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有的雲服務

        Windows 8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系統,但是它提出了許多創新的思路和想法。縱觀Windows的發展,從來都是一起一路。XP在輝煌後,Vista並沒能輝煌,反而廣爲詬病;Win7在Vista的基礎上稍加改造,就贏得滿堂彩,一躍成爲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Win8和Win8.1微軟心急於推廣Metro風格GUI界面,故弄玄虛並沒有很好地照顧到鼠標黨,或許微軟這是強制性地告訴世人,我微軟下一步就是要搞跨平臺系統,你們都給我去學習.Net和Metro風格應用開發,就是任性就是不照顧鼠標黨,然後讓大家邊罵邊不得不屈服於微軟的淫威之下,從而推廣這種新風格?Win10預覽版我們看到開始菜單回來了,這次微軟照顧了鼠標黨,也兼併了觸控端,也就是說,Win10的出現讓用Win7的用戶和用Win8的用戶都不覺得陌生。一方面它確實像Win7,一方面Win8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經過時間的淘洗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所以我可以預言,將來Win10必然會取代Win7的地位,成爲新一代主流操作系統。
        微軟的一次次更新一直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信息,雲時代要來了。網絡和操作系統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隨着用戶手裏終端的增加、帶寬的增加,網絡存儲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的用戶喜歡這種無形的同步感。不管是蘋果、谷歌還是微軟,在雲時代來臨的時候,它們無一例外選擇了抓住機會。
        蘋果的優勢在於自家各種產品之間的同步和交流。早在很久之前蘋果就啓動了iCloud服務,可以自動同步用戶手機和平板的照片等資料,現在更是可以實現手機平板和電腦之間的無縫控制和推送。這一招小米也偷偷學了來,儘管我們說小米最初只有手機這一種硬件,但是人家手機壽命短啊,用個一年就差不多報廢了,你的資料什麼的都備份在小米雲端,爲何不掏錢再買小米的新產品呢?
        安卓上面對雲的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手機和電腦間的資料同步。因爲谷歌的服務除了地圖和翻譯還在國內苟延殘喘外,其他一律被萬里長城拒之國門外了,所以國內用戶並不能怎麼體驗到谷歌的雲服務的便利,但是像百度雲之類的第三方倒是給安卓等移動端提供了比較有力的雲支持。從筆記到文件到照片不一而足。但是很明顯,第三方和系統結合的力度還不夠,不如蘋果原生的雲服務讓人覺得舒服。整合了這些第三方雲服務的系統總會讓人覺得迎面飄來濃濃的山寨氣息。
        再有就是力推雲服務的微軟陣營了。Win8實現了微軟全平臺的系統統一,這也讓微軟的雲服務有了用武之地。登錄系統的用戶名再也不是隨便取的名字了,現在它是你的微軟ID賬號。不僅Windows登錄使用微軟賬號,OneDrive雲存儲,Office辦公套件,甚至是VisualStudio都使用微軟賬號。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你的一切工作狀態都被保存到了雲端。OneNote的筆記是同步的,Word文檔如果在辦公室沒有寫好回到家用同樣的微軟ID登錄後繼續碼字。甚至是VisualStudio編寫的程序源代碼也可以放到微軟的團隊協作網站上隨時隨地繼續開發項目。不僅如此,因爲Windows系統的跨平臺統一,你的WindowsPhone手機和你的Win8小平板同樣可以使用微軟賬號登錄,於是乎在公交車上,你也可以愉快地用小手機複習一下之前在OneNote裏邊記下的筆記了。這種便捷是五年前想都不敢想的。遙想“雲”這個概念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我知道的雲服務只有Windows的SkyDrive,也就是現在OneDrive的前身。當時宣稱有10G的容量,我還是着實驚訝了一番。但是當時“雲盤”的概念剛剛提出,微軟的“雲”也還沒飄到國內來,SkyDrive給我的感覺就是肚子大但是喉嚨細。操作界面是英文的暫且不提,最主要的是速度太不給力了老溼。就這速度,怎麼把我的Word文檔放到上面去,又怎麼把文檔同步到另一臺電腦呀。
        在內個互聯網還沒有築起萬里長城的時候,DropBox、SkyDrive我都是常客,後來國內也模仿着有了類似的項目。國內軟件山寨王“金山”公司憑藉着山寨Office的愛國軟件WPS,推出了雲盤“快盤”,可以實現數據雲同步。我試用過,效果還算可以。再往後隨着百度、360、疼訓加入混戰,雲端服務變得愈發撲朔迷離。究竟誰能最終勝出,暫時還分不出高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