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理想和抉擇的對話

    您好, 我是**公司的一名員工。 一直想和您寫封郵件,是想請教一些問題。我聽說過您的經歷,比較瑣碎的聽到一點,不過從聽到的故事裏可以體會出您的些許人生態度,而這個正是我這個後生需要向您請教的東西,希望您可以在百忙中幫助我解開我對人生的疑惑。
    您在***的課程中曾經講過,人常常處在我覺得是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中,理想與現實像兩個力量相互作用,我們應該是毫無顧忌的追求理想還是安分的服從現實?
    如果當自己做的事情與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偏離,甚至當矛盾時,我們又該如何?
    面對既得利益與理想,我們該如何做?
    自己可以做的,自己想做的,和現實需要你做的,當不相一致時,我們又該如何?
    如果我們選擇了理想,我們該如何去一步步規劃完成理想?
    可能這些都是很抽象的問題,如果您覺得難以回答,可以舉些例子或者給出一些其他的參考標準。
   
    回:
    很高興能看你的思考。但就象××課倡導的,其實我也沒有答案,或者說我只有我自己的答案。大部分時候,我和你一樣困惑,可能是因爲還沒到不惑之年吧。最近看了幾部電影,推薦你看看: Sideways, doubt
   
=================================================================================================================================================================
    我又給他寫了封郵件,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看法,他逐條回答。
   
    感謝您能回覆我的郵件,您推薦的兩部電影也正在下載中。
    我想談談我最近的一些想法。面對人生,我覺得有幾個參考規則:
(1)一定要爭取做自己想做的,感興趣做的,(前提是如果在社會生活中自己所做的對社會有價值,且社會將回報給自己價值,因爲社會並不是完美到可以讓人那麼自由,世界還沒有進入共產主義,資源可以多到按需分配)。

回:1. 對於很具體的事,可以盡力爭取。2. 但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3. 我曾經有個老闆對我的告誡:在機會面前,做好準備了沒有?有夢想,不腳踏實地,也就只有夢想而已。

(2)做最好的自己。

回:上大學時,有個同學給自己的每本書上都寫了兩個字:慎獨。讓我觸動很深。做最好的自己,不分場合。不過還是自感慚愧…,說到做到的確很難。

(3)年輕不要被太多東西束縛,比如父母等,這個不等於不負責任,因爲我活着不是爲了別人。不要隨便放棄自己的理想。
    我認識一個人,年輕很有能力很有抱負,曾經因爲過高於自己能力的夢想而失敗,而後由於父母弟妹等家庭原因放棄理想。雖然也曾在工作中有所成績,不過社會多變,最終結局並不美好,到了老年會充滿抱怨,依然不能解脫自己,還在不安。這個人是我父親。

回:我們的傳統和西方不一樣,社會/家庭責任和個性/自我之間的平衡,是一種微妙的關係。尤其是我們的父輩,雖說稱不上忍辱負重,但一肩扛起家庭的責任,是社會對他們的要求。

(4)機會遠比安穩重要,事業遠比金錢重要,未來遠比今天重要。這三句是李開復告訴大學生的,我想這個更多的適用於年輕人。因爲我們生命有限,我們終逃不過一個短視。但是正因爲如此,更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包袱的時候放手追求,越老才能越解脫。

回:J同勉,不要短視

(5)不同人羣有不同個性,有人很小就很有想法很有興趣很有目標,我想這樣的人更應該好好考慮自己的目標,在做自己的事情的同時經常反省是否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

回:呵呵,這是我去年上××課很深的感觸:反省,然後認識自己

(6)欲其上者得其中,欲其中者得其下,欲其下者得其無。這個也不是我說的,高中時候看別人寫的。

回:1.  有夢想才能了不起; 2.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按××的精神,要了解現實,才能實現理想

(7)我相信人生永遠需要在穩定,理想,利益間做權衡;這就好比一個項目或代碼,我們不得不在security, performance, readable or scalable中權衡。

回:這也是我非常認同的觀點。但我們經常不能認識自己,不能清醒的面對現實,就很難做好權衡。要認清現實,我的建議是停下來,退一步再看看。有時候我們過於執着—甚至是盲目的堅持,退一步可能會讓你有不同的答案。

    以上是我的一些膚淺的感想,我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或者傾訴自己的想法,更不敢是想得到您的認可。我是考慮好久,鼓起勇氣,真心想表達自己,因爲希望您能給予我一些建議。
然後,我希望您如果像您說的那樣,可能不確信或者只有自己的答案,沒有關係,我希望您不用害怕會誤導我之類,您完全可以放心的說說您的感悟和想法,因爲我也不會取一家之言,我一定會有機會找不同人,過得順的不順的,年輕的中年的老年的人,我希望能聽到不同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回:不擔心誤導你J, 因爲自覺我的經驗還不到能夠深深影響別人的程度。看看別人的想法總是好的,能讓自己更好的瞭解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