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簡介

網絡協議棧架構

OSI 七層模型

 





  可見 TCP/IP 被分爲 4 層,每層承擔的任務不一樣,各層的協議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樣,每層封裝上層數據的方式也不一樣:


(1)應用層:應用程序通過這一層訪問網絡,常見 FTP、HTTP、DNS 和 TELNET 協議;


(2)傳輸層:TCP 協議和 UDP 協議;


(3)網絡層:IP 協議,ARP、RARP 協議,ICMP 協議等;


(4)網絡接口層:是 TCP/IP 協議的基層,負責數據幀的發送和接收

IP地址

網絡上每一個節點都必須有一個獨立的 IP 地址,通常使用的 IP 地址是一個 32bit 的數字
域名
互聯網給每個 IP 地址起了一個別名
域名與計算機的 IP 地址相對應,並把這種對應關係存儲在域名服務系統 DNS(Domain Name System) 中,這樣用戶只需記住域名就可以與指定的計算機進行通信了。

MAC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稱爲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來定義互聯網中設備的位置。
在 TCP/IP 層次模型中,網絡層管理 IP 地址,鏈路層則負責 MAC 地址。因此每個網絡位置會有一個專屬於它的 IP 地址,而每個主機會有一個專屬於它 MAC 地址

端口號

服務器的默認程序一般都是通過人們所熟知的端口號來識別的。例如,對於每個 TCP/IP 實現來說,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服務器的 TCP 端口號都是 25,FTP(文件傳輸協議)服務器的 TCP 端口號都是 21,TFTP(簡單文件傳輸協議)服務器的 UDP 端口號都是 69。任何 TCP/IP 實現所提供的服務都用衆所周知的 1-1023 之間的端口號。這些人們所熟知的端口號由 Internet 端口號分配機構(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來管理。
常用協議對應端口號:

SSH 22
FTP 20 和 21
Telnet 23
SMTP 25
TFTP 69
HTTP 80
SNMP 161
Ping 使用ICMP,無具體端口號


封裝和分用

封裝:當應用程序發送數據的時候,數據在協議層次當中從頂向下通過每一層,每一層都會對數據增加一些首部或尾部信息,這樣的信息稱之爲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縮寫爲PDU),在分層協議系統裏,在指定的協議層上傳送的數據單元,包含了該層的協議控制信息和用戶信息。如下圖所示:

物理層(一層)PDU指數據位(Bit)
數據鏈路層(二層)PDU指數據幀(Frame)
網絡層(三層)PDU指數據包(Packet)
傳輸層(四層)PDU指數據段(Segment)
第五層以上爲數據(data)





分用:當主機收到一個數據幀時,數據就從協議層底向上升,通過每一層時,檢查並去掉對應層次的報文首部或尾部,與封裝過程正好相反

RFC

RFC(Request for Comment)文檔是所有以太網協議的正式標準,並在其官網上面公佈,由 IETF 標準協會制定。大量的 RFC 並不是正式的標準,出版的目的只是爲了提供信息。RFC 的篇幅不一,從幾頁到幾百頁不等。每一種協議都用一個數字來標識,如 RFC 3720 是 iSCSI 協議的標準,數字越大說是 RFC 的內容越新或者是對應的協議(標準)出現的比較晚。


所有的 RFC 文檔都可以從網絡上找到,其官網爲IETF。在網站上面可以通過分類以及搜索快速找到目標協議的 RFC 文檔。目前在 IETF 網站上面的 RFC 文檔有數千個,但是我們不需要全部掌握,在工作或學習中如果遇到可以找到對應的解釋,理論與實際結合會有更好地效果,單純閱讀 RFC 的效果一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