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產品經理(二)----一個需求的奮鬥史

    回家過年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如何給家鄉父老介紹產品經理職位?”的問題,也提前有心學習了下知友的答案,當回家被洪水猛獸的問到現在實習做什麼,又變得傻傻說不清。不過還是想在這條不歸路上走的更遠。蘇傑說當年公司有規定每週寫500字產品經理從業思考,後來沒人催了只有他堅持了下來,纔有了後來火遍大江南北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相比蘇傑而言,樂帝實習實際日期也將近滿月,卻仍然停留在爲了投稿而攢的一篇產品從業思考,實在有些自慚形穢。

   標題爲一個需求的奮鬥史,有三層含義:其一,致敬蘇傑前輩;其二,督促自己勤于思考實踐,努力提升自我;其三,也是這篇文章所想所思的主要內容,以防被罵標題黨。

   樂帝曾總結過產品經理的四門功課:需求、溝通、管理、市場。而對於入門產品最基本的技能就是需求這一塊。樂帝剛入行做產品,工作內容仍比較基礎:論壇看用戶反饋、提出並跟進一些小的改進需求。但正如武術同樣的招式,在不同功力的人打出來的效果大不一樣。軟件行業大道至簡莫不如是,所以在基層的崗位,越是需要紮實的打好基礎,不斷提升自己。

用戶反饋

   我們產品團隊有規定,每個成員每週都必須在自己家產品論壇回覆20條帖子。這顯然不只是希望幫助技術支持同學分憂。樂帝有次面試百度視頻的運營,面試官就不無感慨的說,產品經理有時離用戶很近,有時又離用戶很遠。產品經理通過論壇可以最直接接觸到用戶對產品的感受,並可以據此不斷的調整對自己產品的認知,做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有人說,產品經理關注用戶不是應該的嘛,在這個宣揚“大數據”的時代,產品經理很容易“不知民間疾苦”。所以剛入行的樂帝被安排到收集用戶反饋,恰恰是最接地氣,同時也爲未來積蓄足夠張力的“美差”。

   樂帝每天必備功課便是查看自家論壇以及自動收集的郵件反饋,同時還週期性的潛入不同競爭對手的論壇。對於自家論壇反饋主要工作是回覆用戶反饋,收集有價值的反饋。對於競爭對手的反饋則帶有更有針對性的問題來看:

  • 其產品存在問題,我們產品是否存在
  • 其產品優點,我們是否有
  • 我們產品優勢是如何解決用戶問題的
   依照以上原則,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收集競爭對手用戶有價值的反饋。
   無論是自家產品反饋,還是競爭對手產品反饋,在查看、收集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惑,凡是擋路的東西都是好的,因爲那意味着超越,在對各種問題與困惑進行彙總並詢問同事的同時,你就對整個此類產品行業與自身產品歷史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部歷史畫面,不像電影《霍比特人》那樣壯麗的展現,但每一點新的發現,都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就不斷提升着對自己產品需求判斷的能力。此時收集的反饋,就可以先試着分類,等在全員討論反饋時,看自己判斷是否與同事判斷是否一致以及差異所在。通過這樣的修正,並伴隨思考與思考同事所評論依據,樂帝逐漸提升了用戶反饋的判斷力,並總結出大家對用戶反饋評論基本是基於:需求是否合理及是否具有大衆性。這兩點發現也被用於樂帝再次審視有價值用戶反饋時的依據。
   整件事情在隨着樂帝不斷改進着自己的思考問題角度與提升產品背景知識中,變得越來越富有樂趣。不過仍然需要找機會研究一下,產品前輩們是如何看用戶反饋的,摸索的過程還是走了不少彎路。
需求調研
   目前爲止,樂帝負責的需求,仍然只涉及一些小的產品細節改進與優化的問題。產品經常被說成靠嘴吃飯,當然這句話是對的。既然產品全靠一張嘴,就得讓人信服,而不是把人咬服。這時需求調研就算產品武裝牙齒的理論依據。樂帝將目前工作涉及的產品調研區分爲兩類:簡單需求的調研與複雜需求的調研。
   對於小功能細節的改進與優化,只需要研究下競品,並彙總下,得出自己的結論,通常在得出結論後樂帝還會找一個同事聊聊,以使決策更合理。這裏樂帝專門建立了一個競品功能的excel表,雖然沒技術含量,樂帝仍然堅信水滴石穿的效應。
   對於複雜需求的調研就相對曠日持久了。譬如樂帝負責的在一個5000個網址鏈接的數據集中,找出無效網址並提取自動篩選無效地址的規則,這個過程可謂曠日持久。先後進行了無效網址的篩選、無效網址的初次分類(記錄分類依據與規律)、對已有篩選機制與開發溝通了解、再次梳理分類策略、梳理針對性解決方案、與開發溝通、最後與老大溝通、生成文檔。這其中有個人經驗不足的問題,再次從事此類問題只需心中有迭代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可。
   對於最後的文檔要有說服力必須有數據支撐。並通過背景、目標、過程、相關資料的順序寫法一氣呵成。樂帝不得不佩服自己讀研都沒有寫的論文,這些天實習都慢慢補上了。
   需求調研也如武林高手手中的武器,水平高到一定程度,萬物都是其兵刃,落到需求文檔的撰寫上,事情說清楚即可,並不拘泥於形式。
需求跟進
  需求跟進從提出需求開始,這裏涉及到四門功課的兩門:溝通與管理。提出需求只需撰寫文檔將:背景、目標、手段、方案寫清楚即可。但向其他職能組提需求前,需要再詳細考慮下,此需求是否有關聯問題、是否有細節考慮不周,以備撕逼。提出需求後,就算跟進階段了。樂帝實習單位有專門的項目經理職位,來負責幫助產品爭取資源並交涉,以防團隊在不必要的撕逼中浪費掉寶貴的時間,這樣的職位我想在未來的互聯網中,必定越來越普遍,畢竟社會分工是一個細化的過程。
   與開發、測試溝通完具體細節後,就到了產品管理職能出現了,樂帝目前在確定好細節後,都會詢問下何時開發完。這個開發時間,產品經理按照長短可做兩種情況的把控:如果時間短,在當天任務完時詢問即可,如果大需求則需要中期做個把控。畢竟產品出了問題,沒人能救產品經理。
菜鳥好習慣
   樂帝作爲菜鳥入行產品,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欣於所遇。個人在工作中總結了幾個好的習慣以幫助菜鳥快速適應崗位與環境。
  • 做決定時,多與同事溝通
  • 多觀摩同事的文檔與郵件來往
  • 多請領導把關
  • 進行會議記錄
   這裏着重強調下會議記錄的作用,團隊會議是團隊業務發起、業務邏輯、決策邏輯的彙集地,如果能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梳理產品、團隊決策各種背後邏輯,我想這算是一個快速提升的捷徑了,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