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瑟克胎教法

  這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最爲精彩的一種胎教方法。一對普通的美國夫婦培養了四個天才兒童:大女兒5歲時,便從幼兒園一下子升到高中一年級,10歲便成爲當時全美最年輕的大學生,其他三個女兒也同樣優秀。四個孩子的智商都在160以上,都被列入了僅佔全美5%的高智商者的行列。她們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清晰詳盡的“斯瑟克胎教法”將告訴你答案。   美國的斯瑟蒂剋夫婦十分重視胎教,4名女兒智商奇高,均達到160以上,他們歸功於胎教孫。    斯塞迪克夫婦後來總結了自己的胎教方法,並輯錄成書,要點如下:    

1、經常用悅耳、快樂的聲音,唱歌給胎兒聽多播旋律優美的音樂,選擇節奏明快的音樂或歌曲,將幸福與愛的感覺傳遞給胎兒。   

2、隨時與胎兒交談由早上到晚上就寢,一天裏在做着什麼,想着什麼,都跟胎兒說。例如,早上起牀, 跟胎兒說早安,告訴他現在是上午,可以將當天的天氣告訴胎兒。    

3、念圖書故事給胎兒聽念圖書給胎兒聽時,自己必須先了解故事的內容,然後用豐富的想像力,把故事說給胎兒聽,說故事時,聲調要富感情,不要單調乏味。   

4、多出外散步,增長見識出外散步,是給胎兒社會學習的時間,爲了擴大學習範圍,最好經常改變路線。散步時,無論是看到什麼,如車輛、商品、行人、植物,都可以將它們變成有趣的話題,細緻地描繪給胎兒聽。例如路上遇見郵差,便告訴胎兒郵差穿怎樣的制服,郵差可以幫我們派信等。   

5、利用形象語言在白色的圖書紙上,利用各種色彩來描繪文字或數字,加強視覺效果。教導嘴上文字時,除反覆念之外,還要用手描繪字形,並牢牢記住文字的形狀與顏色,而且要有形象化的解說,以A爲例,可以對胎兒說,A好像是一頂高尖的帽子,然後選出一個以A爲首的單詞教給胎兒,如Apron(圍裙),並跟胎兒說,這是媽媽在廚房烹飪時要穿的,今天這件的圖案很大,此外,媽媽還有好多件。以後,媽媽會穿着它做飯給你吃。教導數學時,也要用形象的教導法,如告訴胎兒1加1等於2時,不妨說媽媽有一個蘋果,如果爸爸給我一個蘋果,那麼,我們有兩個蘋果了。     

6.出生後跟進等小孩出生以後,最好把胎教所用過的東西,放在嬰兒的面前,如此一來,嬰兒會慢慢回憶起以前學過的東西。       

                               第一章:我們家出了四個天才兒童                  

我們有四個孩子,大女兒蘇珊,二女兒斯蒂茜,三女兒斯蒂芬妮和小女兒吉安娜。這四個孩子的智商都在160以上。通常智商達到140即被認爲是“天才”,因而她們都無一例外地被列入佔全美5%的高智商者的行列。   蘇珊出生後兩個星期就能講單詞,第三個月就能講句子,1歲6個月的時候,就能讀高中的教科書。我們從小就不把她當成什麼也不懂的嬰兒而對她講那些嬰兒語言,總是像對成人一樣對她講話,而她也完全能理解我們所講的內容。5歲時,她接受了加利福尼亞SOI的邁阿里•彌克博士主持的智力測試,智商達到170以上,閱讀力、運算力、理解力、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力都在標準以上。此外,她在情緒方面的各種測驗成績也很優秀。 這樣,蘇珊從幼兒園一下子就升到了初級學校的九年級(相當於日本高中一年級)。10歲時,她接受了SAT大學的入學資格考試,取得了接近最高分690分的成績,成爲全美最年輕的大學生。14歲便獲得學士學位,16歲時已是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二年級的學生了。 蘇珊下面的三個妹妹,也都是在出生後兩至三個星期開始講話的,也具有和姐姐相似的能力。蘇珊16歲時,13歲的斯蒂茜在芝加哥的曼達雷茵大學讀二年級,11歲的斯蒂芬妮上高中三年級,最小的吉安娜9歲,也上初中三年級了。     對此,美國權威組織“MESA”的心理學家阿彼•撒魯妮女士曾這樣評論道:“四個天才兒童都誕生在一個家庭,這樣的例子是極少的,其概率要用天文數字來表示。” 也就是說,四個孩子都是天才兒童這種情況,用遺傳來解釋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是日本人,丈夫約瑟夫是美國人,我們祖輩中不曾出現過偉人,我們夫婦倆也是很平凡的人。我們都是在普通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受的是一般教育,過的是極平常的生活。我於1945年出生在日本琦玉縣,畢業於一所極普通的學校——日本東洋短期大學英文專業,之後只教過英語初級會話;丈夫約瑟夫高中畢業,也只是從事機械工作的普通技術人員,我們的智商都在120左右。因此,我認爲以上奇蹟是孩子在胎內時就被施加了某種因素,即進行胎教的結果。現在僅以蘇珊的發育標準爲例同一般幼兒相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胎教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第二章:  胎兒有着巨大的潛力可挖 
      其實,關於胎教的想法並非始於今日,早在一兩千年以前,許多國家都有過胎教方面的論述,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或是根本無視這些說法罷了。      如中國儒學典籍之一的《小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其才過人。”      上述說法是從道德方面告誡孕婦應該怎樣生活,同時教育孕婦在妊娠中要努力進行精神修養,讓每一天都過得安穩和充實,特別是從“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這一部分,我好像看到我自己堅持的胎教精髓了。 
    我還記得在日本的時候,曾從祖母那裏聽到過一些有關胎教的古老傳說。比如說“看到着火了,就會生有紅痣的孩子”,“伸手去高處取東西,臍帶就會纏在胎兒的脖子上”,“打掃廁所就能生乾淨的孩子”等等。      我在開始對胎教有所認識並付諸實踐的過程中,領會到古老傳說中其實蘊含着許多有益的暗示:當孩子還在母腹中的時候,做母親的無論在精神方面、健康方面抑或平時行動方面都必須特別注意,因爲母親生活中的任何行爲都將給孩子極大的影響。  “看見着火了,就會生有紅痣的孩子”,是說當母親感到很恐懼的時候,會給胎兒帶來某種身體的障礙;“伸手去高處取東西……”是告訴我們那樣做太危險、會摔着的;“打掃廁所……”是說要適度地運動和美化生活環境,只有使腹肌強健了,才能安全分娩,這對胎兒是有好處的……      由於這些說法看起來都帶有一種很濃的迷信色彩,因此,在過去人們能夠半信半疑地接受。但到了今天,由於人們過於相信科學,對於理論上沒有得到證實的就很難相信,所以古老的說法也就漸漸地被淡忘了。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人認爲,在分娩時由於會受到精神上的刺激,所以孩子在胎內所具備的所有天賦將會喪失殆盡。也有人說,難產程度越高,孩子這種天賦的喪失就越多。這兩種說法的實質,都是認爲胎教尤其是讓胎兒學習這一點是毫無意義的。它阻礙着人們實施胎教。    因此,我們剛開始對蘇珊實施“胎教
”時,周圍的人們都是持批評態度的。一些人用奇異的眼光看着我們,一些人甚至根本就對此嗤之以鼻。我雖然相信對孩子進行胎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由於無法預測它的後果,所以也不敢對別人說。      然而,隨着蘇珊和她另外三個妹妹的出生,
我們的信念得到了證實,那就是如果採用胎兒容易接受的胎教法進行教育的話,孩子一出生就具有很高的素養,而這些素養能使孩子很快學會各種本領。      蘇珊姐妹出世以後,無論我們教她們什麼知識,她們都能很快掌握,好像這些知識只是喚醒了她們在胎內時的記憶而已。這無論對於我們夫婦倆,還是對於今後的胎兒醫學或出生前心理學,無疑都是一大新的發現。      換句話來說,事實已告訴我們,迄今爲止,我們都忽視了胎兒所蘊藏的能力。     胎兒具有驚人的能力,爲開發這一能力而施行的胎內教育、
胎兒教育,近年來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都已成爲一個嶄新的領域,人們對此進行了種種研究,並且取得了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      我曾讀過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作者是捷克斯洛伐克精神科醫生斯塔尼斯拉夫古洛夫。書中說到一個男子在吃了某種藥物後,能回憶起自己在母腹中的情況,他在回憶時說:“我感覺到母親的心臟帶着清晰悅耳的聲音,在一下一下地搏動,這時我聽到很多人的笑聲,喊叫往往只是考慮怎樣飲食才能使營養吸收平衡,只注意不患病,不使身體過分疲勞。對此,我感到很遺憾。 作爲孕婦,如果在孩子誕生前這一重要時期無所作爲,那是多麼可惜啊! 
  當今科學告訴我們的是:人的大腦能力僅被使用了3%~4%,爲了開發那蘊藏着而又未被使用的能力,難道我們不應該把一切可能性——也許是超越以往人們所想象的可能性——寄託在胎兒身上嗎? 
  也許大家會以爲要取得像我們這樣驚人的胎教成績是非常困難的,會認爲我們有什麼祕訣。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事情,無論是誰,只要想做都能做得到。它簡便易行,實施的時候既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專業知識,也不需要任何專門器械,在任何家庭中都可以進行。 
如果一定要說我們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我們的意識中總離不開孩子,生活也是以孩子爲中心,對胎兒所具有的能力寄予極大的關心,並希望這種能力能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幸福和希望,而且不惜爲此花費時間、精力和付出滿腔的愛。 如果你能下決心進行胎教的話,我們可以送你一句話,這就是:“每時每刻把深深的愛傾注在你腹中的胎兒身上吧!”
  
                                       第三章:我們是怎麼想起進行胎教的       
     
    人們也許會問:“你們是怎麼想起要對腹中的胎兒進行胎教的呢?”這是因爲我們結婚以後經常在一起談話,憧憬將來有了孩子以後家庭是多麼幸福溫暖。每當這個時候,約瑟夫總是對我講起他自己關於胎教的設想。 
  他說:“《聖經》裏說,在埃雷米亞和約布還在胎內時,上帝就給過他們指示了,所以他們都成了當時最有智慧的人。現在,人們雖然不把胎教當回事,然而它卻是在醫學還不發達的古代,人類就已經創造出來的智慧。達•芬奇在其手稿中曾經寫道:„同一個靈魂支配着兩個肉體,母親盼望的事情,在她有這個願望的時候,就不斷地影響着胎內的孩子,母親所持有的意志、希望、恐怖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對胎兒的影響要遠遠大於母親自己。

  我小時候也曾聽祖母講過:在斯拉夫民族,孕婦就常坐在搖椅上,把手放在腹部,給胎兒唱祖先傳下來的歌曲。  在讀高中時,一個電視節目曾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那是記錄愛斯基摩人生活的一部片子,其中就有孕婦對自己腹中胎兒講話的鏡頭。也許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我由此想到,是否能學學古人的樣子,把大千世界的美好情景告訴我們的孩子呢? 我當時只有24歲,對將來的孩子並沒有抱特別的期望,只是隨意地設想要和溫存能幹的丈夫一起培養我們可愛的孩子。 

 儘管我們兩人都不是醫學專家,也沒有受過有關胎教的特別訓練,但在得知我懷上第一個孩子蘇珊以後,約瑟夫就按照自己的信念,開始了我們的胎教嘗試。 
  最初,我只是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不久,我看到了一本有關胎兒發育的書,這本書是這樣介紹人類生命進化過程的:卵子受精後不久即產生像變形蟲一樣的原生動物,繼而轉變成像魚類及青蛙類的兩棲動物,這時它已經具有很出色的腦了。大約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候,胎兒腦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當進化到像蜥蜴的爬蟲類時,爲了“思考”,前腦膨大起來。接着進化到像狗、兔子那樣的哺乳類,而後是像眼鏡猴那樣的原始猴,並繼續進化到像日本猴那樣的高等猴。隨着不斷進化,大腦體積越來越大,甚至佔去腦的一半以上。 
  這時候,進化還在繼續,由猴再進化到像猩猩那樣的類人猿,腦子開始有皺褶,掌管高等智能和感情的前腦發達起來,這就形成了人的腦。如此複雜的過程便這樣在母腹中完成了。  
  該書還認爲:人類的腦從內側往外分古皮質、舊皮質、新皮質三大部分。胎兒的腦也是按這樣的順序構成的,最內側的古皮質是起着“爬蟲類腦”的作用,舊皮質是起着“哺乳類腦”的作用。這兩部分在出生前就已事先輸入了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信息,雖然功能還不多,但可以說已經是樸素、穩當的“計算機”了。 
  最外部分是新皮質,在其他動物的腦中這部分很小,而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特徵就是這部分十分發達,也就是說,這部分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但是先天的信息並沒有輸入,性能雖好,但卻是一架沒有存入信息資料和程序的“計算機”。 
  當我得知腦的發育這麼早就開始了,並以如此快的速度進行着這樣一個進化發育的過程以後,我被胎兒所具有的偉大生命力所感動,同時也認識到胎兒的能力是充滿着神祕莫測的巨大可能性的。 
  當時我就設想:如果給這個重演了35億年生命進化歷史的胎兒大腦,以一個適當的輕微刺激,那麼蘊藏在胎兒內部的潛在能力就有可能被激發出來。這樣,我已經完全贊成約瑟夫的做法了。於是,我們倆便互相配合着,開始了我們獨特的胎內教育。 
  在與四個孩子的交流中,我們總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我在這裏把它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借鑑和幫助,這就是我們的“斯瑟蒂克式胎教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妊娠中的母親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物,通過自己的聲音、身體變化、心理狀態傳遞給胎兒,接受了這一切的胎兒在出生時就會具有某種素質。 
  如果你正在懷孕,並同意我的這種說法的話,可以下決心嘗試一下,我想你或許會取得一定的令你滿意的成果的。 
  但是我要反覆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並不是爲了要生一個“天才兒童”才進行胎教的,而是想讓孩子今後的人生過得更加幸福和有意義。爲此,在孩子未出世時,我們讓她對各種事情感興趣,並培養她們理解這些事情的能力,只是結果恰好和“天才”這個稱號聯繫在一起罷了。 
  父母在胎教時,決不能忘記對孩子的愛和對他幸福的祝福。如果以生“天才兒童”爲目的而進行胎教的話,就會使腹中的胎兒感到是被迫的,並由此不願傾聽父母對他所講的一切,做母親和父親的千萬不要失去你的真心。[/hide] 
  

                                         第四章:胎教要從優孕開始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始好結尾則佳。”任何一件事情的開始總是十分重要的。進行胎教育兒,同樣要求懷孕前的受精必須是在最佳狀態下進行。也就是說,必須使最健康的精子和卵子結合。 
  首先說健康狀況,母體必須健康是不容置疑的,將成爲父親的男性的健康狀況,也具有影響新生命的力量,其中特別有害的是父親體內的酒精。精子或卵子受到酒精的侵擾後就會失去平衡,加快老化,出現很不健康的狀況。對於新生命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更危險的事了。 常有男性藉着酒力和妻子行房,然而卻不知道,被酒精侵擾過的精子是不能成爲創造健康新生命的種子的。因此,夫婦雙方要了解煙、酒、藥的害處,凡是對母子健康有威脅的因素,都要堅決排除掉。 其次是制定妊娠計劃。因爲問題並不全在於遺傳因子的優劣,創造新生命的父母身心是否健康也是相當重要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你們夫婦倆希望受孕,但受孕決不能是性慾和偶然的產物。夫婦雙方對懷孕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要出現“糟糕,我懷孕了”這樣的情況。 不但做母親的應該有準備,做父親的也需要有思想準備。當你們夫婦之間有不穩定的因素存在,有一觸即發的危機感存在時,應避免受孕。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擔驚受怕、怨恨、牢騷一旦積累起來,身體內的血液與體液就會相應地偏向酸性,從而使健康的體內平衡遭到破壞,在這種狀態下生成的精子和卵子也會變得不健康。 衆所周知,爲了使身體機能正常發揮,最佳的體液是呈弱鹼性的,而這一狀態的形成,情緒因素比食物因素顯得更爲重要。當未來的母親充滿着幸福感,而丈夫也感覺到幸福時,這便是受孕的最理想時刻。 還有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夫婦雙方必須心心相印,如果你不愛他,或是他不愛你,那麼,胎教的基礎從一開始就是脆弱的。   
                            
   第五章:如何制定胎教計劃        
           根據我們養育四個孩子的經驗,首先,我們認爲母親和胎兒是“一心同體”的,母親的生活如果沒有規律,胎兒當然不會有很自然的生活節奏。因此,我們認爲制定一個妊娠期間胎教的總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把10個月的孕期分爲前期和後期,從受孕到懷孕4個月爲前期,從懷孕第5個月到分娩爲後期。這種分法只是爲了課程的進展上有個標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意思。下面圖表中的內容,就是我們爲孩子制定的孕期胎教課程。 
  我們的這種生活規律,一成不變地延續到蘇珊出生爲止。這個“一成不變”是很重要的,因爲這是讓胎兒對母親產生信賴的唯一方法,這種信賴關係一旦確立,蘇珊什麼時候想聽我講故事,什麼時候高興得動彈,什麼時候休息,我都能通過身體感覺得到。 當第5個月感覺到胎動以後,蘇珊的心情好像就能更清楚地傳遞給我了。由於“信賴”這一巨大紐帶的連結,我和蘇珊的關係更加緊密,我相信這並非是我的臆想。如果每天的生活都是忙於別的事情,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體會;但如果你總是留心胎兒在傾聽你的聲音,與你一起觀賞景物,片刻也不忘胎兒也具有意識,那你就能明白這是胎兒的心情。比如,當胎兒一會兒動動全身,一會兒像小鳥拍打翅膀一樣活動手腳,彷彿用身體動作向你說話時,你一定要對此做出反應。我們認爲隨着這種母子紐帶的日漸牢固,胎兒在智慧、情操方面的發育速度會呈幾何級數增加。 
  我們可以通過一項醫學研究報告中的例子,清楚地看出母子之間的這種紐帶關係。瑞士小兒科醫生托馬斯•巴尼博士在他的研究報告《胎兒在注視》中介紹,在胎兒出生前幾個月,母子的生活節奏和反應都是相互吻合的。報告記錄了這樣一個調查結果:將早睡早起的孕婦和晚睡晚起的孕婦分成兩組,觀察出生後孩子的睡眠情況,結果發現,早睡早起的母親生的孩子也同樣早睡早起。 這不但證明了孩子出生前母子的紐帶關係已經形成,而且還告訴我們這種關係對孩子出生後仍有影響力。 
  應該注意的是,節奏是不能強制的。當我心情焦躁,感到不愉快或生氣的時候,即使到了規定的時間,也不硬性堅持對孩子進行胎教,因爲我想在我自己心情不穩定的時候,孩子也不會有學習的願望。 每當這時候,我就耐心地等待着,一直等到自己的心情恢復得如同黎明前的湖面一樣平靜。在此之前,我會採取到院子裏摘花、放自己喜歡聽的唱片,或是給知心朋友打電話等辦法,來沖淡心中的不快。 也就是說,有規律的生活儘管很重要,但不要忘記,首先必須要有愛。如果僅就睡眠等來說,通過習慣是可以形成的,但若要建立智力及精神方面的“紐帶”,則還要在習慣上再加上愛。

  儘管我們兩人都不是醫學專家,也沒有受過有關胎教的特別訓練,但在得知我懷上第一個孩子蘇珊以後,約瑟夫就按照自己的信念,開始了我們的胎教嘗試。 
  最初,我只是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不久,我看到了一本有關胎兒發育的書,這本書是這樣介紹人類生命進化過程的:卵子受精後不久即產生像變形蟲一樣的原生動物,繼而轉變成像魚類及青蛙類的兩棲動物,這時它已經具有很出色的腦了。大約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候,胎兒腦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當進化到像蜥蜴的爬蟲類時,爲了“思考”,前腦膨大起來。接着進化到像狗、兔子那樣的哺乳類,而後是像眼鏡猴那樣的原始猴,並繼續進化到像日本猴那樣的高等猴。隨着不斷進化,大腦體積越來越大,甚至佔去腦的一半以上。 這時候,進化還在繼續,由猴再進化到像猩猩那樣的類人猿,腦子開始有皺褶,掌管高等智能和感情的前腦發達起來,這就形成了人的腦。如此複雜的過程便這樣在母腹中完成了。 該書還認爲:人類的腦從內側往外分古皮質、舊皮質、新皮質三大部分。胎兒的腦也是按這樣的順序構成的,最內側的古皮質是起着“爬蟲類腦”的作用,舊皮質是起着“哺乳類腦”的作用。這兩部分在出生前就已事先輸入了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信息,雖然功能還不多,但可以說已經是樸素、穩當的“計算機”了。最外部分是新皮質,在其他動物的腦中這部分很小,而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特徵就是這部分十分發達,也就是說,這部分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但是先天的信息並沒有輸入,性能雖好,但卻是一架沒有存入信息資料和程序的“計算機”。 
  當我得知腦的發育這麼早就開始了,並以如此快的速度進行着這樣一個進化發育的過程以後,我被胎兒所具有的偉大生命力所感動,同時也認識到胎兒的能力是充滿着神祕莫測的巨大可能性的。當時我就設想:如果給這個重演了35億年生命進化歷史的胎兒大腦,以一個適當的輕微刺激,那麼蘊藏在胎兒內部的潛在能力就有可能被激發出來。這樣,我已經完全贊成約瑟夫的做法了。於是,我們倆便互相配合着,開始了我們獨特的胎內教育。 
  在與四個孩子的交流中,我們總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我在這裏把它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借鑑和幫助,這就是我們的“斯瑟蒂克式胎教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妊娠中的母親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物,通過自己的聲音、身體變化、心理狀態傳遞給胎兒,接受了這一切的胎兒在出生時就會具有某種素質。 
  如果你正在懷孕,並同意我的這種說法的話,可以下決心嘗試一下,我想你或許會取得一定的令你滿意的成果的。 但是我要反覆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並不是爲了要生一個“天才兒童”才進行胎教的,而是想讓孩子今後的人生過得更加幸福和有意義。爲此,在孩子未出世時,我們讓她對各種事情感興趣,並培養她們理解這些事情的能力,只是結果恰好和“天才”這個稱號聯繫在一起罷了。 
  父母在胎教時,決不能忘記對孩子的愛和對他幸福的祝福。如果以生“天才兒童”爲目的而進行胎教的話,就會使腹中的胎兒感到是被迫的,並由此不願傾聽父母對他所講的一切,做母親和父親的千萬不要失去你的真心。[/hid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