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還能維持多少年?

1965年,高登·摩爾說,到1975年,就可能將 6.5萬隻這樣的零件密植在一張芯片上,製成高度複雜的集成電路.當時集成電路問世才6年,摩爾的預測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其核心預測被證明是正確的.儘管其核心預測具體爲每個芯片可集成的零件差不多每年可增加一倍,而當今這一技術進步的週期更接近18個月,但”摩爾定律”依然有效.
這裏寫圖片描述
摩爾的預言不僅對他本人,而且對整個社會而言都是意義深遠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其所推動的經濟增長,都要歸功於這類技術創新.如同技術專家一樣,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們也都在探討摩爾定律的未來.

英特爾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克里格·貝瑞特是摩爾定律的信奉者之一,確信該定律在未來很多年仍將成立.但懷疑人士指出,晶體管尺寸已經很小,再也無法正常工作.
這裏寫圖片描述

今天,集成電路各零件的尺寸已經不足1微米, 即不到人類頭髮直徑的1/100,以至於在晶體管關閉時,電流仍能通過.這不僅會導致芯片耗電過多,產生多餘熱量,而且已經開始危及計算機電路的二進制基本運算機制. 摩爾本人則說:”我每一次預見未來第2或第3代後的 芯片,都會看到像是根本性的障礙”.然而,如果摩爾定律確實壽終正寢,將會有什麼經濟影響呢?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埃裏克·布萊恩約福森指出,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取得進步成果需要數年時間.”假設摩爾定律明天就失效,我們仍可利用現有技術成果在5到10年時間內提高勞動生產率.”他說.加州理工學院高登和貝蒂基金榮譽教授卡弗·米德認爲,即使不再減小工體管的體積.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還有50年創新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