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NFC芯片是什麼?手機NFC功能該怎麼用?



該文中的關鍵信息:

1)支持NFC的設備可以在主動或被動模式下傳輸數據。

2)在主動模式下,NFC設備則作爲IC讀卡器使用,可用於讀取各種非接觸式IC卡的信息;而在被動模式下則相當於一張普通的IC卡,被其它IC讀卡器讀取

原文如下: http://www.expreview.com/25731.html

+++++++++++++++++++++++++++++++++++++++++++++++++++++++
NFC芯片是什麼?手機NFC功能該怎麼用?
(摘要:NFC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其中NFC芯片是NFC模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通信功能和一定的計算能力,部分型號甚至含有加密邏輯電路以及加密/解密模塊。)
  NFC芯片是NFC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通信功能和一定的計算能力,部分NFC芯片產品甚至含有加密邏輯電路以及加密/解密模塊。目前NFC芯片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除了在NFC芯片領域一直耕耘的NXP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加入到NFC芯片生產行列當中,意法半導體、博通、英飛凌、瑞薩、三星、高通等都已經投身NFC芯片生產行列,他們出產的NFC芯片被用在了各種各樣的移動設備中,NFC芯片和NFC技術也就越來越受用戶關注了。
NFC技術簡介
  NFC的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訊技術,該技術由飛利浦和索尼共同開發,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互聯技術,可以在移動設備、PC和智能設備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

NFC的應用範圍廣泛
  NFC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可允許電子設備互相進行非接觸式的點對點數據傳輸。這個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演變而來,同時向下兼容RFID技術。由於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因此NFC技術被認爲移動支付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簡單來說,NFC技術就是把RFID讀卡器與RFID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並對RFID設備提供兼容。目前RFID設備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例如IC卡門禁系統以及我們常用的公交卡等等都是RFID技術的產物。
NFC技術規範
  NFC的技術規範最早在2003年由飛利浦和索尼公司聯合開發並公佈,該技術規範規定NFC設備使用13.56MHz頻率進行無線通訊,而且所有NFC設備都要具備“主動模式”和“被動模式”兩種工作模式,還分別定義了兩種模式的選擇和射頻場防衝突方法、設備防衝突方法,不同通訊速率下的編碼方式以及調製解調方式等最底層的通訊協議,最終形成正式的國際標準,即ISO18092標準。
  與RFID技術相比,NFC同樣採用了電磁感應耦合的方式進行數據傳遞,不過NFC採用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雖然傳輸距離比RFID技術要短,但是其數據帶寬更高,能耗也比RFID技術要低。
  目前NFC設備主要由NFC芯片和NFC天線構成,其中NFC芯片具有通信功能和一定的計算能力,部分型號甚至含有加密邏輯電路以及加密/解密模塊。而NFC天線則是一種近場耦合天線,一般來說是耦合線圈搭配磁性薄膜構成,這種結構在支持NFC技術的手機中很常見。
NFC的工作模式
  支持NFC的設備可以在主動或被動模式下傳輸數據。在主動模式下,NFC設備將做作爲RFID讀卡器主動發出自己的射頻場對其它NFC設備進行讀取或寫入操作。而在被動模式下,NFC設備作爲作爲一個RFID卡被其它NFC設備讀取或寫入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只能在其它NFC設備發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
  以實際應用來說,在主動模式下,NFC設備則作爲IC讀卡器使用,可用於讀取各種非接觸式IC卡的信息;而在被動模式下則相當於一張普通的IC卡,被其它IC讀卡器讀取,我們在早前改裝了一臺iPhone 4S(詳情可查閱《沒有NFC沒關係,改裝iPhone也能刷公交卡》文章),爲其加裝了“山寨NFC”模塊,可充當公交卡使用,此時這臺iPhone 4S就相當於開啓了被動模式的NFC設備。

Android Beam就是一種“雙向模式”的應用
  另外當兩臺NFC設備都開啓主動模式進行連接時,這種時候就屬於“雙向模式”。雙向模式屬於主動模式的一種,多數用於NFC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而不是單純的數據讀取或寫入操作。
NFC與傳統技術的對比
  目前與NFC技術近似的無線通訊技術是藍牙,藍牙的通訊距離可達10米,相比NFC的10釐米要遠得多,而且目前藍牙的數據傳輸速率普遍可以達到2.1Mbps,而NFC技術目前最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只有424Kbps。不過NFC技術在設置上更爲簡單,而且由於抗干擾能力較強,一次至於一臺機器連接,因此在設備密集的地方也能順利傳輸數據。實際上,目前NFC與藍牙之間的關係是互補而不是取代,通過NFC技術,藍牙配對的方式也會得到簡化。

NFC與藍牙、紅外技術的對比
  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觀性等特點,通過一個芯片、一根天線和一些軟件的組合,能夠實現各種設備在幾釐米範圍內的通信,而費用僅爲人民幣20元到30元。另外目前所謂RFID標準和NFC標準的衝突,是對NFC技術的一種誤解。雖然NFC和RFID在物理層有相似之處,但其本身和RFID是兩個領域的技術,RFID是一種無線識別技術,而NFC是一種無線通信方式,前者已經被各個行業接納並廣泛應用,而後者則仍在發展只有,兩者並沒有正面上的衝突。
NFC的發展前景

NFC Forum
  爲了推動NFC的發展和普及,目前業界已經創建了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NFC Forum,用於促進NFC技術的實施和標準化,確保設備和服務之間協同合作。現在NFC Forum在全球擁有數百個成員,其中不乏英特爾、三星、索尼、飛利浦等國際知名企業,華爲、中興、中國移動等也是NFC Forum的重要成員。

早前我們改裝iPhone就結合了接觸通過和接觸支付兩大NFC應用
  目前NFC技術的應用大致分爲四類,他們分別是接觸通過(Touch and Go)、接觸支付(Touch and Pay)、接觸連接(Touch and Connect)以及接觸瀏覽(Touch and Explore),這四類應用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聯合應用。
  - 接觸通過(Touch and Go)常用於門禁管理或者是車票、門票等,用戶只需將儲存着票證或門控密碼的設備靠近讀卡器即可。
  - 接觸支付(Touch and Pay)是非接觸式移動支付,用戶將設備靠近嵌有NFC模塊的POS機可進行支付並確認交易。
  - 接觸連接(Touch and Connect)是把兩個NFC設備相連接,進行點對點數據傳輸,例如下載音樂、圖片互傳和交換通訊錄等。
  - 接觸瀏覽(Touch and Explore)允許用戶可將NFC手機接靠近街頭有NFC功能的智能海報或者其它NFC設備,用於瀏覽存儲在當中的各種內容。
  不過略爲可惜的是,雖然NFC的功能豐富,只是NFC的推廣似乎還不能算是一帆風順。儘管有不少智能手機已經開始搭載NFC模塊,不過能真正派上用途的時候卻不多,特別是在國內環境。
  目前在國內,支持NFC手機仍然不能作爲直接當公交卡、門禁鑰匙或者電子錢包使用,畢竟這牽涉到手機廠商、交易平臺或者是運營商等多方面的因素。再加上早前谷歌方面證實谷歌錢包(Google Wallet)的負責人Osama Bedier已經離職,業界分析其離職原因可能是谷歌在基於NFC技術的移動錢包業務上面臨困境所致,這無疑給NFC的實用性推廣蒙上一層陰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