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Vista資源管理器的二三事兒

作者:佚名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牀上度過的,我們自然有理由爲自己選擇一張舒適的牀鋪。使用電腦,不說三分之一吧,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和各種各樣的文件打交道,選擇一款優秀的文件管理軟件自然不可或缺。Windows系統自問世的21年來,作爲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管理器,也同樣歷經21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一步步走到今天……今天,就讓我來引領大家走近資源管理器的世界,一同來體驗Vista5472中的資源管理器,說說資源管理器的二三事兒,探祕它會如何帶給用戶一個清晰的世界。

注:爲了保持版面,有較多圖片的縮略圖過於微小,如有需要請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

從1985年11月20日 Windows 1.0 正式發佈到今日 Windows XP 的廣泛流行,資源管理器(包括它的前身:文件管理器)到底變化了多少?請看看下面一張圖,您在幾秒鐘之內便可穿越21年的時光隧道——

2002年,一個叫做“Longhorn”的嶄新操作系統漸漸步入人們的視野,資源管理器的改進自然被提進了Longhorn的開發日程。於是,資源管理器界面和功能伴隨着由“Longhorn”到“Vista”的變化不斷變化着——

一睹芳容:Vista 5472 中的資源管理器

講了這麼多廢話,總算要進入正題了。就目前看來,5472版的資源管理器經過了重重修改,日趨完美,它帶給用戶的必將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只需要在開始菜單中找到“Computer”,單擊後即可目睹她的芳容。

↑要想顯示菜單欄其實很簡單

據我的第一感受,是發現菜單欄沒有了——事實上,在Vista中許多程序的菜單欄已經隱藏到了幕後。其實這樣的變化是有道理的:你仔細回想一下曾經有多少操作是用到了菜單欄的?很少吧!多數操作使用右鍵的關聯菜單或者快捷鍵就可以完成,根本不需要勞菜單欄的大駕。如果你有操作需要使用菜單欄的話,按下鍵盤上的Alt鍵,就可以臨時召喚出它,選擇了一項操作後它又會馬上消失。再退一步,如果你不想讓它一會兒出來一會兒走,乾脆點擊工具欄上的“Organize”按鈕,依次選擇“Layout→Menu Bar”。但這樣操作也有問題,在於Vista會記憶不同的文件夾下的界面佈局,因此當你到達另外一個文件夾下時可能菜單欄又不見了。因此治本的方法在於,打開“Organize→Folder and Search Options”,在View標籤下選中“Always show menus”,就可以永遠看到熟悉的菜單欄了。

“肢解”資源管理器

剛纔提到了Organize菜單下的Layout選項,在這裏,不光可以確定是否顯示菜單欄,還可以定製資源管理器的界面佈局。甚至可以打開菜單欄後在View菜單下顯示更多的面板,把資源管理器的界面搞的一團糟。下圖就是我打開了全部窗格以後的樣子,整個界面細分起來可以分成多達11個板塊!

 

  1. 地址欄、搜索欄和最常用的三個按鈕——後退、前進、刷新
  2. 搜索窗格
  3. 菜單欄和我裝的截圖軟件SnagIt的工具欄
  4. 工具欄
  5. IE搜索欄
  6. 收藏夾鏈接
  7. 文件夾列表
  8. 文件列表
  9. 預覽窗格
  10. 詳細信息窗格
  11. 狀態欄

當然,顯示這麼多版面的確顯得十分臃腫和累贅,也沒有必要。其實微軟給我們的默認界面已經能夠滿足日常90%的需要了。

乍一看上去,Vista的資源管理器較XP時代的大有不同,有人評價說:“Windows Explorer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Windows XP.”是啊,在界面佈局方面,它的確變化了很多,但是哪一個變化不能從XP中找到影子呢?Vista資源管理器中的每一項變化,都是以XP中的資源管理器(當然也包括2003)作爲藍本,進行了功能上的升級。

⒈地址欄、搜索欄和最常用的三個按鈕——後退、前進、刷新

這樣的佈局和新版的IE7如出一轍,只是IE7在刷新按鈕旁邊多出了一個停止按鈕。這些按鈕沒什麼好說的,秉承了Windows的一貫功能。

↑切換目錄顯得非常便捷
↑進入各種系統文件夾也是一步到位

地址欄

Vista中資源管理器的地址欄已經不那麼簡單了,不是一個光溜溜的文本框了事。每一級的文件夾都以一個按鈕的形式存在,這樣用戶就可以輕鬆自如地前往上一級文件夾。以往的情況是,如果我要返回上上上一級的文件夾,需要連續按“向上”按鈕3次,現在只需要按一次。同時,切換文件夾也變得更加方便,只需要單擊相應文件夾按鈕旁邊的三角形,就可以選擇這個文件夾下的子目錄,而不需要先進入這個文件夾,再進入相應的子目錄。這樣,大大減輕了操作的步驟,也延長了鼠標的壽命。 而單擊地址欄最左邊的一個三角形,則會出現常用的系統文件夾,進入控制面板、網上鄰居等地也更加方便。

當然,傳統的地址欄也有它的優勢,比如你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要求進入一個很深的文件夾,它會把完整的路徑提供給你,你只需要複製這個路徑,單擊地址欄左邊的圖標,切換到傳統模式(或者叫“經典模式”吧),把它粘貼進入回車後便可一步到達目的地。

此外,當正在進行搜索或者正在緩存縮略圖的時候,地址欄會出現一個綠色的進度條背景,可以直觀地看到進程。這無疑節約了版面空間,而且看上去也比較美觀

搜索欄

Vista中搜索欄可謂遍佈四方,有人套用了廣告詞說“搜索,無處不在”(目前這句廣告詞的來源已不可考)。以往我們需要單擊工具欄上的“搜索”按鈕,然後會出來一條煩人的小狗,問這問那。現在搜索欄被直接放到了地址欄右邊,當你輸入第一個字母,搜索就開始了,隨着輸入量的增加,結果也在不斷減少。這種過程完全是動態的,不必把完整名稱輸入完,輸入到一半時如果已經找到了需要的文件,就可以停止了,這樣又節省了用戶幾秒鐘的時間同時,按下Alt+Enter鍵可以新開窗口搜索,而按下Shift+Enter就可以打開IE進行網絡搜索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控制面板中再不需要大海撈針了
↑它可以充當“運行”的簡易版本

搜索功能同樣也存在於控制面板和開始菜單等地。現在控制面板裏面的東西越來越多,有時候要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要找半天,現在好了,比方說你要找鼠標的選項,只需要在搜索欄中輸入“mouse”,所有關於鼠標的設置就出現在屏幕上,對於各種任務的描述也顯得十分通俗和詳細。

開始菜單中的搜索主要是搜索的開始菜單中的條目和收藏夾、搜索歷史記錄等。其實,它還可以充當一個簡易版本的“運行”對話框,比如你要打開系統配置實用程序,只需要在搜索框裏面輸入“msconfig”就可以了。不過,對於使用環境變量、直接進行命令行操作這個搜索框就不能夠勝任了,還是按下Win+R呼叫出運行吧!

說到搜索,不得不提到索引的功能,如果每一次都是硬盤全方位的查找數據,看着硬盤燈直亮、CPU風扇狂轉,豈不心疼?其實WindowsXP就已經內置了索引功能了,不過用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大家更願意去使用一些專門的硬盤搜索工具。在Vista裏,搜索選項直接放到了控制面板裏,只需要雙擊“Indexing Options”即可打開。默認狀態只能查看設置不能修改設置,當點擊了“Global Settings”經過UAC確認後才能修改設置。在這裏可以添加一些文件夾到索引裏面去,還可以修改索引文件的位置,選擇需要索引的文件類型等。

     

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在我的Vista5472中,搜索功能基本失效,搜索不到任何文件;似乎只能搜索到被索引的文件和以前打開過的文件。比如說某個文件夾中明明有“abc.txt”文件,但是在搜索這個文件夾的時候輸入“abc”它死活就是不肯出來,令人哭笑不得。

⒉搜索窗格

搜索窗格可以對搜索結果進行篩選工作,或者在搜索之前就可以確定目標文件格式。同時具有高級搜索的功能,作爲搜索框的補充。這個搜索窗格的功能比較簡單,不過Bug倒是有不少。比如,打開了搜索窗格時最大化窗口,黑色的背景差點就要把那些文字蓋住了,文字變得模糊不清;在最大化狀態下打開高級搜索,然後還原窗口高級搜索的文字會變色,但是隻要激活其他窗口再回到這個窗口,就恢復正常了;在打開高級搜索的狀態下關閉搜索窗格,會發現上面的篩選欄沒有了,下面的高級搜索還存在,只有先把高級搜索收起來,再關閉搜索窗格才行。當然這些bug都無關安全大事,不過使用起來還是有點彆扭。剛剛在網上看到了Vista5492的截圖,搜索窗格似乎有所變化,相信在RC1的版本中這些小問題將不復存在。

↑一會兒文字亮得晃眼,一會兒又隱匿在黑幕後,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⒊菜單欄和我裝的截圖軟件SnagIt的工具欄

不多說了,和XP中大同小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像我這樣打開了SnagIt的工具欄以後無論怎麼設置菜單欄都不可以關閉了,只有先關閉SnagIt工具欄,才能接下來關閉菜單欄。

⒋工具欄

這個工具欄除了最左邊的“Organize”“View”和最右邊的幫助按鈕是永遠存在的以外,右邊的其他按鈕都是隨着文件夾內容的改變而改變的,十分人性化。比如,打開Computer的時候會有查看系統信息、打開控制面板等;打開含有圖片的文件夾時又會出現播放幻燈片的按鈕;打開回收站時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清空回收站的的按鈕;搜索文件的時候還可以保存搜索……

↑“善變”的工具欄,和孫悟空有得一拼

至於“Organize”,其實這是一個菜單,提供了一些文件的操作,其實我覺得我還是更願意使用右鍵菜單或者快捷鍵來操作,只有更改界面佈局和打開文件夾和搜索選項的時候我纔會用到它。

↑自由縮放,無縫縮放

“View”是一個帶菜單的按鈕,使用它可以改變文件夾的查看方式,平鋪、列表、詳細信息、圖標,一應俱全。直接點擊菜單會在列表、詳細信息和平鋪中相互切換。圖標方式查看提供了從小到大的4種方式,如果你覺得不太合適,還可以使用左邊的滑塊進一步調節圖標的大小,完全是無縫地放大和縮小,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當然不能超過最大和最小)。

調到最大時,圖標顯示爲256×256,顯得十分清晰和漂亮(特別是控制面板中的一些圖標);圖片的縮略圖也變得一目瞭然,放眼望去每張圖片都是那樣的明瞭;至於存放着各種文件的文件夾就像真實的半開的文件夾一樣,露出裏面的各種文件,圖像啊、文本文檔啊,統統一股腦兒塞在裏面,十分有趣。唯一不足的就是調到最大後,就算把左右的其它面板全部關掉,也只能一行顯示三個文件。這可能只能怨我的屏幕分辨率只有1024×768了,不過等Vista正式發佈的時候相信20英寸的寬屏顯示器已成主流,一行顯示的文件也可以多一點了。

 

↑可憐身上金錢零,心憂破產願寬屏。

⒌IE搜索欄

目前沒有發現有何作用,我反覆嘗試也打不開搜索網頁。

⒍收藏夾鏈接

在這裏,你可以添加各種文件夾和文件。只需要在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選擇“open Favorite Links Folder”打開收藏夾的目錄,然後再裏面添加快捷方式即可。可以爲文件夾創建快捷方式,也可以爲各種文件和程序創建快捷方式。這樣一來,就又多了一個快速啓動欄了。

在它默認提供的5個鏈接中,有一個“Searches”鏈接,這裏保存着各種各樣的搜索條件。在每一次搜索後,可以單擊工具欄上的“Save Search”來保存搜索。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把搜索結果中的文件保存起來了,而是僅僅保存了一個搜索條件,也就是說,以後你想使用相同的條件再搜索一次的時候,就可以打開這個保存了的搜索,如果有新的文件符合這個條件同樣會被增加到搜索結果中。

⒎文件夾列表

默認狀態下文件夾列表是隱藏在收藏夾鏈接下面的。需要的時候可以點擊那個帶三角的“Folders”,它就會出來。這個文件夾列表面上似乎和以前的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它變得“聰明”多了。以往在打開了一個很深的文件夾之後,常常需要調節水平滾動條來顯示完整新開的文件夾。但是水平滾動條不是動動鼠標滾輪就可以的,需要手動調節滑塊,這樣就顯得非常麻煩。在Vista裏,它會自動調節水平滾動,以達到最佳的顯示結果,省去了人工調節的煩惱,又進一步延長了鼠標壽命

⒏文件列表

↑篩選功能非常強大
↑有了分組,害怕找不到?
↑堆疊就是把文件弄成一堆一堆的~~~

這是整個資源管理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Vista中,文件的排序又上了一個新高度,配合搜索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從成千上萬的文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以前只有在詳細信息模式下才會出現的標題欄在所有情況下都會顯示,事實上,它的功能也進行了大升級,除了它的“老本行”——對指定的元數據進行升序或降序的排列以外,還可以進行篩選數據的操作。比如單擊“Name”欄右邊的三角形,會出現一個菜單,從中勾選你需要的篩選的類別,它就會只顯示本類別中的文件,而把其他文件都暫時隱藏了。你還可以設置多個條件,比如說顯示文件名A-H和修改時間2006年8月這兩個條件全部符合的文件,相當於建立了邏輯與的關係。至於怎樣建立邏輯或的條件我還沒有找到方法~~~

在右鍵菜單中,除了經典的“View”和“Sort By”以外,還新增了“Group By”和“Stack By”方式。分組查看的方式在XP中已經有了,但是我認爲XP中的分組查看實在是太粗糙了。這點在Vista中有所加強,可以通過點擊組名來全選該組內的文件,還可以點擊組名右邊的小箭頭來隱藏或顯示該組內的所有文件。

“Stack”查看是另一種分組的方法,它把文件以制定的分組方法(比如說Name)分成若干組(比如說A-H、I-P、Q-Z等),把符合該組條件的所有文件放到一個虛擬的文件夾中,打開這個文件夾裏面就是符合相應條件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夾。執行“Stack”操作實際上是一個搜索操作,可以像前面一樣把搜索保存起來。

↑真是一項貼心的設計
↑看上去不太爽!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習慣,就是把資源管理器設置爲顯示文件的擴展名,因爲這對識別一些木馬病毒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安全和易用永遠是一對冤家,這樣設置後,每次重命名文件一不小心就會把擴展名刪掉,需要每次將擴展名以外的部分單獨選中再進行修改。這一詬病在Vista終於有了改善,重命名的時候默認選中的就是除了擴展名和那一個小點兒之外的部分,只需要直接輸入新的名字就可以了。

此外再說一個早已傳開的功能——解放一隻手選中多文件。我覺得這個功能似乎是從網上學來的,在很多論壇程序、郵箱程序中,選擇多個對象都是使用的這種複選框的方式,但是那是因爲把網頁製作成支持Shift、Ctrl鍵有着很大的難度(我不會專業的網頁設計,因此以上僅爲本人猜想,也有可能根本就不能實現),迫不得已才這樣使用複選框的。而這點被Vista繼承過來了,打開的方法是在文件夾和搜索選項中的查看選項卡下選中“Use check boxes to select items”。但是這個功能目前仍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說我在桌面上雙擊打開一個程序以後,那個“√”仍然存在,看上去不太美觀。

⒐預覽窗格

預覽窗格目前功能稍顯簡單,支持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文件,如果安裝了Office2007 Beta2的話,也可以對Word文檔、Excel表格等文件進行預覽(尚不清楚對其他Office版本是否支持)。預覽圖像時只能顯示固定大小的縮略圖,不能隨意縮放查看無疑是一大遺憾。如果這個預覽窗格既能顯示txt文件、html文件、ini文件、xml文件……的內容,還能顯示壓縮包裏面的內容,又能顯示PE文件的文件頭、資源等信息……那就堪稱完美了!

⒑詳細信息窗格

有了詳細信息窗格,你就不需要頻繁地打開文件屬性對話框查看文件的大小、修改日期等信息了。如果是jpg、mp3等支持的文件格式,還可以直接添加、修改作者(藝術家)、標題等各類元數據,十分方便。如果文件大小、修改日期等信息能夠直接複製,那就更好了。

⒒狀態欄

有了詳細信息窗格,我們還需要古老的狀態欄嗎?

其他周邊

保存對話框在Vista裏也有所調整。Vista已經默認爲您提供了存放各類文件的文件夾,有文檔、圖片、音樂、視頻、下載的文件等等。在保存文件的時候,它就會很“主動”地把目標定位到相應的文件夾。整個對話框變的異常簡單。當然,Vista也允許你自己指定目標文件夾,只需要單擊左下角的“瀏覽文件夾”,就可以看到較爲傳統的保存對話框了。

↑簡約而不簡單!
↑廬山真面目
↑我怎麼看都覺得這個進度條位置不對!
↑這種超大的按鈕在Vista中很常見

移動/複製文件時的窗口顯得更加“專業”了,以往只有一個“從‘xxx’到‘xxx’”的文字和一個進度條外帶剩餘時間,現在顯示的信息更多了,不但可以顯示出上述信息,還可以顯示出剩餘的數據大小和傳輸速度(由此可以看出硬盤技術的發展是多麼緩慢!)不過我總覺得這個進度條有一點奇怪,右邊的圖上6.88GB的東西還剩4.47GB怎麼進度條就走了一大半了?!

當遇到同名文件時,會出現一個包含了3個超大按鈕的對話框,除了覆蓋和不覆蓋以外,還提供了第三種選擇:重命名保存。這無疑又是一項貼心的設計。

後記

洋洋灑灑寫了5000多字,手還真有點酸~~自從那天盆盆叫我爲Vista文章寶庫撰寫文章的那一刻起,我就終日誠惶誠恐,總有一種班門弄斧的感覺在心頭縈繞,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恭敬不如從命”,哈哈~~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我謹代表各最終用戶對Vista中的資源管理器作了一番籠統的評測,附以本人的實際體會和少許個人情感,希望未傷盆盆之明,未傷ITECN之明,未傷Vista之明。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師海涵,並速通知於本人,以便立即修改。最後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