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爲,成就自我"--一個博士生的畢業總結(轉)

"事在人爲,成就自我"--一個博士生的畢業總結(轉)

 作者: wshk1980 發佈日期: 2006-9-02 查看數: 62 出自: http://emuch.net 本人僅僅代表個人觀點,沒有參考過已有文獻,可能有些觀點過於偏頗和激進

看了大家的討論,看了企業家的觀點,感觸良多。培養是一個過程,培養的結果是分化,好的變得更好,壞的變得更壞。書讀的越多,培養的結果就越分化。 問題1:小時候我們都學過南轅北轍,知道方向比距離重要。但是,我想問每一個想要讀博士的人,你讀博士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的回答是隻想拿個學位,我想你在騙人;如果你回答你想賺更多的錢,那麼你的方向錯了;如果你想畢業後去外企賺很多錢,那麼你的方向也許錯了;如果你想解決你的親人的戶口,那麼你真可憐;如果你覺得研究是你的興趣,如果你覺得爲之可以犧牲,那麼不錯;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目前科學技術很落後,你還懷着滿腔的科技報國的心願,而且你覺得你的智商不錯,那麼很好;如果你還知道自己的情商不低,你還懷着更家遠大的理想,並且清楚你和你的朋友可以通過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創業實現你的理想,那麼非常好。不想吃天鵝肉的青蛙,不是一個好青蛙。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讀了博士又如何。 想清楚,三思而後行。 問題2:你認爲讀博士會有哪些收穫? 我個人認爲,一般在學校讀書的目的有三個:學知識,交朋友,拿學位。但是博士不同,博士是一個在某一科學領域發現新問題、定義新問題以及解決新問題的系統培訓。如果你完成了這一過程,那麼你差不多可以畢業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發文章畢業,那麼你就偏離了你的方向,那麼這樣的博士不是一個好博士。 博士不僅僅是在科學方面的培養,也是一個很強烈的人格的培養過程。如果你認爲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你知道了什麼是認真、務實、創新、合作,那麼你差不多可以畢業了。重複一遍,認真、務實、創新、合作,不是那麼簡單的,很多人不都有第一篇文章被導師批的體無完膚的經歷麼?很多的博士畢業論文仍然小錯誤比比皆是,那麼這樣算掌握了什麼是認真、務實麼?八個字,真正的學會要八到十年,我們在博士期間只能學會最多一半,有的人甚至只是一點點。 如果還在抱怨實驗室條件不好,抱怨導師不給指導,抱怨經費不足,抱怨待遇不好,抱怨沒有事情可做,抱怨論文寫不出來,我告訴你這叫"浮躁",這叫不務實,不認真,不合作。Graduate版上有一些這種人,估計我該捱罵了。 問題3:你認爲你選擇的導師這個人怎麼樣? 如果你發現一個老師拿到國家項目後只是想以最小的代價交差,我勸你不要去讀他的博士,我看這個老師有些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我遇到過這樣的老師。跟這樣的老師在一起,你的幹活衝動就會很快被消耗,你的未來也將被你的錯誤選擇所懲罰。 如果你發現一個老師非常的Active,知道未來永遠是重要的,對學生要求極其嚴謹,每一件事都認認真真,紮紮實實,拿到國家項目總是力求做到最好,那麼請選擇這樣的老師,跟他一起成就你的未來吧。BTW,我導師就不錯。 問題4:你的研究方向? 選擇研究方向很關鍵,務實沒有什麼不好,對於我們這個工業和科技都不發達的國家,應用價值大於理論價值。要搞深入某一有重大潛在應用價值的研究,而不是看到大家在研究什麼我們就去研究什麼,看老美在做什麼我們就跟什麼!我們能跟的上麼?別人走什麼路我們就跟什麼有時候是對的,但是我們有時候也要想想是否需要走另外的路。 我就特別感慨國家在超寬帶技術方面的路線,美國人在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離超寬帶技術,我們863就跟着搞,我們真的沒有這個條件。超寬帶最有價值的應用,而且技術難度相對簡單的是低速率遠距離保密通信,比如海事通信上超寬帶可以在800Kbps上較大發送功率下通信60海里,在陸地上低功率通信3公里,這些都是美國人在搞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離超寬帶技術之前搞的,對於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不去搞,偏偏去搞我們幾乎搞不出來而且應用價值也不是很大的10米以內的高速率通信。 看看電子系楊老師、丁老師,爲什麼他們可以申請院士,爲什麼他們的學生就業好。 如果你的研究沒有應用價值,你的前途就不那麼明亮。 問題5: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 找工作真的很難,難的是錢和前途很難兩全,甚至是加上個人理想不能三全。年輕人很需要錢,比如我,太需要錢了,寫這個的時候我的卡里只有不到50元了,本科畢業的時候我的卡里有10K多,都是自己賺的。 去外企,爲了錢,雖然外企未必沒有前途 不去外企,很多時候爲了前途,基本上放棄了錢。 當公務員,爲了權利。一個剛剛畢業的窮瘋了的抑鬱了很久的漢子擁有了權利而正式收入又很少,他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忍是貪,抑或其它? 很多人感慨,去外企雖然眼下錢多,但是學的東西都用不上,人家也不讓你涉及核心技術,博士寫代碼的速度也不如本科和碩士,而且博士對自己的待遇期待要比碩士高,人家爲什麼要要你。如果不做技術,我敢說,很多博士沒有經過社會上摸爬滾打,沒有體驗過爾虞我詐,輸的概率、輸的代價很高。 博士畢業了,我看還是要繼續做技術,選擇需要這個技術的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否則你又回到了類似讀博士前的起點,IT領域裏叫做復位(Reset)。我很支持選擇國企和事業單位。選擇自己的祖國沒有什麼不好。一個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投身了偉大的事業;選擇了祖國的人,祖國最終會選擇他們。看看李國傑老師做的龍芯,外國人不是已經坐不住了麼?有時候是要放棄眼前利益的,將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利益結合在一起。 中國是大陸法系社會,人可以大致分爲兩類:教育培養出來的叫精英,沒有經過教育培養的叫做混混。我看兼有這兩個血統的人才能纔是最適合這個社會的。博士是100%精英血統,最好的選擇是在精英族這個社會子集裏繼續做你的精英,最最真正的精英。 問題5:選擇什麼樣的地方讀博士? 當然是選擇北大清華了,很多人如是說,你們選擇的對。但是我在這裏想講的是大學與研究所的區別。 首先我們首先來看一段胡主席近期的講話: "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我國已經到了必須更多依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要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要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正確把握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關係,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並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又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效調動國內優勢科技資源,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要強化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和完善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體系。當前,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執行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大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的力度,積極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經濟效益。" 國家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確的。目前中國走到了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核心問題中我關心的有三個,一是"三農問題",二是自主創新問題,三是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我是電子系的,就說電子相關的事情,我們來比較一下中科院和清華。總體上我的感覺是:這兩個單位的定位不同,一個是世界一流大學,一個是服務於本國工業。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擁有一流的研究?那麼什麼是一流的研究?只有發最多最好的SCI纔算一流的研究?最符合國情的和最能夠服務於本國工業的算不算一流研究?我看兩者都算。我瞭解的清華的博士,很多博士生爲了畢業,最最關心的是如何發更多更好的文章,然後個別發達國家把你的東西實現了賣給中國,因爲很多研究國內根本沒有條件實現的。畢業條件是數量較多的文章,最好有SCI。學生待遇較差,但是校園建設很好,樓很大,設施很完備。相比之下,我瞭解的一個實驗室的研究目的是"我們就是要做國內工業屆做不了的東西"(實驗室主任語),博士畢業條件是東西做出來,2篇Ei。學生待遇較好,但是校園比較破,很多樓較舊。昨天去中科院,看到了2個通知,一是做出了基於國內AVS標準的音視頻芯片,二是同時做出了 GPS基帶的精細定位,打破了國外壟斷。中科院現在有了完全自主的200Mhz的 MCU和DSP。以無線傳感器網絡來說,清華這邊是很多在研究,基於混沌,基於螞蟻的算法,中科院那邊在做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芯片組,因爲國內現在這塊市場全部是國外佔領的。拿經費來說,據我瞭解,清華微所的經費遠小於中科院相關單位。 中科院和清華的現狀不同,源於兩個單位的定位不同。一些人認爲:SCI=stupid chinese index, EI= expensive index。有一定道理,我並不完全同意。寫文章本身不是目的。 話快說完了,話還要說回來。學弟學妹,清華的科研條件是非常好的,要抓住寶貴的青春,發最多最好的SCI也好,做工程也好。 抱怨是不成熟的表現。我相信一個優秀的青年在哪個舞臺上都能作出出色的表演。切忌浮躁。給你機會做研究,你偏偏想去做工程,讓你去做工程,偏偏又想去寫文章。 博士們,未來博士們,事在人爲,成就自我,方顯博士與衆不同又與衆同行之英雄本色。 沒時間了,要去學拉丁了,回來繼續寫和改正其中的bug。 歡迎拍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