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Shuo產品經理肖男神給我的運營心得


寫在前面——

    ‘當你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就是成長的時候,回過頭來看,成長的喜悅是大於成長的陣痛的。到死時,人們往往不會因爲自己做過什麼而後悔,而常常會因爲沒做什麼而後悔。趁你還有激情,加油!’

席慕容的這話,我印象很深,做了多年的運營,運營輕車熟路,現在轉去做產品,新人入門,如果問我,爲什麼做這樣的選擇,我會告訴你這句話。                                                      



上個月轉到做產品經理了,自己面臨了很多的調整,一直都想寫篇文章,記錄一下自己多年來運營的點滴,那些看似紛雜瑣碎的事情裏,自己到底得到了些什麼呢,剛好在朋友圈看到領導發了這樣的一句話‘很多東西是通過一個字一個字的鍵入才能更加理解,營銷是一種藝術,更是一門科學’,運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回顧一下,算是一種告慰給那些年這麼努力的自己吧。

下班後,我很喜歡坐在公交車的最後一排,想事情。當我開始這一段新工作時候,我在公交車上,腦海中一遍遍的回想那些年我做過的運營的苦逼的事情,希望能給我現在的工作帶來一點幫助。

我到底做的哪些事情是算運營呢?用典型的做產品的思維來想就是‘哪些典型用戶的典型場景是最能代表運營的工作呢?’

微博興起的伊始,玩微博,抓熱點,寫策劃案。我清楚的記得,當劉翔在上屆奧運會上以一種單腿跳的方式到達終點的時候,我之前準備的劉翔得了冠軍、劉翔失敗,這2套文案和設計 都廢掉了,馬上重新協調資源寫方案必須分分鐘抓住熱點 發佈出去,這算不算運營?前兩天國家開放兩胎,第一時間出現的關於這方面的各種專題肯定也是之前做好了預案的吧

微信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功能都不完善,圖文消息的排版,粉絲的管理,各種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都非常不便,於是自己去學前端語言,編寫微信操作的提高文檔,方便有新人來能速度的上手少點摸索的時間,這算不算運營?

在投放網站廣告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網絡廣告的平臺,KOL自媒體,廣點通DSP,谷歌AD, 門戶定投,視頻網站15秒插片, 論壇活動,關鍵字選擇,投入的資金,獲得的曝光,什麼樣子的組合纔能有優,又省錢又有效,這算不算運營?

去線下地推,擺展,分配商戶的場地位置,客戶進場的路線設置,安排兼職人員的引導,線下活動前期的策劃,後期的跟蹤總結,現場的調度協調,各種預案,如果人氣不夠怎麼辦,人如果太多,室內環境安全問題怎麼考慮,這都算不算運營?

當大數據的各種好處,被媒體記者行業專家,炒來炒去的時候,我們利用小數據,去做市場 ,做近70人的銷售團隊支撐和預測,去拆解任務,分配資源 這又算不算運營?

當產品出現了問題,安慰客戶情緒,馬上反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怎麼找替代方案,這又算不算運營?

當網站裏的商品銷量不好的時候,到底是流量的問題,還是轉化率的問題,到底是選品的問題 還是詳情頁描述的問題,到底是商品價格的問題,還是促銷方案的問題,這又算不算運營?

商品的定價的方法,到底是該按尾數定價還是成本定價,還是競爭定價,人們普遍不買最貴的也不買最便宜的,當我們能用價格的方法 促銷時候,這有算不算運營?

大到異業合作,供應商談判,小到廣告語的撰寫,團隊裏小妹兒的心態調整這些一切的一切都算不算運營!!

如果,以上的種種種種 都是運營的話!那麼,運營是什麼? 運營人員怎麼入門,或者說什麼人適合做運營? 運營的方法論是什麼? 我也許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是偏互聯網的行業的話,一談到運營,就是什麼拉新 促活 留存;
如果是偏電商的話,一談運營,必寫 ‘支付寶成交金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這個經典公式;
如果是58,運營就是銷售金融=用戶數*客單價,但是這裏的用戶數,如果市場集中度,HHI指數比較高的時候,營收就會遇到瓶頸,那麼運營必須精細化,如何做到同樣的商品,賣給不同的人,不同的價格,最理想的是,客戶的出價是他所能承受的最大成本,MR=MC已獲得最大收益。
如果在偏傳統行業,運營就是各種各樣的策劃案和活動,做品牌,做促銷;

其實運營的場景千千萬,越做的時間久,接觸消費者越多,我才發現,無論線上或者線下,運營就是營銷。傳統營銷學,並未過時。4p理論 4c方法,其實純互聯網公司,越到後面,越需要傳統行業出身的人來豐富。可能就是這樣原因。

什麼樣子的人適合做運營呢,怎麼入門呢?需不需要掌握哪些軟件或者工具呢?
我在回想我從入門至今,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身邊的同事都有些什麼共同的特點呢?當然人無完人,我就是試着提煉一下共性吧。
先說一點題外話,不懂技術,到底能不能做產品?很多年輕人會這樣問,然後很多不懂技術的人就一股腦的向產品或者運營的路上擠。
我本來寫了很多我認爲的運營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後來全部刪了。
沒有標準,唉,其實我特別看重兩類人,或者運營團隊應該至少有2種不同的人,絕不能運營人員的組成性格都太相似。必須有懶人,也必須有勤勤懇懇的人。
發展階段大致:(網上摘抄的
P1:純新人,剛剛入門,小白或半小白狀態。
P2:有經驗的入門型/成長型從業者,通常1-3年經驗,已掌握部分專業技能,但對行業、對用戶、對業務的理解還比較淺。
P3:業務骨幹,通常3-5年經驗,某方面專業技能突出,對行業、用戶、業務的理解逐漸深入,開始從單一的執行者更多轉換到策略&計劃制定者。
P4:專家,通常5年以上經驗,可能需要有一定天賦(如情商、邏輯、領導力等)才能到達這一層級,對於產品、業務、用戶、行業等的理解都已經比較深入,善於制定策略和推動執行。
P5:高級專家,通常5-8年以上經驗,綜合能力出衆。同時,會特別擅長連點成線,把各種細碎的運營事務串聯爲一個整體。


那麼運營從入門到精通,有沒有方法論呢?就像做數學題一樣,你告訴我一個方法這類的題我都能解了!
一句話就能回答這樣問題,精細化運營+人文化營銷。

人文化營銷值得就是做任何事件營銷或者促銷活動哪怕是一篇簡單的廣告的標題,其實背後都是有人性的基本邏輯,做產品實際上也是這樣的,舉個例子

爲什麼二維碼的掃描設計成從上到下,實際上識別的時候 是整體識別的啊,因爲人眼就是這樣瀏覽東西的,爲什麼垃圾桶的顏色,紅色是不可解的垃圾,綠色是可分解的垃圾,不用看上面的字,大家心理就是知道應該這樣進行垃圾分類。
爲什麼word裏的格式,宋體適合大量閱讀的正文,而黑體或者雅黑適合標題呢?因爲人眼睛這樣閱讀起來最舒服,
這些一切的一切,如果歸根揭底 就是潛意識。人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啊,人天生怕黑,狗天性怕人蹲下(如果你不信,當在鄉下有狗追你咬的時候,你蹲下來幾個鞋帶,你看看狗停不停),做產品就是找到最符合人使用習慣的地方。
那麼做運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爲什麼,互聯網的流量很多是產生在1024 草榴 這樣的地方呢。因爲大家喜歡。
爲什麼,很多廣告都是3B原則呢?因爲大家喜歡看。
爲什麼,我們喜歡打遊戲而不喜歡讀書呢?因爲打遊戲能馬上有反饋 打了怪就有錢升級能挑戰boss,我做多少道題目才能考的好一場考試啊,在遊戲裏,我打十個怪就是能升級,升到了這一級 就是能打新的任務,這樣的成就感的及時性反饋,人本來就是渴望啊?
爲什麼,360那種產品是那麼河蟹字(流氓),確很多人用呢?什麼開機擊敗了多少人,爲什麼chrome這樣好,在中國卻客戶羣體很 受限呢?
爲什麼,騰訊的很多廣告 都是走的人性話的宣講,比如海歸學子 在國外,通過QQ 和老家的家人聯繫,在比如兄弟們爲了現實忙於生計,有一個人爲了夢想做飛機。這樣的廣告就是能打動我們呢,
爲什麼,排很久的隊,去領一個可能永遠不會用的圓珠筆呢?
爲什麼,餐館外面排隊人越多,你越要去吃呢,可能要排很久,而隔壁沒人排隊 你還不去吃呢?
爲什麼,菜市場的大媽都懂得 將同樣的土豆 分成兩撥 一個1.5元/斤,一個2元/斤呢?

其實這些,都是運營的方法捷徑。基於人文本身的營銷。

運營的第二個方法論是:精細化運營。

當上級的領導,直接丟過來一個目標,季度銷售1000w之類的,我們應該怎麼完成;當領導問我們這次專題或者營銷活動,預計達到的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回答,當促銷活動不如人意的時候,進行復盤時候,領導問爲什麼會這樣,難道你能說‘我該走的渠道 都走了,該發的短信都發了,郵件也發了,商品詳情也上好了,客服也兢兢業業,是你的預計目標太高 了,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效果不好,’

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核心在與數據化,精益化運營
當任務來的時候,對於目標進行分解,拆分,拆分到能收集到基礎數據的那一層,然後用數據說話。
舉個栗子,當領導小季度銷售1000w,你馬上說沒問題呢還是說太高了呢,還是心理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先接到這個任務呢。一般來說,歷史數據會給你一個大致的趨勢。
有了這個任務之後,需要進行任務的拆解,就是什麼人負責什麼事情,怎麼檢查,什麼時間段完成,數據監控這個需要團隊多少資源來配合協調。

在舉一個例子,當做大型的推廣曝光活動的時候,每個渠道的效率是不同的,每個渠道投多少錢,什麼階段動用什麼渠道,這些也只有歷史數據纔會告訴你,至於工作經驗豐富的運營人員嘛,可能就是不需要具體的數字,他眨眼之間做出的判斷也是很準確的,有這些的人存在,比如如果是個經常打籃球的人,看別人出手的一瞬間就是知道進或者不進,這沒有數字告訴他,當然我們可以統計這個投手投籃的一瞬間的各種數據,經過計算也能得到答案,這也許就是工作久了 有了一定的運營經驗 對數據敏感度高了之後,自然就能在很即時的時候做出判斷。 

在舉個例子,當銷售團隊幾十個人的時候,有些老銷售就會不用那麼努力,混混每個月的銷售情況不壞也絕不好,而有些新銷售反而努力夠勤奮,但是效果不好。一個銷售本身的業績,通過業績一個指標是很難告訴我們這些人員到底是哪些在混日子,哪些在努力但是不得方法,而哪些在吃老本,哪些在月底踩剎車完成規定業績就不衝了呢?這些數據監控,都能告訴我們答案。

也許,當精細化運營爲基礎+人文化營銷爲包裝的運營纔是運營最nb的方法論吧。下次我在總結一下,一個運營團隊的人員構成和對應的崗位職責描述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