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前端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前端技術:

HTML+CSS
HTML 主要是可用的標籤,如div 框架, p段落, h1-h6不同的標題, img 圖片 a鏈接 input 用戶輸入(如文字,郵件)textarea一大片輸入
button 按鈕(分一般性的和提交submit) audio音頻 video視頻 ul ol li dl dt dd與列表相關元素,可以處理相同格式的多個項目
span 行內特殊格式 i特殊符號 如 header main aside article footer等都是H5新增的語義化標籤,便於人們閱讀和理解

CSS主要是爲元素添加樣式,那麼首先要找對象,也就是對誰添加樣式,於是有了選擇器
選擇器 如 標記選擇器(標籤),ID選擇器, 類選擇器 後代選擇器 羣組選擇器 屬性選擇器 僞類選擇器(:hover :active..)
僞元素選擇器(:before :after :first-child :nth-child :first-of-type)
接着就是樣式
所謂樣式也就是改變元素的表現形式,元素其實也是一個容器,裏面包含着內容。對容器的樣式,也就是對其盒模型的設置(margin border padding),
對其位置的設置(margin起到微調的作用,padding起到對其內容與邊距距離的微調)。其中有浮動的概念,浮動也就是爲了實現內容覆蓋,或者消除原有標籤的屬性影響。
例如float 爲了消除塊級元素的獨佔一行的特性,使得寬度隨內容而定,而不再是100%。適合於一行中有若干內容並行排列。個人認爲如果一行的內容距離相差不大,則直接
用寫文字,中間空格可以用一個空元素來隔開。還有容器的大小,背景和邊框陰影
position屬性則爲了更精確的定位元素在頁面中的位置,而不影響也不受文檔流中其他因素的影響。
再說說對內容樣式的改變。對文字無非就是字體樣式,行高,大小,顏色,加粗,斜體,是否有下劃線,字間距word-spacing,單詞間距letter-spacing,文字陰影。
當然在css3中新增了動畫屬性,使得本來屬於動態的內容通過css3就可以實現。transition,animation。 transform 則可以使元素進行相應的位移,縮放,傾斜,結合僞類選擇器,
以及transition屬性,實現一定的交互效果。

JS
JavaScript腳本程序主要完成用戶與界面的交互,以及數據的邏輯運算
既然是一門語言,那麼就帶有一定的數據類型以及算法
最主要的邏輯 when who do what?
when 什麼時候
對應的是元素帶有的事件屬性,如onclick, onmouseover, onmouseout, onkeydown, onkeyup, onfocus, onblur, onmousedown, onmouseup, onmousemove
who 誰
也就是哪一個DOM元素。這又面臨着與寫CSS樣式同樣的問題:找對象。
DOM對於每一個DOM中的對象有查找函數 getElementsByClassName, getElementsByTagName, getElementById.這三個函數用於從這個DOM對象裏面開始尋找符合條件的所有元素
do what 幹什麼?
這裏就牽扯到一些邏輯運算了。function函數用於將一段代碼,也就是執行語句進行封裝,可以理解爲做了一堆事情,幹了一堆事。
這裏改變相應元素的樣式用 .style.color的格式 也就是.語法的級聯形式。 或者添加 .className=”Class”的形式。但這種className必須嚴格按照其CSS樣式名稱來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