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手機中的“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

Nokia一個型號的手機針對不同的市場區域可能擁有不同的語言包(Langeuage Package)。語言包的概念類似我們熟悉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Location,是針對不同區域的使用習慣或者文字符號而特別設計的UI以及操作規則、輸入法等。

現在的Windows是一個Unicode的操作系統,所有的Location都包括在系統中,不同地區的用戶只需要對系統進行相應的設計即可;手機不同與PC,它的資源有限,所以針對某個特殊區域的手機全部使用一種語言包。舉例說R包——對應大陸、臺灣、香港市場支持英文、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又如Q包——對應臺灣市場只支持英文和繁中;再如一個RA包——對應中國大陸市場只支持英語和簡中(語言包和市場的對應關係我不確定,這裏只是說大概的意思)。

 

本文的目的不是爲了說語言包,而是說兩種輸入法:針對臺灣市場的語言包裏有一輸入法名曰“注音輸入法”;針對大陸市場的語言包裏有一輸入法名曰“拼音輸入法”。雖然都採用漢語拼音的方式進行輸入,但這是兩種區別很大的輸入法。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注音是採用符號或記號來標註文字的發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爲音標或標音符號。

        標音符號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國際音標、漢語拼音、通用拼音,這一類通常稱爲拼音。
  另一類根據注音法爲輸入基礎下,藉以利用臺灣拼音和漢語拼音的注音來達到輸入中文的效果,此輸入法易於使用,只需使用者懂得拼音就可以輸入中文。這種輸入法首先要了解注音符號。注音符號舊稱爲"注音字母",爲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爲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爲標準,"萬、兀、廣"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爲"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注音輸入法乃是用ㄅ、ㄆ、ㄇ、......等注音符號來組合而成,使用上非常易的容易,只要會拼音就可以用注音輸入法來輸入中文字。

 

        某些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繁體字輸入的情況,例如,在使用繁體中文搜索引擎時。這時,注音輸入法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用慣了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來說,掌握注音輸入法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注音輸入法是基於臺灣通行的注音符號方案的輸入法;拼音輸入法則是基於大陸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的輸入法。兩者有許多相同、相似和相通之處,我們可以從比較中掌握其規律。以下就來作一些探討。
  注音符號方案(以下簡稱注音方案)是1913 年由當時教育部下設的讀音統一會所制定的,1918 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佈,以後陸續有所修訂,1930 年基本定型。
  《漢語拼音方案》(以下簡稱拼音方案)是195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兩個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是相通的,即聲母、韻母、聲調的規定和基本拼讀拼
  在記音符號方面,拼音方案規定借用羅馬字母(即英文字母)爲記音符號,注音漢字表示漢語拼音注音符號哥科喝g k h ㄍ ㄎ ㄏ

  由於拼音方案借用英文字母記音,所以拼音輸入法可直接利用英文鍵盤,以英文字母鍵對應漢語拼音,而且只使用了25 個英文字母鍵,沒有其他特殊鍵的規定(雙注音符號輸入法則指定了鍵盤上的某個鍵爲某個注音符號。並且有標準、IBM、倚天、精業等幾種不同的鍵盤規定。其中標準注音輸入法使用了包括26 個英文字母鍵、10 個數字鍵和4 個符號(以下所及注音輸入法指標準輸入法)。
  漢字表示漢語拼音拼音鍵盤注音符號注音鍵盤哥科喝g k h g k h ㄍ ㄎ ㄏ e d c
  同時,拼音輸入法沒有聲調的編碼(即輸入漢字時,只需擊其聲母、韻母各鍵,沒有聲調鍵);注音輸入法規定了聲調參與編碼,默認值爲陰平,另加入了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四個碼(即輸入漢字時,除了擊這個字的聲母、韻母鍵之外,還要加一個聲調鍵,如果不加,則視爲陰平),其優點在於重碼率低。

  此外,拼音輸入法指定u [ㄨ] 和ü [ㄩ] 兩個音爲鍵盤的同一個鍵,即英文字母u 鍵;指定e [ㄜ] 和ê [ㄝ] 兩個音爲英文字母e 鍵;注音輸入法則指定爲不同的鍵。

 

 

 

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
中央大學數學系單維彰教授整理

基本規則:

聲母 (CONSONANT)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玻 坡 摸 佛 得 特 訥 勒 哥 科 喝 基 欺 希 知 蚩 詩 日 資 雌 思

  

韻母 (VOWEL)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a o e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啊 喔 鵝 (耶) 哀 紏 熬 歐 安 恩 昂 (亨) 兒

  

        ㄧ ㄧㄚ ㄧㄛ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C+ i ia io ie iao iu ian in iang ing
  + yi ya yo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衣 呀 唷 耶 腰 憂 煙 因 央 英
  
        ㄨ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C+ u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ong
  + wu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屋 蛙 窩 歪 威 彎 溫 汪 翁

  ㄩ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ㄋㄩ ㄌㄩ
  C+ u ue uan un iong
  + yu yue yuan yun yong
  Z+ nv lv
  迂 約 冤 暈 雍 女 律

  C + -> 前面帶有聲母的時候
  + -> 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
  Z + -> 中央法的特例

 

拼讀拼寫規定差異

  以下的八個方面,均爲拼音方案的規定,而注音方案沒有這些規定。
  1. zh [ㄓ]、ch [ㄔ]、sh [ㄕ]、r [ㄖ]、z [ㄗ]、c [ㄘ]、s [ㄙ] 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 [ㄧ] ,即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寫作zhi、chi、shi、ri、zi、ci、si 。注音方案則不用韻母,注音輸入法亦直接擊聲母鍵和空格鍵出字。

  2. ien [ㄧㄣ]、ieng [ㄧㄥ] 簡化爲in、ing。

  3. i [ㄧ]、in [ㄧㄣ]、ing [ㄧㄥ] 作爲獨立音節時前面加y,如yi(衣)、yin(音)、ying(英)。

  4. 其他情況下i [ㄧ] 前面無聲母時,i 寫作y ,如ya(呀),ye(耶),yao(腰),you(憂),yan(煙),yang(央),yong(雍)。

  5. u [ㄨ] 作爲獨立音節時寫作wu(烏);前面無聲母時,u 寫作w,如wa(蛙),wo(窩),wai(歪),wei(威),wan(彎),wen(溫),wang(汪),weng(翁)。

  6. ü [ㄩ] 作爲獨立音節時寫作yü(魚);前面無聲母時,ü 前加y ,如:yüan(淵)、yun(雲)。

  7. iou [ㄧㄡ]、uei [ㄨㄟ]、uen [ㄨㄣ]、ueng [ㄨㄥ]、üen [ㄩㄣ] 前面有聲母時,簡化成iu、ui、un、ong、ün。如niu(牛),gui(歸),lun(論),hong(紅)、jün(軍)。

  8. 對於“擁”這個音節,拼音方案作iong ,如xiong(兇);如果是獨立音節,則作yong (即上述第4 項規定)。而注音方案則作ㄩㄥ ,相當於üeng ,如ㄒㄩㄥ(兇)。

  掌握了這些,便可以說掌握了拼音和注音,以及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的區別了。其他還有一些差異,因爲不涉及輸入法,故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