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給孩子提供什麼條件?

   上週聽一個測試相關的網絡公開課,講到職業發展規劃,有一位上海的講師,他說建議大家在北上廣紮根,原因是“改變命運”,他說:“我們之所以離開父母,漂在北上廣,是因爲我們幾乎都是小城市出身,家境不是那麼優越。既然出來了,在北上廣也打拼了那麼多年,是不是可以想辦法留下來買房安家?”  羣員很多都質疑:“北上廣房子太貴買不起,且消費高,壓力大,所以纔會有回老家的打算”   老師說:“算一筆賬,如果我們這一代可以辛苦一些,夫妻一起掙錢買房子,將來我們的孩子就可以‘本地化',上學、考試、包括將來工作都會比我們這一代人輕鬆很多,並且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以後孩子們一結婚就有兩套房子,他們可以過得很舒適”  嗯,老師的觀點大概就是這樣的。


   聽完這個公開課,我最近幾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老師說的好像也沒錯啊。如果我們辛苦一些,將來我們的孩子可以“本地化”,可以過得很舒適。但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過得安穩舒適的嗎?關於改變命運、“本地化”這個問題,我認爲每一代人都應該相應付出一些努力,而不是但靠一代人一下子來轉變,每一代人都能爲自己超越上一代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來紮根。給孩子提供那座城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水平,在他長大後,學習、工作方面,他也會嚮往去一線城市、歐美發達國家等,努力奮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即便是被碰的傷痕累累,他也會明白那就是生活。


   找一座適合自己的非一線城市,我們能給孩子提供的硬件條件有限,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軟條件。嗯,對啊,可以提供更好的軟條件。我自己可以給我將來的孩子提供什麼軟條件呢?學習方面,制定了無數次計劃,幾乎都是堅持兩三天就放棄了;去年報了軟考,因爲更換工作城市,所以沒有去參加開始,今天又買了一本試題,結果在報名前幾天,我考慮到下半年工作安排緊張,所以又放棄了;睡覺多夢,想要通過跑步來改善,買了運動衣、運動鞋,結果一月就跑了兩次;頭腦發熱想要練瑜伽,買了瑜伽墊,除了剛買回來的那天晚上很興奮的躺在上面玩了一會兒,放了半年都沒有碰它;一時興起想要寫日記,花幾十塊錢買了一個日記本,剛寫幾個字發現自己的字體已經醜的看不下去了,撕掉一頁,壓箱底了。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逃避。那麼我這樣一個做事“三分熱度”的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將來怎麼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怎麼給孩子提供好的軟條件呢?吼、罵、打來管教他嗎?


   嗯,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所以我決定,是噠,我又一次決定。開始寫博客,記錄技術難點,和大家一起分享;每天早晨練瑜伽或跑步;慢慢培養自己的毅力,將來纔有信心管教孩子,給孩子提供好的軟條件,不管孩子工作和學習成功與否,最起碼也要有好的素養,在學校可以交到很多小夥伴,在公司能夠贏得老闆的信賴就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