惟儉。

譯文:身居權貴而且驕橫,這是衰敗的開端;身處富庶而奢侈,這是家業蕭條的起始;要避免驕橫、戒除奢侈,只有恭敬節儉纔是王道。

錢字拆開,乃兩戈爭金,世人應曉其險也。

譯文:把“錢”字拆開來看,是兩個“戈”字在爭奪一“金”,世間人應該清楚知道二桃三士的風險有多麼大吧。

廉於小者易,廉於大者難;廉於始者易,廉於終者難。

譯文:對於小恩小惠,要做到廉潔是容易的;對於鉅額利益,要做到廉潔可就困難了。剛開始的時候憑內心的道德規範要做到廉潔是容易的,但要終身保持廉潔,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譯文:不要認爲完美的事物是天地的寵兒,其實,那些看似完整無缺的完美事物必定會遭到缺損際遇,物極必反,月滿則虧。

改過宜勇,遷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遠。

譯文:要改正自己的過錯需要需要,要與人修善是越快越好的。如果你曾經在生命中走錯方向,請記住,通向天堂的路允許掉頭。只要你願意掉頭,那麼離正確的思路和行動已經不遠了。

藏之卷四

有功而能謙者豫;有才而恃顯者辱。

譯文:有了大功勞而又保持謙卑的人是快樂的;有了點才幹就驕傲了,還拿來到處顯擺的人會遭致侮辱。

山以高移,谷以卑安,恭則物服,驕則必挫。

譯文:山峯因爲高聳及天而被風雨侵蝕變形,山谷因爲身處低下位置而得平安。一個人恭敬待人則外人可服,一個人驕傲自負則必定遭受挫敗。

螻蟻之穴,能毀千里之堤;三寸之舌,可害身家性命。

譯文:螻蟻築造的看似微小的巢穴,在潮汛到來時可以輕易葬送千里長堤;人這三寸的舌頭,一旦說話不慎,則可能禍害身家性命。

德行昭著而守以恭者榮,功高不驕而嚴以正者安。

譯文:德行高古,爲人稱頌的人能始終保持謙恭有禮,這種人將榮達於世;功勞雖高,毫不顯出驕傲之色,反倒還嚴以律己的,這種人可以全家平安。

聰明過露者德薄,才華太盛者福淺。

譯文:聰明與才華不是成功的全部。聰明太過流露於外,這種人品德單薄無依,才華太高的人福分也顯得相對少一些。

自高者處危,自大者勢孤,自滿者必溢。

譯文:自視甚高的人處境危險,自我膨脹、自以爲是的人勢單力孤,自滿驕傲的人肯定會顯露出來自招敗績。

人情警於抑而放於順,肆於譽而敕於毀。君子寧抑而濟,毋順而溺;寧毀而周,毋譽而缺。

譯文:人一般都是遭受壓抑痛苦的時候開始警醒自己的行爲,而在順利的環境下就開始放縱;聽到外面的喝彩聲而開始自我膨脹,恣肆放浪,被人申斥的時候開始反省。君子都是寧可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獲得轉機,也不要在順境中成爲溫水青蛙;寧可在遭受詆譭時改正缺點,而不要在獲得榮譽之後缺失爲人的一些的優點。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

譯文:發覺別人在欺騙自己,不說出來;收到別人的侮辱,不在臉色行動上體現出來。這裏面可是有着很深的內涵啊。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不顯。

譯文:精於做買賣的商人會把最好的東西藏起來不讓人輕易看見,君子有着深厚的德行卻不向外顯露。

持盈履滿,君子兢兢;位不宜顯,過顯則危。

譯文:隨時保持內裏充沛而不至於水滿則溢,君子爲此常常殫精竭慮,不敢隨便造次;官爵祿位也不應該過於尊崇,太高太過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柔之戒,弱也;剛之戒,強也。

譯文:柔軟、柔順是好品格,不過要避免太過柔弱;剛強也是好的,不過要提防過於強硬。


忍之卷五

和者無仇,恕者無怨,忍者無辱,仁者無敵。

譯文:與人爲善、和氣的人不會與人成爲仇敵;會寬恕他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對他心生怨言;能夠忍耐不利處境的人,不致於遭受到大恥辱;仁義之人,更加不會有敵手,萬事可成。

忍一言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譯文:臨場忍下一言半語不中聽的話,也就跟着風平浪靜了;處境阻滯的時候,不妨退後一步考慮,也許新機會陡然就出現了,這樣就成就一片海闊天空了。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譯文:人一定要忍耐,包括做人做事的種種,這樣纔會收穫成功;有容人之量,德行纔是高大不羣的。

千尺之鬆,不蔽其根者,獨立無輔也;百里之林,鳥獸羣聚者,衆木威濟也。故,賢者聚衆而成事,恕衆而收心。

譯文:千尺高的松樹,不能掩蔽他的根系,因爲他孤獨一枝、沒有輔助;百里遠的密林,禽鳥獸類羣居羣聚,是因爲衆多的樹木相互幫襯而成。所以說,賢人能夠聚集衆人的力量共同舉事,成就事業,寬恕衆人各自的缺點而收得人心。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虧己,勿使我虧人。此君子之爲也。

譯文:寧可主動禮讓他人,不要讓別人主動對自己禮讓;寧可主動包容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包容自己;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要虧欠他人。這些都是君子的行爲。

與人當寬,自處當嚴。

譯文: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不制怒,無以納諫;不從善,無以改過。

譯文: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就不可能容納別人的勸諫;不能聽從他人的良言勸告,也是不可能改過從善的。

不期而遇,時也;無利而助,誠也。助而無怨,是爲君子之德。

譯文:沒有特別的約定而突然相遇,這是一種機遇;沒有任何利益而去襄助他人,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誠表現;幫助了他人,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怨言的,這是君子的德行。

容人者容,治人者治。

譯文:能寬容對待他人的人,別人對他也會同樣寬容;整治他人的人,其實別人也是在整治他的。

狹路行人,讓一步爲高;酒至酣處,留三分最妙。

譯文:羊腸小道兩路人馬,退讓他人先行的,是高尚的行爲;喝酒喝道酣暢淋漓的時候,7分是最佳的境界,再不可多了。


信之卷六

寬則得衆,恭者宜人,信則信人,敏者功成。

譯文:寬厚的人可以得到衆人的擁戴,對人恭敬的人會讓他人覺得相處舒心融洽,有信用的人別人也會相信他,爲人機敏的人也會因此種種獲得最後的大成功。

厚德可載物,拙誠可信人。

譯文:高尚的道德可以早就大事業,看似笨拙的誠懇也可以博得他人的信賴。

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詭譎,此亂道之根也。

譯文:忠誠、盡心、誠信、嚴謹、謹慎,這些都是道德仁義的基石;而那些玩虛的,狡詐的、多變不定的、離奇古怪的,都是禍亂的根本啊。

踐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踐言而人信之者。

譯文:能實踐個人的諾言而別人仍然對此不報信任的,這是有的;而不實踐諾言而別人仍然相信的,這是不會有的。

巧僞似虹霓,易聚易散;拙誠似厚土,地久天長。

譯文:技巧詐僞如同彩虹幻象,容易聚攏更容易散去,是不長久的;而笨笨的誠實忠誠如同厚重的大地一般,會長久保留下去。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譯文:爲自己謀劃將來而不誠實,這是自欺欺人,最終毀了自己;對待他人不誠實,就會喪失道德口碑而增加他人對自己的怨恨。

修學不以誠,則學淺;務事不以誠,則事敗。

譯文:修習學問不以誠實正心,全力以赴,則學問得來終究淺陋;辦事不輔之以誠心誠意,一心一意,專心致志,一定做不好。

友者,溫不增華,寒不改葉,富不忘舊,歷夷險而益固。

譯文:真正的朋友,在平時不會有意錦上添花,在曝寒時候不會輕易變節,在一朝得富貴時不會忘記老朋友,在歷經各種危機場面後反倒友誼日深。

堅石碎身,共性不易,君子素誠,其色不改。

譯文:堅硬的石頭砸碎成一塊塊,他們的本質共性沒有發生變異。君子一直保持誠意正心,任外面發生什麼狀況,也不會改變他的外在表徵的。

夫信天地之誠,四時生焉,春華秋實;夫信人之誠,同爾趨之,霸業興焉。

譯文:信賴天地的誠意,四時更替,於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相信他人的誠意,於是共同爲一個目標奮鬥,然後成就偉業。

君子不失信於人,不失色於人。

譯文:君子不會食言,也不會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得特別失儀。

君子行法,公而忘私;小人行貪,囊私棄公。

譯文:君子按照道德法紀辦事,行公道而忘記爲自己謀私利;小人貪圖,中飽私囊而廢棄了公衆利益。

曲之卷七

水曲流長,路曲通天,人曲順達。

譯文:流水曲曲彎彎,源遠流長;道路曲曲彎彎,通向天邊;爲人能屈能伸,能獲得順利通達。

豪奪不如智取,己爭不如借力。

譯文:憑藉蠻力強取不如憑藉智力巧取,憑個人之力硬爭不如借力打力。

山勢崇峻,則草木不茂;水勢湍急,則魚鱉不生。觀山水可以觀人矣。

譯文:山勢高隆險峻,則山上的草木不可能長得特別茂盛;水勢湍急,則水中的魚蝦蟹鱉等生物都無法生存。觀察這山山水水裏面蘊含的道理,也可以用來觀察人,學做人了。

屈己者和衆,寬人者得人。

譯文:在團隊裏面,能委屈自己的人可以同衆人和樂相處,寬厚待人的人也可以得到衆人的擁護。

自重者生威,自畏者免禍。

譯文:重視自己言行後果的人在人羣中樹立威信,凡事有所畏懼的謹慎的人可以避免災禍。

用心而志大,智圓而行方,才顯而練達,成事之基。

譯文:專心做事,志向遠大,處事圓滿而行動方正不阿,有才氣而爲人洗練達觀,這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

淵深魚聚,林茂鳥棲。

譯文:潭深水深,魚兒就聚攏過來了;林子茂密了,自然有鳥兒會飛過來棲息。

處大事貴乎明爾能斷,處難事貴乎通而能變。

譯文:在處理大事的時候貴在當斷則斷,不是猶猶豫豫;處理難事的時候貴在能及時變通,不拘泥於眼前事物。

擇路宜直,助人直曲;謀事直祕,處人宜寬。

譯文:選擇道路的時候要挑選筆直大路以避免走入歪門邪道,幫助別人不要都擺在檯面上;謀劃事情的階段要注意保密,待人的時候要厚道。

聖人不能爲時,而能以事適時,事適於時者其功大。

譯文:聖人也不能創在時勢,不過他們可以把所做的事情同時勢很好地結合起來。一旦這件事情適應時勢,則成事的機率大,成果更大。

山,水繞之;林,鳥棲之,曲徑可通幽也。

譯文:山旁,水流環繞;林間,鳥兒棲息,彎曲的小徑可以通向悠遠的地方。

處君子宜淡,處小人當隙,處賊徒當方圓並用。

譯文:跟君子相處講求平淡,與小人相交需要保持一定距離,混到賊窩裏面就需要方圓並用了。


厚之卷八

兵不厭詐,擊敵無情。

譯文:用兵直到是不排斥用詐的,爲了擊敗敵人更是要無情。

在上者,患下之驕;在下者,患上之疑,故,下驕,上必削之;上疑,下必懼之。

譯文:處上位的人,擔心下面的人驕橫自專;處下位的人,擔心上面的人懷疑自己的忠心。所以,下位的人驕縱,上位的人必定削弱他的權力;上面的人一旦有了絲毫懷疑,下面的人必定惶恐不安。

人心叵測,私慾惑爾,去私則仁生。

譯文:人心難測,因爲個人的種種慾望常會迷了自己的眼,如果能拋棄那些私心,則人人都有一顆仁人愛人之心了。

縻情羈足,疑事無功。

譯文:人一旦困於感情則會束縛了自己的手腳,行事遲疑不決也就沒有功業可言了。

毒來毒往,毒可見矣。

譯文:對待狠毒惡毒的人事物,均不宜以對待常人的寬厚處理,而要以毒攻毒,甚至比對方的手段更加狠毒,那麼,對方的毒也就可見而不再那麼可怕了。最怕在此處有婦人之仁。

蜂蠆(chai,第四聲)之毒,可傷肌膚;人心之黑,可彌日月。

譯文:蜂蠆身上的毒,不過是損傷人的皮膚;人的心要是黑暗起來,那可是足以遮天蔽日的。

無慾則生仁,欲盛則懷毒。

譯文:無慾無求的人,心中會有仁義的價值觀,慾望膨脹的人,則難免懷着歹毒之心了。

君子懷德養人,小人趨利害人。懷德者德彰,趨利奢利顯。

譯文:君子心懷道德與人無尤,小人追求利益不惜損人利己。最終,心懷道德的人收穫德性,而追求現實利益的人得到物質利益。

行事審己,旨在利弊。

譯文:行事的時候審視自己,爲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陳清利弊。

有奇思方有奇行,有奇舉必有奇事。成大事者,鮮有循規蹈矩之行。

譯文:有獨特的思路纔有獨特的行事方式,有獨特的舉措必有獨特的事件發生。成就大事業的人,很少有循規蹈矩,毫無創新的。


舍之卷九

伐欲以煉情,絕俗以達志。

譯文:向慾望開刀而鍛鍊性情,拋棄俗世雜念以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

大勇無懼,命之不惜,何足懼哉?

譯文: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死生何所懼?

窮思變,思變則通;貴處尊,處尊則怠。

譯文:走投無路的時候人會開始尋求改變,改變了觀念,也就改變了人生,於是人生自此通達起來;人久處富貴尊崇之後,也就難免因爲沒有再高的追求而變得鬆懈怠惰了。

逐利而行多怨,割愛適衆身安。

譯文:不顧一切去追逐利益,這種行爲招人怨恨,這時放棄一些自己心愛的東西給予他人,就可得身家平安了。

將欲揚之,必先抑之;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譯文:如果要推動一件事情的開展,必定要先抑制一下;如果要取得一件東西,必須先給予對方一些東西。

君子不爲軒冕失節,不爲窮約趨俗。

譯文:君子不會爲了官爵祿位而甘願喪失操守,不會因爲暫時窮困而媚俗大衆。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譯文:爲人賢能,擁有財帛,容易損傷其志向;爲人愚笨而多財富,更會增加他的過錯。

富貴生淫逸,沉溺致愚疾。

譯文:驕奢淫逸來自無端富貴,沉溺一些不好的愛好容易招致一些精神上的愚疾。

溺財傷身,散財聚人。

譯文:無節制斂財傷害自身,能將財富與他人分享一些的可以聚攏衆人的熱望。

退以求進,舍以求得。

譯文:退後一步也是爲了求得更大的進展,捨棄也是爲了求得更多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