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學術生涯的17條簡單生存法則


求生之路:博士生涯的17條簡單生存法則 總結與節選
英文原文鏈接:http://www.maiconference.com/uploads/1/1/0/7/110798645/survive-your-phd-ebook.pdf



1.五個階段的動力

第一階段:莫名的樂觀
第二階段:知情的悲觀
第三階段:墜入深淵
第四階段:崩潰隕落(可選)
第五階段:知情的樂觀


2.關於挫折忍受力

當你在很長的時間裏一無所獲時,挫折忍受力是讓你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增強挫折忍受力的方法:
  • 和其他碩/博士交談,分享「既來之,則安之」和「不服輸」的心情。
  • 和輔導員(可稱爲學生的精神導師)進行多次一對一會面。
  • 即使不想也要堅持工作,想着情況遲早會變好。
不要放棄。你知道如果堅持下去,情況總會變好。你會帶着恢復的樂觀看到未來的道路。


3.學習規則

  • 你的目標是完成學位,而爲了完成學業,你必須要讓導師滿意你所作的研究。
  • 必須明白你的導師想要的結果,而不只是你認爲他想要的結果。


4. 瞭解你的導師

導師的作用:
  • 討論你對某個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但記住你必須提出方案,否則就是在浪費他的時間。
  • 提供機會和批准:推薦參加學術會議,提供出行費用,提供合作機會等。
  • 利用他的聲譽增加自己的機會。

導師就是催化劑,需要分析他,發現他的研究喜好。

知道如何管理導師將決定你的學術生涯有多成功。你需要在自己的規劃中爲導師安排合理的位置,不要有不合理的期待。


5. 合理的期望

  • 最開始,我們都對自己的博士生涯和能力有一個預設。但是事情不會因你的意願而轉移。學術生涯最難的部分不是想出偉大的點子並去實現,而是保持動力。這很關鍵。學術是孤獨的。
  • 你很有可能成爲不了教授。大部分人會在某個點放棄科研。培養可遷移的技能,使你在工業界也能謀生。最終你(很可能)會停止自己的學術生涯。

6. 必須讀文獻,但不要太多

  • 一個領域的相關文獻實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只需要關注幾篇關鍵性的、奠定領域基礎的論文就行了。
  • 閱讀以前的碩/博士論文,這能幫助你避免重蹈覆轍,並且能作爲文獻綜述。

7. 快速獲取結果

應該聚焦於更小和可達成的目標。可以嘗試構建一個足夠好的模型,並用數據來驗證有效性,而不是妄想很快得到成熟的預測模型。

以下幾個建議可以讓你在碩/博士研究期間進展迅速:
  • 不要追求完美,足夠就好。
  • 簡化項目,減少子項目的數量,聚焦於可發表的項目核心。
  • 快速生成原型,獲取反饋,提升原型,獲取反饋...
如果你想實現這些想法,可以自問以下兩個問題:
  • 我可以在不損失項目基礎的前提下移除這個任務嗎?
  • 有人已經使用了這個原型並能給我反饋嗎?

創新是除了最關鍵的功能,什麼都沒有

嘗試得到項目的簡化版本,而不是聚焦於最終完成的發表形式。把結果展示給同事,讓他們使用並給出反饋,再提高原型,這會給你帶來不斷進步的感覺。



8. 保持健康

注意飲食,多鍛鍊,勞逸結合


9. 發表演講

我們的科學事業取決於我們在公共場合的講話水平

一些簡單的提高演講技巧的建議:

  • 提前準備演講
  • 考慮聽衆:瞭解聽衆及其背景對演講質量有很大影響。對自己領域、技術和每一個問題所需準備的介紹取決於聽衆對你的主題了解的程度。
  • 向他人學習
  • 創建幻燈片:
  1. 用一兩句話總結你的展示。
  2. 鳴謝幻燈片。
  3. 總結幻燈片,用不超過三個點來總結你的結果。
  4. 展示關鍵結果圖片的幻燈片。
  5. 展示關鍵方法的幻燈片。
  6. 創建引言幻燈片,你需要激發聽衆的興趣,展示結果的重要性,解釋對方法的選擇。引言的形式依賴於聽衆的類型
  7. 標題幻燈片。
  • 保持冷靜:
  1. 準備並排練你的演講,建立自信。
  2. 瞭解你的演講內容。不要使用自己發明的詞彙,不要講不確定、不相信的東西。
  3. 和聽衆交談,不要只是吐出記下來的想法。
  4. 改善你的行爲,在你演講的時候,聽衆不僅是在聽你說,也在分析你的非言語交流。別擔心,每個人都是這麼交流的。
  • 練習演講:
  1. 應該練習和自己演講,以及和聽衆演講。
  2. 按要點記憶你的演講,有組織地創建幻燈片,能幫助你理清思路。長句子會讓你聽起來像是在讀書,如果你忘了幾個單詞,會感到恐慌。
  3. 練習限制你的演講時長。
  • 演講現場
  • 肢體語言:
  1. 手勢很重要,別太多也別太少
  2. 適當暫停,別像在百米衝刺
  3. 最重要的一點,微笑
  4. 手抖的話,不要用激光筆做輔助,可以用手勢來指示幻燈片的特定位置。
  • 和聽衆做眼神交流:如果不能在演講時直視聽衆,可以把視線停留在頭上的水平線,或隨機掃視,確保掃過了房間裏的每個角落,讓每個聽衆感到沒有被忽視。
  • 問答:
  1. 在演講的最後留下至少十分鐘給聽衆提問
  2. 問答環節最重要的是理解對方的問題,沒聽懂就再問聽衆,直到你聽懂爲止。即使你理解了問題,重複一遍也是好的,讓所有聽衆可以聽到。回答不出來也別慌,最好的專家也不是什麼都知道。


10. 多寫文章,早點開始

論文是用於度量你的研究做得有多好的標準

可以按兩種方式發表論文,定量的或定性的。一個好的科學家要麼有大量的發表論文,要麼有幾篇影響力很大的發表論文。

記住,不斷練習才能達到完美。實際上很多人推薦每天寫下固定的篇幅,一句話、一個段落、一頁,都可以。重要的是堅持寫一個你能度量長度的文本。

寫作建議:
  • 進行對話:在大部分寫作中當成是你在說話。避免你的語言變得複雜化。
  • 找到你的風格:不要總是客觀。在對話中寫下部分你的個人見解。
  • 表面意思和真實含義要一致。
學術寫作:
  • 清晰、簡明和結構良好的語言:打字錯誤、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會帶來很差的閱讀體驗。小心翼翼地校對論文並使用單詞處理工具來標記難對付的文本。在寫作過程中厲行節約,在語言表達中避免口語化、縮減、不間斷以及極端冗長的句子。此外,儘量別跑題。
  • 構建名副其實的內容:討論你所知道的,不要即時發明新名詞。如果你在聲明某個觀點,給出事實和合適的應用。
  •   不要複製:在學術寫作中,某些智力犯罪比假冒別人的作品有更嚴重的影響。從以前學者的研究和觀點中借鑑些許成果是可以的,但不能在未尊重原創的前提下改編別人的作品。
  •   避免過分引用:逐字逐句引用在特定情況下是可以的,但如果過分引用則會使你的文章看起來像是剽竊。僅當你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意思時,才進行直接引用。在文章的宏觀組織中,考慮加註釋。加註釋會簡化選擇,但壓縮可能是不必要的。此外,確保你把原始資源標記到了註釋內容中。
總結:如果你想要提高學術寫作能力,限制你的論文篇幅在一定字數內將是個令人畏懼的任務。意思是忽略無直接關聯的內容,不要犧牲議題的核心。你可以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來進行總結。這將確保你最終的總結簡要且目標明確。


11. 使用正確的軟件

使用合適的辦公app和軟件可以方便你的日常工作,像管理項目、分類信息和分享文檔之類的雜務


12. 獲得掌控權

你需要對最終的項目成果負責,因此你需要決定項目如何進行。習慣承擔責任,實踐得越多,將來經營自己團隊的時候就準備得越充分。


13. 學會拒絕

對這些令你分心的事物說「不」可以讓你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14. 社交生活

不要爲學院外的生活感到自責,你不是科學的奴隸。發展各種興趣愛好。

要有一個當天完成工作的目標。要知道實驗室之外有好玩的事在等着你,那個好玩的事將確保你及時完成工作。
不要一心只有工作,把工作的事留給工作。


15. 分享痛苦

  • 發泄痛苦的第一個好處是它不會在體內灼燒你。
  • 其次你開始聽到自己的抱怨,然後進行反思。
  • 其三(如果你和朋友或輔導員分享了你的痛苦),你會收穫來自外界的反饋、理解和支持。你甚至還可能獲得需要的建議。


16. 寫博客

寫博客事實上是在對自己彼時爲止所做的事情進行一次反思。在給如今的自己提供需要的建議。

這讓你在同行評審之外也能借此擴展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無論是學術博客、推特、論壇,這些都能增加你的聲譽。


17. 以後的生活

如果理想的生活在前面等你,你是否會更努力從而早些完成學業呢?或者痛苦是否會減輕呢?

心懷美好目標,學習會更加努力;心存偉岸,可成不可能之事。

寫下以後的夢幻生活。一旦動力不足,就看一遍。這種以後的生活會砥礪你前行,不言放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